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推动“Project Crypto”:美国加密资产监管新篇章
大家都在使用↓↓↓
CS:GO免费开箱网站(免费取回):>>点击开箱<<
7月31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Paul Atkins宣布了一项意义深远的新政——“Project Crypto”。这一由SEC主导的链改计划,旨在彻底改写美国在加密资产时代的监管逻辑,让金融市场“转移上链”,实现特朗普政府描绘的宏图——让美国成为“世界加密之都”。
过去那种“以执法代监管”的模式不仅让币圈创新企业出走新加坡、迪拜,也错失了美国主导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机会。而“Project Crypto”的推出则不同于过去几年监管压制的基调,无疑是在向整个行业发出一个强烈信号:美国的链上时代,从现在开始。
监管松绑,Uniswap、Aave等DeFi协议迎来黄金窗口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历任主席对加密资产及其衍生形态——尤其是DeFi(去中心化金融)——的态度,往往决定了美国市场的温度与活跃度。在Gary Gensler主政时期,SEC的监管策略以“证券定义优先”和“执法为纲”为核心,强调将代币交易全面纳入传统证券框架。其任内共推动了超过125起加密相关执法行动,涉及众多DeFi项目,包括对Uniswap的传唤、对Coinbase的诉讼,几乎将链上产品的合规门槛推至历史高位。
而在2025年4月新任主席Paul Atkins上任后,SEC的监管风格发生了根本转变。他迅速启动了题为“DeFi与美国精神”的专题圆桌会议,为Defi监管松绑。
在Project Crypto中,Atkins明确表示,美国联邦证券法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和市场公正,而非遏制无需中介参与的技术架构。他认为,自动化做市商(AMM)等去中心化金融系统,本质上可以实现非中介化的金融市场活动,理应获得制度层面的正当地位。对那些“只是写代码”的开发者,应提供明确的保护与豁免;而对于希望基于这些协议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则应制定清晰、可执行的合规路径。
这一政策思路的转变,无疑为整个DeFi生态释放出积极信号。尤其是Lido、Uniswap、Aave等早已形成链上网络效应、并拥有高度自治化设计的协议,将在去中介监管逻辑下获得制度承认与发展空间。长期遭受“证券阴影”困扰的协议代币,也有望在政策宽松与市场参与回归的背景下重塑估值逻辑,重新成为投资者眼中的“主流资产”。
打造下一代金融入口:Super-App将重塑交易平台的竞争格局
Paul Atkins在演讲中提出了“Super-App(超级应用)”这一最具现实意义且变革力极强的设想。Atkins认为,当前证券中介机构在提供传统证券、加密资产与链上服务时,面临冗杂的合规结构和重复许可障碍,这直接阻碍了产品创新与用户体验升级。他提出,未来交易平台应能在一张牌照之下,整合包括非证券类加密资产(如$DOGE)、证券类加密资产(如代币化股票)、传统证券(如美股)、以及质押、借贷等多种服务。这不仅是简化流程的合规创新,更是未来交易平台型公司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监管层将推动这一超级应用架构的真正落地。Atkins已明确指示,SEC将起草监管框架,允许加密资产无论是否构成证券,都能在SEC注册的平台上共存交易。与此同时,SEC也在评估如何利用现有权限,放宽某些资产在非注册交易所(如仅持州牌照平台)上的上市条件。甚至CFTC监管的衍生品平台,也有望纳入部分杠杆功能,以释放更大的交易流动性。整个监管改革的方向是打破证券/非证券的二元界限,让平台可以根据产品本质与用户需求,灵活配置资产,而非为合规结构所绑架。
这项变革最直接的受益者,毫无疑问是Coinbase与Robinhood。这两家公司早已建立了多元化的交易结构,既覆盖主流加密资产,也运营传统证券交易,还提供借贷与钱包服务。在Project Crypto的鼓励下,它们有望成为率先吃到政策红利的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并将链上产品与传统用户群打通。值得注意的是,Robinhood已在年内完成对Bitstamp的收购,并正式启动了代币化股票(tokenized equity)交易功能,将苹果、英伟达、特斯拉等美股以ERC-20格式上线。这一举动恰恰是Super-App模式的预演:用链上协议提供传统股票交易体验,且无须破坏用户熟悉的使用方式。
Coinbase方面,则通过Base链推进开发者生态,尝试将交易所、钱包、社交与应用层服务一体化。未来若能在合规层整合传统证券与链上资产,Coinbase极有可能发展为“链上版嘉信理财”或“下一代摩根士丹利”——不仅是资产入口,更是完整的金融工具分发与运营平台。
可以预见的是,Super-App架构一旦全面放行,将成为交易平台竞争的核心战场。谁能率先实现合规化的“多资产聚合交易”,谁就能在下一轮金融基础设施升级中占据领先身位。监管层的态度已经越来越明晰,平台们也已经在加速跑步进场。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更顺畅的交易体验、更丰富的产品选择,以及一个更接近未来的金融世界。
ERC-3643:从技术协议到政策模板,RWA赛道的合规桥梁
RWA方面,Paul Atkins在演讲中明确提出,将推动传统资产的通证化,并点名ERC-3643作为监管框架中值得参考的通证标准。这也是整场讲话中唯一被公开提及的代币标准,意味着ERC-3643已从技术协议跃升为政策级别的参考模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Paul强调,在设计创新豁免框架时,SEC将优先考虑那些“内置合规能力”的代币系统,而ERC-3643的智能合约中就集成了权限控制、身份验证与交易限制等机制,可直接满足现行证券法规对KYC、AML及合格投资者的要求。
ERC-3643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合规即代码”的设计思路。它内置了一个叫做ONCHAINID的去中心化身份框架,所有代币持有者都需通过身份验证,符合预设的规则后才能完成持有或转账操作。无论代币部署在哪条公链上,只有满足KYC或合格投资者标准的用户,才能真正拥有这些资产。智能合约层即完成合规判定,不再依赖中心化审核、手动记录或离链协议。
这与ERC-20最大的不同,正是“权限”这一维度的引入。ERC-20诞生于完全开放、无需许可的链上原生语境中,任何钱包地址都能随意接收和转账,是完全的“可替代性工具”。而ERC-3643针对的是证券、基金、债券等高价值、强监管的资产类别,强调的是“谁可以持有”与“是否合规”,是一个“权限型代币标准”。换句话说,ERC-20是加密世界的自由货币,而ERC-3643是链上金融的合规容器。
目前,ERC-3643已被全球多个国家与金融机构采纳。欧洲数字证券平台Tokeny近年来正将ERC-3643标准拓展至私募市场证券化。今年6月,Tokeny宣布与数字证券平台Kerdo达成合作,计划通过ERC-3643构建基于区块链的私募投资基础设施,涵盖房地产、私募股权、对冲基金及私募债等资产类型。
从房地产到艺术收藏,从私募股权到供应链票据,ERC-3643为各种资产的碎片化、数字化和全球化流通提供了底层支撑。它是目前唯一兼具:可编程合规性、链上身份验证、跨国法律兼容性与现有金融架构对接能力的公链通证标准。
正如Paul Atkins在讲话中所言,未来的证券市场不仅要“链上运行”,更要“合规上链”。在这个新时代中,ERC-3643或将成为连接SEC与以太坊、连接TradFi与DeFi的关键桥梁。
创业者回流美国,一级市场将从链上再起飞
长期以来,“豪伊测试”(Howey Test)一直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判定某种资产是否构成证券的主要依据。具体来说,它包括四个要素:是否有金钱投资、是否投资于一个共同企业、是否依赖他人努力产生收益、以及是否期待获得利润。如果一个项目满足以上四项标准,就会被认定为证券,从而受到发行前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和监管备案等一系列证券法框架的约束。
正是由于该测试标准模糊、执法尺度不一,导致过去几年大量项目宁可牺牲美国市场,也要规避可能的监管风险,甚至刻意“屏蔽”美国用户,不开放空投与激励。
而在最新发布的Project Crypto政策中,SEC主席Paul Atkins首次明确提出:将制定加密资产的重新分类标准,为空投、ICO、Staking等常见链上经济活动提供清晰的披露规范、豁免条件和安全港机制。SEC不再默认“发币=证券”,而是会依据资产经济属性将其合理划分为数字商品(如比特币)、数字收藏品(如NFT)、稳定币或证券代币等不同类别,并提供合适的法律路径。
这代表一个关键转折点:项目方将不再需要“装作不发币”,也无需通过基金会、DAO等绕路结构来掩盖激励机制,更无需将项目注册在开曼群岛,而是真正专注代码、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团队,将获得制度上的正面确认。
在AI、DePIN、SocialFi等新兴赛道迅速兴起、市场对早期融资需求激增的当下,这种基于实质分类与鼓励创新的监管框架,有望激发一轮项目回流美国的热潮。美国,不再是加密创业者绕开的市场,而可能重新成为他们发币募资的第一选择。
总结
“Project Crypto”不是单一法案,而是一整套系统性改革。它所描绘的是一个去中心化软件、代币经济、资本市场合规化三者融合的未来。Paul Atkins的态度也极为鲜明:“监管不应再扼杀创新,而要为其让路”。
而对市场来说,这也是一次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从Defi到RWA,从Super App到发币募资,谁能在这轮政策红利中起飞,取决于谁能率先响应这场美国主导的“链上资本市场革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