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CPU和标压的性能差别有多大?耗电量呢?

差别很大。

具体讲,低压CPU只为一般简单商务办公用,文案编辑用;标压CPU为普遍适用。耗电量肯定标压的要高很多。

对于从事各种研发的工程类人员,必须配标压CPU

以前有同事为了出差携带方便,使用低压CPU的商用本,把单片机开发工具如Keil安装好,在用户处仿真找问题。

在用户处将仿真器硬件连接好后,通电,问题出来了,USB口无论如何都无法连接;换一个商务本,能连接上,但频繁掉线,无法完成仿真。

低压CPU抗干扰能力极差。这里主要指电源干扰、电磁干扰。如果离正在加工的机器很近,那么,低压CPU笔记本屏幕将会产生雪花,或者屏幕抖动无法看清。

这些问题在标压CPU的笔记本上,轻而易举,从不出问题。

低压CPU所配笔记本,外设很少,而且很难扩充

在低压商务本上,连接鼠标、USB盘等外设,一定不能多了。USB最多只能连接一个,而且还不全支持。超过2个USB铁定不行。

对于HIMI高清接口、普通CRT接口更是很难支持。

至于视频、音频,差的更远,能出图象、能发出模糊的声音就知足吧!

总结:CPU是笔记本的核心,笔记本很薄携带方便,但使用起来到处不方便,USB、屏显、音视频、HIMI,没有好用的,一不小心就踩到坑内了。为了能够流畅地办公,建议还是买标压CPU本子,要重几百克,但就是好用。

低压CPU和标压CPU,这里想必指的都是笔记本电脑里面用的,如果非要和台式电脑里面的桌面CPU比的话,还是算了吧!请不要自取其辱。

所谓低压CPU一般都用在一些轻薄笔记本电脑上,功耗top也就在个15W左右,好处就是发热量低,能耗小,散热好压,然后续航时间更久,一般后面带U的就是低压版本,比如i7-8650U。

再来说标压,同样也是用在笔记本上,前几年的代号都是后面带M或者HQ,HQ一般是用在i7上面,M用在i5上,现在标压U后面以H结尾,比如i7-8750H,下面来对比一下这两款CPU,这里就不发图片了,简单来说一下子。

i7-8650U top 为15W,当然也能达到35W但是时间非常短暂,四核八线程设计,基准频率为1.9GHz(手机的CPU都2.8GHz),睿频至4.2GHz,Geekbench 跑分为单核4200分,多核12000分,和手机差不多,可以看出看出Geekbench跑分是有多么不靠谱了吧!

i7-8750H top 为45W,六核心十二线程设计,基准频率为2.2GHz,睿频至4.1GHz。Geekbench 跑分为,单核4600分,多核成绩为18000万分。

经过对比可以很容易看出差别,但是和桌面CPU的差别那可就大多了,这里以桌面的17-8700K为例,同样为六核心十二线程,但是功耗为95W,基准频率为3.7GHz,睿频可以达到4.7。GHzGeekbench 跑分为单核5800多核心25000,跑分仅供参考,可能也会受到其他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影响。

以上跑分数据来源于Geekbench官方数据库,上面的可能是浏览器原网页翻译有误所致

目前最新的八、九代酷睿i5、i7低压版和i5标压版处理器均采用了四核八线程设计,只是在缓存、频率和TDP功耗设计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性能差距并不是很大,标压版性能更强一些,但耗电量也更多一些。而八代、九代酷睿标压i7处理器采用了六核十二线程设计,性能比低压版i7要高出很多,同时耗电量更大。

八代和九代酷睿i5、i7低压版和i5标压版均采用四核八线程设计,性能差距不是特别大

目前主流的八代、九代酷睿低压版i5、i7处理器都是采用了四核八线程设计,TDP为15w,i7在频率和缓存方面比i5处理器略高,性能也更高一些。而标压版的i5-8300H处理器,同样采用四核八线程设计,频率和缓存比低压版i5略高,和低压版i7接近,但TDP为45W,远高于低压版的i5和i7处理器,所以标压版的i5处理器性能比低压i5和i7要高一些,耗电量相应的也更高。

八代、九代酷睿标压i7处理器采用六核十二线程设计,性能比低压i7要高出很多

八代、九代酷睿标压i7处理器采用了六核十二线程设计,处理器的频率、缓存比低压版i7更高,而TDP也更高,所以八代和九代酷睿标压i7处理器性能远高于低压版i7处理器,但耗电量更大一些。

由于最新的第八代酷睿低压版i5、i7处理器都采用了和标压版i5一样的四核八线程设计,所以低压版i5、i7处理器性能和标压版i5差距并不是特别大,但功耗更低。所以如果对于笔记本的性能和功耗控制要求都比较高,可以优先考虑八代或九代酷睿低压版i5或i7笔记本。如果对于笔记本性能要求较高,可以优先考虑选择标压版i5或i7笔记本,性能更强,但相应的功耗更高,耗电量也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