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取舍的艺术,Monad 不完美,皆为有意为之。

作者:Thogard

编译:深潮TechFlow

我最近和许多 VC 交流,发现他们的谈话开场总是以某种形式的同一个问题开始:

“为什么是 Monad?”

许多人似乎真的惊讶地发现,我正在构建一个以蓝色动物作为吉祥物和激进空投玩家闻名的区块链。这些 VC 可能是通过我在其他链上的 MEV(最大可提取价值)相关工作、应用专属排序的研究、学术文章、播客节目或会议演讲认识我的。又或者,他们记住我是因为我在 Twitter / X 上直言不讳的分析风格……

正因为他们了解我,他们才奇怪,为何我没有将同样直率的批评瞄准这个被许多人视为“又一个新的 L1”的项目。而我如今选择在 Monad 上构建这一事实,似乎让他们的大脑中负责模式匹配的部分陷入了短路状态。

毕竟,他们知道我更可能嘲讽空投玩家,而不是成为其中之一;他们知道,根据我公司股权结构的构成,我应该更倾向于支持 Solana 而反对 Monad;他们也知道,我们的应用专属排序器最近找到了产品市场契合点(PMF),并正在以指数级的势头和收入增长。他们清楚我并不处于绝境,也没有直接的经济动机将如此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一个仍处于测试网阶段的 L1 上。

那么......为什么是 Monad?

毕竟,Monad 区块链并没有在现有技术上实现任何单项的 10 倍提升:

  • Solana 提供更高的吞吐量

  • L2 为应用赋予更多控制权并提升用户体验(UX)

  • Cosmos 链提供单槽最终性(Monad 是双槽最终性,在互操作性和组合性方面,两者的实用差异巨大)

  • 以太坊拥有更成熟的生态系统(而且我在以太坊社区的名气更具市场价值)

  • Berachain 拥有更好的激励机制以及更强大的社区支持

  • Hyperliquid 是所有新活动和用户的聚集地

而且这些生态系统都已经上线并运行。

与此同时,Monad 的应用测试网技术上甚至还未使用 MonadBFT 共识协议。尽管如此,它却筹集了巨额资金,并且距离最初设定的主网启动日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我接触过的那些 VC 都了解这些事情,他们也认识我。而在他们看来,这根本说不通。

他们也做了功课——他们知道我之前并没有任何在 Monad Labs 工作的密友。我确实曾与 Keone 有过一面之缘,那是我还在运营自己的 MEV 机器人时,但我不会说我们关系密切。他们还知道我并未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 Monad——我与这条区块链或其团队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联系。

这些 VC 知道我已婚,也知道我有一个孩子。虽然我在经济上并不挣扎,但我仍在租房,而并没有买房—而且我当然还没有到可以随心所欲地承担不计后果的风险而烧钱的人生阶段。他们也知道,无论是我还是 FastLane 的任何人,都没有通过场外交易(OTC)出售过任何股权,我们的目标是长期发展(所以为什么要追逐短期的空投呢?)。而且,我押注 Monad 的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包括 FastLane 所有成员的未来。这是一份巨大的责任……而对许多局外人来说,这种赌注毫无意义。

更重要的是,风投们知道 Monad 生态团队并未公开推广我的公司(或任何 LST),没有转发我们的内容,也未提供任何代币激励。没有联合营销。我甚至没参与过任何 Monad 组织的播客节目。有时,Monad生态团队甚至会礼貌地拒绝加入我为他们创建的Telegram群聊,这些群聊是为了让他们与请求我引荐的应用程序或验证者见面。这种情况已经烧毁了我不少桥梁。这种情况已经断送了我不少关系。

VC 们知道许多生态系统都“追求”过我……但 Monad 除外。Monad 团队中没有人要求我们在这里构建。我很确定他们中的许多人认为我愿意直言不讳地说出其他人不敢说的话是一种风险。到目前为止,这条推文证实了他们的担忧。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为什么是 Monad?”

真的很简单;别无他法。

Monad是一个存在严重缺陷的项目。但它是所有 DeFi 中唯一一个以智慧、远见和自我意识构建的项目,它承认一个完美的 Layer 1 生态系统是不可能创建的,而是以一种让缺陷成为有意为之的权衡结果的方式构建的,并且兼顾了效率。

这就是 Monad 区块链、其社区以及开发者的精髓所在。

加密领域的每个其他项目都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完美,但正因这种自负,它们最终都难免会遇到瓶颈。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拥有一切时为时已晚……于是,他们接受了低效、破坏性强、意料之外的缺陷,并通过一个畸形的“临时方案”来应对。他们的社区也乐此不疲,因为“解决方案马上就来!”

  • “我们会在之后去中心化排序器!”

  • “运行时 2.0 将支持部分回滚!”

  • “应用链之间的原子组合性足以构建和谐生态!”

  • “证明时间减少后,扩容问题就能解决!”

  • “治理控制的激励不会抑制生态增长,一旦白名单被移除!”

  • “很快我们只需等待2秒,就能通过不安全的桥接将资金从永续交易所转移到 L1!”

这些说法全都是自我安慰的结果。它们源于这些生态系统缺乏远见,未能理解必须做出的权衡以及设计中将充满的缺陷。

你知道 Monad 社区常用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吗?

没有。

Monad 的众多缺陷都是有意而为的,全部源于深思熟虑的权衡。这些缺陷短期内不会消失,因为移除它们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问题。

“但 Alex,它不就是另一个 EVM L1 吗?怎么可能如此不同?”

Monad 之所以是唯一一个值得信赖的区块链,并不是因为团队凭空创造了某种神奇的工程解决方案。它没有某个单一的功能使其脱颖而出。

Monad 是唯一一个值得信赖的区块链,因为它经过了如此全面的设计和精心的规划,以至于没有任何致命的缺陷。例如:

L2 无法在监管压力下生存。即使能幸存下来,使用快速 L1 上丰富的区块空间进行应用专属序列,可以构建一个更快、更少中心化且用户体验更好的应用。

一个像 Monad 这样的 L1。坦率地说,如果你仍然认为 L2 提供了除了延迟最终性之外的任何新颖之处,那你可能还未真正理解应用专属序列的强大力量。

说到应用控制的执行,Solana 上无法实现部分回滚(即链上调用错误捕获/处理)。这直接破坏了对抗性对手之间实现原子组合的潜力,而这正是 DeFi 相较于传统金融(TradFi)的主要全新用例。当然,你可以通过使用链下基础设施来处理匹配,并希望验证者尊重你发送的顺序,从而人为地重现部分相同功能,但在区块链和用户之间添加另一层基础设施只会让链变慢。

我认为 Jito 的 BAM(区块拍卖市场)是一个了不起的尝试,我完全支持它——那个团队非常棒。但 BAM 是验证者的可选基础设施层,因此永远无法实现 100% 的正常运行时间,这就破坏了大多数高价值用例对 ACE(应用控制执行)/ASS(应用专属序列)的需求。

这并不是 Jito 的问题——Solana 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高 TPS(每秒事务处理量)。就像一个司机为了过度追求速度会拆掉汽车的安全气囊,然后由于风险增加而下意识地开得更慢一样,Solana 删除了事务在执行中途自我修复的能力,因此不得不发送更多的事务。结果是,它根本不支持 FastLane 使用的功能。

所以,无论 Jito 团队多么出色,他们的 TEE(可信执行环境)基础设施层都永远无法像 Monad 原生链上的应用专属序列一样快或拥有同样高的正常运行时间……因为我们的延迟为零,而正常运行时间为 100%。智能合约,万岁!

我非常喜欢 Cosmos 团队,并真心认为他们的组合性解决方案领先于时代多年……但或许他们首先应该专注于创建一个愿意合作的生态系统。如果孤立的应用之间能够无缝互操作,但没有任何激励去合作,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态系统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课题,我当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 Monad 团队在他们的策略上表现得极为务实。在创建生态系统时存在一个权衡范围:一端是完全自由竞争的系统,任何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获胜;另一端是某些应用获得足够支持,不必担心本地用户,而几乎可以专注于为生态系统带来全新用户。

和 Monad 的其他方面一样,他们的生态系统团队并没有一味地偏向某一端,而是尽力以最高效的方式管理生态系统。对于应用来说,这个生态系统既公平(但不是完全平等的竞争环境),也具有支持性(但不像 megaeth 或 berachain 那样是一个“造王者”的生态系统——对于像我这样更愿意通过市场分配获胜并展示最佳技术的开发者来说,这种生态系统更具吸引力,因为成功不是依赖于某位天使投资人的支持)。

Hyperliquid 的区块只有 200 万 gas。这个永续合约交易所甚至没有直接集成到 L1……你通过 Across 从以太坊桥接资金到 Arbitrum的速度,比从 HypeEVM 转移到 Hypercore 的速度还要快。

我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所有验证者都运行在 AWS 东京数据中心,区块大小却仅有 200 万。以太坊现在已经达到 4500 万了。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整个 Hyperliquid 生态系统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玩笑,所有人都在逗我玩。

以太坊关于 ZK 证明扩展路径的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但在这一点上,该区块链已经被根深蒂固的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所淹没。这些机制在理论上看起来很棒,但每一个出现在用户与区块链之间的基础设施中间商都会增加延迟,并且有抽取租金的动机。

更大的问题是,要移除这些中间商将会非常困难,尤其是政治上的阻力……不过我也知道,如果有人能做到,那一定是 Tomasz。他绝对是传奇人物——选他作为领导者是一个激进但又极其聪明的决定,我甚至从没想过以太坊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但或许他们能成功?我不会赌他们能做到——即使他们解决了问题,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才能达到现代 L1 的水平——但我依然为他们加油。

我对 SUI 没什么不好的评价,只是它的虚拟机相比 EVM 或 SVM 的支持力度要小得多。如果它能早点推出一些,这样它的开发工具链就能在所有新的 AI 代理编码工具开始学习 EVM 和 SVM并接管大量工作之前建立起来,那么或许我会选择在 SUI 上开发。

当然,如果 Monad 不存在的话,SUI 可能就是我的最终选择。但事实是,Monad确实存在。

我是一个开发者,我喜欢在开始构建之前规划好产品。我也深切地意识到,在开发周期中途基础发生变化会让构建过程变得多么痛苦。

“为什么选择 Monad?”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是基于现实中的权衡设计,而不是天真的理想或原则。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拥有足够坚实的基础,无需通过大规模的破坏性变更来保持相关性。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是为支持终端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而构建,而不是为了迎合创始团队的工程口号或机制设计。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的生态系统战略既承认自身的力量,又理解公平使用会减少整体影响,并努力在其中寻求平衡。虽然没有创始人会庆祝 Monad 生态系统的所有决策——毕竟我们都是自私的生物——但我们都尊重这些决策背后的合理性。

在我看来,显而易见的是,只有一个区块链不会迫使应用开发者牺牲他们的核心原则。我们所有人进入 DeFi 都是有原因的,不要欺骗自己忘记了初心。

Monad 不是去中心化程度最高的 L1。Monad 没有单槽最终性(single slot finality)。Monad 也没有最高的吞吐量。但 Monad 是去中心化的,Monad 确实拥有快速的最终性,Monad 的吞吐量也很高。每一个所谓的“缺陷”都是可以接受的。没有一个是致命的,也没有一个会迫使我妥协自己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Monad 花了很长时间才推出他们的 Layer-1……但他们非常周全。这也是为什么它拥有所有这些令人惊叹的功能,也是为什么所有的权衡选择都如此周到。开发者并没有灵丹妙药。Monad 之所以是最好的区块链,是因为团队的辛勤的工作、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分析。

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汇聚成真正非凡的成果。读过共识引擎的代码,你会告诉我它并不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对于认真的开发者来说,只有一个区块链可供选择。

“为什么是 Monad?”

因为在我看来,没有其他选择。

我也很清楚,不久之后,我所说的一切对你来说也会变得显而易见。

如果你足够幸运,也许那些奇怪的紫色动物也会开始让你觉得合情合理。顺便说一句,它们叫做“Monanimals”。

很遗憾,当 VC 们或其他感兴趣的人问我“为什么是 Monad?”这个问题时,我通常没有二十分钟的时间来向他们解释。我花了很多时间思考这个问题,但却一直难以用更简洁的方式表达。感谢你花时间阅读这些长篇思考——即使你不同意或不被我的观点所说服,但你考虑了我的观点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链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