临近6月,香港在虚拟资产与Web3领域愈加活跃。据彭博社报道,香港将宣布散户投资者可以根据其新的行业规则交易加密货币,预计个人投资者从6月开始在适当的保障措施下可以交易BTC和ETH等代币。此举将标志着港府在开放加密货币交易,拥抱Web3创新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除此之外,香港金管局5月18日宣布启动“数码港元”先导计划同样备受关注。

数字时代,我们急需与数字创新相匹配的各类新型金融基础设施,其中货币数字化是必然趋势之一。尽管虚拟资产底层技术能解决在没有可信授权下的交易自动执行问题,但其自身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无法被广泛用作支付工具或扩大金融包容性。于是,数码港元这类有强背书的货币创新进入大众视野。数码港元不仅是连接法币与虚拟资产间的“骨干”与支柱,还将成为香港Web3生态和数字经济发展所必须的数字金融新基建。

数码港元=港元稳定币?不,两者存在至少7点区别

在各国央行研发CBDC之前,稳定币是最受传统金融市场关注的数字货币类型。由于CBDC与稳定币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比如都是稳定资产类型,几乎没有价格波动,相较于其他虚拟资产具有明显优势(advantage) ;也都能作为一种新型支付工具,影响甚至改变当前的支付格局。所以两者在早期往往被混为一谈。这种情况如今在数码港元和港元稳定币身上再次“上演”。

图:稳定币与CBDC在当前货币体系中的位置

制图:欧意云链研究院

随着香港金管局加速推进数码港元研发,如今不少人主动或被动地混淆数码港元与港元稳定币这两种概念。但实质上,数码港元和港元稳定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数字化货币形态。

从发行机制、运营模式及技术特征看,数码港元与港元稳定币至少存在以下7点区别:

图:全球CBDC项目进展

来源:花旗银行

图:全球CBDC指数领先的零售型CBDC和批发型CBDC

来源:普华永道

数码港元与港元稳定币能否共存?

基于前文阐述的7点区别,我们认为数码港元与港元稳定币不仅不能简单等同,短期内还将存在一定的潜在竞争关系。但数码港元完全替代港元稳定币功能的可能性也不大,这是因为:港元稳定币在虚拟资产市场内的利用率、扩张性和友好度将远胜数码港元,而数码港元则将在价值支撑和可靠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两者皆有明显优缺点,并且研制数码港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参考数字人民币及其他零售型CBDC的整体进度,笔者认为其距离真正推出至少还需要3-5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在友好的Web3发展环境下,香港可能会率先出现一种乃至数种由商业银行及私人机构主导发行的、与港元价值挂钩的港元稳定币,应用于跨境支付、代币化资产结算等实际场景。

不过,即便港元稳定币早于数码港元推出,也不会影响香港金管局推出数码港元的原定思路及计划。在数码港元推出后,数码港元与港元稳定币之间也可以在竞争中保持协同与合作。其可能的合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数码港元与已发行的港元稳定币进行集成。集成后的数码港元将成为一种合成央行数字货币(sCBDC),由私人机构发行,属于私人机构负责,但在金管局以完全准备金予以支持。此前,IMF曾多次在报告中提到sCBDC,并认为这种公私合作模式使中央银行更专注于其核心职能,比完全由中央银行中心化控制的CBDC更好。

图:sCBDC的发行路径

数码港元与港元稳定币资源共享和优势(advantage) 互补。数码港元推出后可以选择利用已搭建起来的港元稳定币体系进行试点与推广,加速自身的普及速度与应用范围。此前的Libra协会在第二版Diem白皮书中就曾指出,各国央行推出CDBC后都直接与Libra网络进行集合,以更合规安全的CBDC取代Libra网络中的其他稳定币。

这些已存在的合作形式将为未来数码港元与港元稳定币的共存创造想象空间。更重要的是,与港元稳定币的合作共存还将助力数码港元更好地适应Web3发展,使其更好地成为法币与虚拟资产市场之间的“骨干”和支柱。

从先导计划看数码港元与虚拟资产市场的关联

日前,香港金管局宣布启动数码港元先导计划,16家入选公司将在今年内研究数码港元在全面支付、可编程支付、离线支付、代币化存款、Web3交易结算和代币化资产结算等六大范畴内的潜在用例。

图:入选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的公司名单及建议用例

先导计划提出后吸引了广泛关注,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饶认为,先导计划的启动是数码港元明确进入试验阶段的标志。欧意云链研究院在仔细研究先导计划参与机构及潜在用例方向后,认为以下3点值得关注:

首先,此次入选先导计划的企业类型很丰富,半数是商业银行,Alipay、MasterCard和Visa等支付巨头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作为知名的区块链(blockchain) 项目,Ripple Labs的入选更充分显示了香港金管局在数码港元探索方面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参考数字人民币等其他CBDC项目的试验阶段,笔者认为未来将会有更多类型的科技企业及支付机构参与到数码港元的研发试点过程中。

其次,从入选先导计划的案例分布情况看,与支付相关的潜在用例是此次探索的主要方向。这主要与数码港元的基本定位及未来应用相关,但考虑到目前香港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即便数码港元正式推出,短期内也不会对香港支付产业及用户消费习惯产生重大影响,一些更垂直或当前数字化支付方式为覆盖的场景或将是数码港元的机会所在。

另外,在先导计划的六大范畴中,代币化存款、Web3交易结算和代币化资产结算都与虚拟资产及Web3行业密切相关。其中,代币化存款被国际知名评级机构穆迪认为是解决当前稳定币缺点的替代方案;Web3交易结算是距离虚拟资产距离最近的用例,或将打通数码港元与虚拟资产之间的连接通道;代币化资产结算则有望加速香港RWA赛道发展,而欧意云链研究院此前曾提出,RWA将在未来数年内打破加密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隔阂,让更多金融经济活动向链上迁移,并成为香港Web3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值得期待的赛道。这三个与Web3关联度很高的潜在用例,既证明香港金管局在数码港元未来发展方向上是开放且具有前瞻性,也将加速数码港元与Web3代币化经济的融合。

图:代币化资产的未来增长空间

来源:波士顿咨询

结语

自古以来,货币就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核心,更是一种具有社会普惠特征的金融基础设施。从货币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就能看出不同时期金融基础设施的变革之路。如今,虚拟资产行业势头正盛,人工智能、区块链(blockchain)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方兴未艾,Web3创新正逢其时,数字经济发展迎来全新阶段,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也需要变化中持续迭代。

数码港元就是香港迎接Web3与数字经济发展浪潮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其不仅将连接虚拟资产市场与现实世界,还将提升现有金融体系的业务能力及服务效率。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数字化金融基建,数码港元有潜力成为其他数字金融基建的粘合剂和催化器,在加强各个金融基建系统连接的同时,让不同的金融基建实现互联互通。

我们不应该高估数码港元在未来3年内的作用,但更不能低估其在未来十到二十年间对香港乃至全球数字金融发展的长期价值。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