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构建岚图、猛士、奕派科技品牌矩阵,东风实现了从豪华到主流市场的全面覆盖。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则为其注入了关键的智能化基因,而在电池、零部件等供应链环节的持续投入,也正在进一步筑牢了东风转型发展的根基。

这套环环相扣的战略布局,正在重塑东风在新能源赛道上的竞争力。这场转型不仅关乎市场地位,更将是这家传统车企能否在新赛道上行稳致远的关键。

战略矩阵渐成,东风自主新能源布局步入收获期

2023年8月,东风汽车集团宣布实施东风乘用车新能源“跃迁行动”,其核心是集团对旗下品牌进行一体化管理。这一举措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整合铺平了道路。真正的关键动作出现在2025年下半年,6月,奕派科技正式成立,这不仅是品牌的简单归并,更是对东风奕派、东风风神及东风纳米资源的战略性重组。

图片来源:奕派科技

紧接着在8月,这个新生的实体便展示了其行动力,发布了“未来之翼”战略,并推出了首款车型eπ008六座版。

奕派科技承载着明确的双重使命。其内部规划的“奕派向上,风神向新”发展路径,勾勒出清晰的品牌分工。东风奕派品牌肩负向上突破的重任,一方面融合纳米的年轻化基因,另一方面携手华为进军高端智能领域。

与此同时,东风风神则锚定“智慧家享”的定位,专注于全球家庭用车市场。

产品规划方面,奕派科技计划发到2028年,将推出覆盖各细分市场的20款车型,并承诺每年对每款车型进行迭代优化。在全球化布局上,目标是在2027年向海外市场投放30余款车型,建立超过2000家销售服务网点。

成立以来,奕派科技连续三个月实现销量环比增长,8月销量达2.9万辆,同比增长61.8%,9月销量超过3万辆,同比增长15.8%,初步证明了其作为新生力量的潜力。

值得注意的是,东风集团赋予了奕派科技在产品规划、商务政策等方面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这种放权模式使其市场反应速度更加敏捷。

在奕派科技深耕主流市场之际,岚图汽车作为东风高端新能源战略的核心,也迎来自身发展的关键阶段。

8月22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宣布岚图将以介绍方式登陆香港联交所,而母公司东风集团股份则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这一资本运作的背后,是集团坦言自身“估值长期低迷,已基本失去上市平台融资功能”的现实考量。

行业转型的阵痛确实明显。集团销量从昔日高位滑落,2025年上半年虽营收微增,但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传统业务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表现较为优异的岚图独立走向资本市场,成为破局的关键一步。

与母公司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岚图保持了强劲的增长态势。2024年,其交付量实现约70%的同比增长。进入2025年,这一势头更为迅猛,1-9月累计交付96992辆,同比增幅达8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截至9月底,已连续7个月交付量破万,9月单月交付15224辆,同比增长52%。这份成绩单,为岚图的上市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岚图品牌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全新岚图知音上市后订单迅速突破,与岚图FREE 共同构筑了“纯电 混动”的双线布局。

图片来源:岚图汽车

2026款梦想家于9月15日上市,首搭最新岚海智混技术,并集成华为乾崑智驾ADS 4.0、鸿蒙座舱5.0及智能后轮转向等配置,上市18小时订单即破万,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在技术层面,全域800V系统、5C超充等先进技术的发布,进一步强化了岚图的科技形象。年内追光L和泰山两款新车的即将推出,将进一步丰富其产品阵容。

在豪华电动越野这一细分领域,猛士品牌则担当着品牌向上突破的使命。

9月17日,东风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襄阳控股及襄高投资共同签署投资协议,将通过出资

84.7亿元设立一家合资公司,专注于智能越野领域。其中,东风集团以猛士系列商标权、技术平台等无形资产出资,新公司未来将融合东风和华为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智能越野产品的研发和全球销售。

据相关人士透露,新公司将与现有猛士科技并行运营,通过差异化产品定位共同拓展猛士品牌的影响力。

目前猛士在售车型均为大型新能源越野 SUV,例如,猛士917定位60万元以上市场,改装定制版车型价格甚至超过百万,为猛士树立了一定的品牌高度,此外,新亮相的猛士M817瞄准30万级市场,搭载华为全套智能解决方案。且首搭了东风与华为联合开发的天元架构。未来,猛士品牌还规划了面向更广泛受众的走量车型,以实现规模与价值的平衡。

纵观这一系列紧密衔接的战略布局,从奕派科技的整合赋能,到岚图汽车的独立上市,再到猛士品牌的重资加持,东风自主新能源版图已完成进一步的重塑。

深度绑定华为,东风提升“含华量”破局

在汽车产业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含华量”已成为衡量汽车智能化竞争的一个关键指标。纵观东风自主品牌发展轨迹,其与华为的合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

早在2018年,东风和华为就已经签署战略协议,针对电动化、网联化趋势进行前瞻性技术储备,为下一代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布局奠定基础。

这一合作在2024年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初,岚图汽车与华为签署HI模式深度技术合作协议;随后的2月,猛士科技也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

2025年,双方合作进入全面加速期。1月,奕派品牌与华为在深圳正式签署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DH项目”宣告启动,这一协议明确双方将共同研发中高端智能化车型。

合作很快从技术研发延伸至市场渠道。3月,奕派召开DH 联合共创项目渠道经营启动会,提出以华为新零售体系为标杆,构建覆盖终端运营全流程的标准化网络。这一举措标志着双方合作从“技术注入”向“技术 服务”一体化赋能延伸。

为确保合作项目顺利落地,东风专门成立“东风乘用车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为双方合作车型的生产落地提供支撑。

在产品层面,奕派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首款车型定位为智能精品系列,将搭载华为最新乾崑智驾ADS 4.0和鸿蒙座舱5.0,预计2026年正式投放市场。

此外,岚图的智能化战略也与华为深度绑定。2025年2月,岚图汽车CEO卢放在与华为高层的联合直播中宣布,岚图将All in智能化,年内全品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

这一决策已转化为市场推力。今年上市的新款FREE 、全新岚图知音和2026款梦想家,均在华为技术加持下获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

2025年5月23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东风与华为在武汉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至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核心技术领域。

合作深化的步伐持续加快。在东风成立智能越野新合资公司后仅两天,双方联合创新实验室便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正式揭牌。该实验室将聚焦车载软件研发平台、辅助智能驾驶、AI泛场景应用以及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双方表示,实验室旨在推动汽车全价值链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创新循环,打造更多联合创新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

合作的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完善。9月22日,东风汽车董事长杨青赴深圳,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等高层会谈。双方围绕战略互信、深化合作、企业治理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交流。

此次高层会晤为合作按下了“加速键”,华为方面明确表示将全力支持东风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

此外,双方合作已深入至企业管理层面,华为将开放其流程与体系能力,东风则引入华为的IPD和IPMS等管理方法,推动双方在流程层面的深度协同。据悉,双方还首次针对猛士品牌展开建店探索,合作已渗透至终端运营各环节。

东风与华为的合作深化,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资源互补,这将为东风自主新能源品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底气与体系支撑,成为其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引擎。

夯实供应链根基,东风筑牢新能源转型"大后方"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供应链的稳定与核心竞争力也已经成为车企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除了在前端市场进行品牌重塑与智能化布局外,东风集团也正在不断强化其供应链体系的"大后方"建设。

2025年9月,东风在供应链领域持续落子,9月9日,一家专注于动力电池领域的新企业——科新动力电池系统(湖北)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为2亿元,业务范围全面覆盖动力电池制造、销售、零配件生产等核心环节。

该公司由东风鸿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东风鸿泰控股则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公司,这意味着东风在动力电池系统方面的进一步布局,未来,科新动力将深度融入东风汽车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为其技术迭代和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

紧随其后,9月12日,东风汽车宣布成立跃创科技有限公司。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整合零部件研发、制造和人才资源,致力于以"高技术、高价值"的零部件产品助力整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跃创科技的成立是东风零部件业务整合的重要里程碑。该公司作为东风汽车零部件业务的主体和管理主体,整合了东风汽车零部件事业部、东风鸿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现有职能。同时,跃创科技还管理智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斗六星(武汉)技术有限公司等原零部件事业部管辖企业。

业务布局方面,跃创科技形成了"6 3 N"的体系。其中,6大系统包括动力总成、能源生态、热管理、智慧座舱、智能底盘、智能驾驶,3项业务则涵盖装备、服务、通用工艺,同时还布局了N项新兴业务。从这一业务架构不难发现,电动化与智能化已被东风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东风对零部件业务转型升级的深远谋划。早在2023年7月,东风汽车就已宣布实施零部件"跃创工程",成立零部件事业部,集中资源推动业务转型发展。如今,跃创科技的成立,可视为这一战略的深化与落地。

从各品牌的精准卡位,到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再到对供应链进行垂直整合,东风这一系列组合拳意在解决其正在面临的"船大难掉头"的转型挑战。

然而,当前新能源汽车竞争已是一片红海。东风汽车面临着来自比亚迪、奇瑞、长安、上汽等对手在细分市场精准卡位的挑战。

猛士在豪华电动越野赛道虽已建立一定声量,但这一细分市场已有长城、比亚迪等入局者。岚图在高端市场虽凭借与华为合作打开局面,但在品牌声量与规模化上仍需实现更大突破。而整合后的东风奕派与风神,则要在竞争激烈的10-25万元主流市场与比亚迪王朝、海洋,长安深蓝、启源等展开一场关乎成本、技术与渠道的“贴身肉搏”。

总体而言,东风已展现出坚定的转型决心和清晰的战略图景。其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在激烈乃至惨烈的市场洗牌中,将布局迅速转化为可持续的销量与品牌力,可以说,新能源战略转型是一场关乎其未来市场地位的关键一步,成败不仅取决于产品、技术的实力,更取决于战略执行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