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在经历一周假期后,于周四开盘走高。尽管假期消费数据疲软,但投资者选择聚焦人工智能驱动的增长机遇。



开盘后,中国内地沪深300指数上涨1.88%;而追踪在港上市中资股的指数上涨0.5%。


假期消费数据不及预期,凸显出经济疲软的持续迹象,但这并未削弱投资者对人工智能板块的热情。在中国大陆市场休市期间,多家企业宣称与OpenAI存在关联,推动全球科技股创下新高;部分投资者仍期待这股全球人工智能热潮能传导至中国市场。


安本投资(Aberdeen Investments)基金经理吴欣尧(Xin-Yao Ng)表示:“中国假期期间,围绕OpenAI出现了多则提振人工智能市场情绪的利好消息,这些消息尚未反映在股价中,后续市场可能会有补涨行情。”


目前,交易员正将目光投向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此次会议将勾勒“十五五”规划蓝图,政策信号备受关注。此外,下月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若特朗普与**重启关税谈判,也可能成为市场另一大催化因素。


*沪深300指数连涨五个月,估值仍处低位*


截至9月,沪深300指数已实现连续五个月上涨,创下2017年以来最长连涨纪录。这一轮上涨的核心动力来自芯片板块热度: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升级版人工智能模型、华为计划将其高端人工智能芯片产量翻倍,均推动芯片股走强。


尽管股市反弹,中国股市估值仍显著低于全球同行。彭博汇编数据显示,MSCI中国指数的预期市盈率不足14倍,远低于标普500指数23倍的估值水平。


富达国际(Fidelity International)驻新加坡多元资产投资组合经理伊恩·萨姆森(Ian Samson)表示:“若中国高增长领域个股(尤其是互联网板块)能兑现盈利潜力,相较于全球同行,它们将具备极强的吸引力。”


*假期消费疲软,凸显内需压力*


国庆黄金周消费数据反映出消费者的“节俭倾向”:旅游与体验类消费仍是优先选择,但票房数据与航空需求均不及预期。


花旗集团(Citigroup)指出黄金周票房疲软后,猫眼娱乐、大麦娱乐等影视股周三在香港市场应声下跌。摩根士丹利则提到,出行方式出现从航空、铁路向公路的转变——黄金周期间私家车客流量同比增长6%。


彭博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数据统计,黄金周前七天,整体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近7%,低于5月“五一”小长假期间8%的同比增幅。


 Julius Baer(宝盛集团)分析师表示,黄金周数据表明中国消费疲软态势持续,这可能引发消费相关板块的获利了结行为。


*节后政策预期升温,离岸人民币年内仍升值*


上月末,中国推出5000亿元人民币(约合700亿美元)资金注入计划以刺激投资,这是市场期待已久的“新型融资政策工具”的一部分。


 Grasshopper资产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丹尼尔·陈(Daniel Tan)指出,券商板块(对市场情绪敏感)的上涨,反映出市场对“节后利好政策包”的期待。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新兴市场策略师余星辰(Xingchen Yu)表示:“我们预计政策将更侧重于提振内需,‘反内卷’措施可能成为焦点。”他补充称,若能出台有效应对通缩的政策,有望释放超额储蓄、提振消费。


汇率方面,假期期间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贬值0.3%,但今年以来仍累计升值超2%——这一走势与市场对中国资产的兴趣上升相呼应。


马来亚银行(Malayan Banking Berhad)高级外汇分析师菲奥娜·林(Fiona Lim)表示,随着中国境内市场重新开市,交易员正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寻找政策信号。预计于周四重启的央行中间价定价操作,或将传递“稳汇率”信号,并为区域货币提供锚定支撑。


她指出:“境内人民币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间价定价。”菲奥娜·林预计,在出口保持韧性与需求端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望走强至1美元兑7.07元人民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