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捕风追影》看加密资产安全:助记词背后的万亿密码学原理
大家都在使用↓↓↓
CS:GO免费开箱网站(免费取回):>>点击开箱<<
作者:Tyler
来源:Tyler Web3
最近,成龙主演的电影《捕风追影》引发了人们对加密资产安全的讨论。影片中一个桥段令人印象深刻:上百亿港币的加密资产被锁在一个由 12 个单词组成的助记词钱包里,而主角们只差最后一个单词便能解开谜题。
然而,我在观影后尝试复现这一情节时发现,电影中的第 10 位和第 12 位助记词并不在标准助记词库中,显然这是编剧有意为之,目的是防止有人利用剧情进行诈骗。毕竟,在区块链世界中,类似的骗局屡见不鲜:
骗子会故意泄露一个「带余额」的钱包地址(典型在 Tron 链上,利用 Owner 机制),诱导用户转入 Gas 费用,守株待兔,一旦资金转入便无法取回。
但有趣的是,如果按照真实世界的规则,助记词遵循BIP39 标准,其单词库中仅有 2048 个单词。这意味着,暴力破解最后一个单词最多只需尝试 2048 次。如果进一步缩小范围,例如已知单词开头为「es」,破解时间甚至只需一分钟。
抛开电影情节,更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助记词、私钥、公钥之间究竟有何关系?为什么丢失助记词就等于失去了所有资产?
一、助记词:私钥:公钥/地址 = 「钥匙串」:「钥匙」:「门牌号」
助记词是一种遵循 BIP39 标准的备份方式,通过算法从 2048 个英文单词中随机选取并组合成 12、18 或 24 个单词。这组助记词经过 PBKDF2 算法处理后生成种子(Seed),再由 Seed 按照 BIP32/BIP44 的路径标准派生出一系列私钥,进而对应一系列的公钥/地址。
一组助记词 → 生成一系列私钥 → 生成一系列公钥 → 对应一系列地址
换句话说:
- 助记词 = 钥匙串,与私钥通常是一对多的关系,理论上一组助记词可衍生出成千上万个私钥;
- 私钥 = 钥匙,每一把私钥对应一个地址的使用权;
- 公钥/地址 = 门牌号,可以公开,别人能用它给你转账;
因此,助记词就像你的「钥匙串」,而每个私钥则像其中一把钥匙,用于签名并证明你对某个钱包地址的控制权——当你发起一笔交易时,就是用私钥来签名,向全网宣告:「这笔转账是我授权的」。
二、那能不能自己挑选助记词?
或许有人会问:我能不能自己选择 12 个单词作为助记词?比如生日、喜欢的英文单词或偶像名字,这样更有个性。
答案是:可以,但极度危险。
因为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是真随机,而人类选择单词时往往带有模式(如常用词、习惯用词、顺序偏好),这会大幅缩小搜索空间,让你的助记词更容易被猜中。
此前曾发生过「伪随机钱包」的安全事件,一些钱包因使用伪随机算法生成助记词而导致熵不足,最终被黑客暴力破解。2015 年,黑客组织 Blockchain Bandit 就利用故障的随机数生成器和代码漏洞,系统性地搜寻弱安全私钥,成功扫出了 70 多万个脆弱钱包地址,并盗走了超过 5 万枚 ETH。
当然,有些极客会用骰子(需确保骰子足够均匀)摇出随机数,再映射到 BIP39 单词库,以实现手工生成安全助记词。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方法过于复杂且容易出错。
三、能不能暴力破解 V 神或其他巨鲸的钱包?
这个问题也曾在我脑海中浮现,幻想某天生成一个钱包地址后,发现里面躺着上百万枚 ETH,瞬间实现财富自由。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的确诱人。但现实是:概率几乎为零。
为什么?因为助记词的可能组合数量已经夸张到超出人类想象:
- 12 个单词:有效组合数约 2¹²⁸ ≈ 3.4 × 10³⁸
- 24 个单词:有效组合数约 2²⁵⁶ ≈ 1.16 × 10⁷⁷
这个数量级是什么概念?
科学家估算,地球上的沙子总数约为 7.5 × 10¹⁸ 粒,而:
- 12 个单词的有效组合数相当于地球全部沙子总数的 4.5 × 10¹⁹ 倍;
- 24 个单词的有效组合数更是地球上沙子总数的 1.5 × 10⁵⁸ 倍。
换句话说,就好像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变成一颗「新地球」,每个新地球里还有沙滩和沙子,然后你要在所有这些沙子里,一次性随机找到你事先标记好的那一粒。
这已经远远超出人类可以想象的规模。
因此,暴力破解钱包的概率并非「极低」,而是在目前物理学和计算能力下,等同于零。想靠「撞库」发财,还不如去买彩票,中奖概率高得多。
回到电影的情节:如果真的只差一个助记词单词,确实有可能通过暴力遍历去尝试。
最后,关于钱包/助记词/私钥的几点安全小贴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