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财富盛宴正流向这场最新 「淘金热」 中的 「工具商」。

撰文:Julie Goldenberg,福布斯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如今,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负债表的上市公司数量创下纪录。他们表面上是为了分散投资组合、对冲通胀并吸引新投资者;当然,未公开的原因是管理层希望推高股价。近几个月来,光是宣布所谓的 「加密货币财库」 策略,就足以让公司股价获得溢价。

然而,真正的财富盛宴正流向这场最新 「淘金热」 中的 「工具商」:托管机构、经纪商、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它们从每笔交易、转账和存储业务中收取费用。

总部位于旧金山的 Anchorage Digital 联合创始人兼 CEO Nathan McCauley 表示,过去六个月里,这一趋势已 「达到狂热程度」,且 「形成了传染效应」。这家加密银行已达成多笔交易:负责特朗普媒体集团 20 亿美元的比特币财库托管,以及 Nakamoto Holdings 7.6 亿美元的资产托管。Nakamoto Holdings 是一家专注于比特币的公司,近期宣布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与 KindlyMD 合并。KindlyMD 是盐湖城一家亏损的小型医疗公司,5 月合并消息公布前,其股价长期低于 2 美元;如今,致敬比特币匿名创始人 中本聪的 Nakamoto Holdings 已在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NAKA),股价达 15 美元,市值 1.14 亿美元。

据 Bitcoin Treasuries.net 数据,一年前,少数企业买家合计持有仅略超 41.6 万枚比特币;如今,至少 152 家上市公司持有超 95 万枚比特币,价值超 1100 亿美元。其中无可争议的 「巨鲸」 仍是亿万富翁 Michael Saylor 旗下的 Strategy 公司。该公司开创了企业加密货币财库模式,大量借助可转换债券、浮动利率永续优先股等创新融资方式。Strategy Inc. 的前身是弗吉尼亚州泰森斯角的小型软件公司 MicroStrategy,如今持有价值 730 亿美元的比特币,市值却达 950 亿美元,较其加密资产持有量溢价 25%。

而效仿 Strategy 的企业不止盯着比特币,它们还在买入以太坊、Solana 等一众加密资产。据帕洛阿尔托加密咨询公司 Architect Partners 数据,仅今年一年,企业就已筹集超 980 亿美元用于此类投资;6 月以来,另有 139 家公司承诺投入 590 亿美元。最新的案例是:特朗普家族控股的加密公司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近期宣布设立 15 亿美元财库,以其自有代币 WLFI 为核心 —— 这还不包括特朗普媒体集团 20 亿美元的比特币财库。

从企业加密货币财库库崛起中牟利的公司

Architect Partners 的 Elliot Chun 表示,由于这一趋势仍处于初期阶段,其整体影响尚难量化,但热潮已 「全面催生了巨额费用收入」。

对于摩根士丹利、巴克莱资本、Moelis & Company、道明证券等众多传统投资银行和经纪交易商而言,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券发行带来的承销佣金及其他费用,已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

以 Strategy 今年 3 月发行 850 万股优先股、融资 7.22 亿美元为例。摩根士丹利与其他约 12 家机构担任承销商,估计赚取了 1000 万美元费用。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的加密货币挖矿公司 MARA Holdings7 月发行 9.5 亿美元可转换债券,摩根士丹利等机构或从这笔交易中获利 1000 万美元。

加密货币财库热潮的另一批受益者是 「合格托管机构」—— 它们为客户保管数字资产。以帕洛阿尔托的老牌公司 BitGo 为例,得益于加密市场繁荣和企业国库扩张,2025 年上半年其托管资产规模突破 1000 亿美元。

「(企业财库业务)在我们业务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六个月前这类业务还不多,但现在占新客户的很大一部分。」BitGoPrime 经纪业务及美国机构销售主管 Adam Sporn 表示。他估计,仅过去几个月就有约 24 家加密货币财库相关公司宣布与 BitGo 达成托管合作。业务激增也为 BitGo 在 7 月秘密提交 IPO 申请铺平了道路。

排名前 20 的比特币财库公司

BitGo、Coinbase 等主要托管机构向机构客户收取的费用包括初始费、年费和附加费,这些费用与托管加密资产及帮助客户赚取收益的服务挂钩。FalconX 全球市场联席主管 Ravi Doshi 表示,最常见的收费模式是按托管资产规模收取年费,通常为 0.15% 至 0.30%,但大客户可协商降至 0.10%。

尽管这些费用对于管理数百亿比特币的托管人来说意味着数亿美元的收入,但托管交易的利润通常微薄。瑞穗证券高级金融科技分析师 Dan Dolev 指出,这些 「代理方」 催生的加密货币需求,也为 Coinbase、FalconX、Cumberland 等交易所和经纪商带来了额外收入:买入推动价格上涨,吸引新投资者,进而促进更多代币交易,形成循环。

除了交易和托管之外,质押、借贷和期权覆盖等服务也是另一个利润丰厚的领域。质押是指用户锁定代币以帮助验证区块链交易并获得奖励;期权策略则是通过金融衍生品调整投资组合的风险收益结构,而不改变底层资产配置。

「这些公司筹集资金并纳入资产负债表后,很快就会面临‘接下来怎么办’的问题。」Architect Partners 的 Chun 表示,「超 600 亿美元的加密资产需要产生回报,而这些上市公司自己做不到。」 墨尔本加密借贷公司 Maple Finance 的 CEO Sidney Powell 指出,目前企业仍依赖底层资产的增值获取回报,但加密货币财库趋势的快速蔓延,将迫使企业通过寻求收益策略或低成本资金买入比特币来凸显差异化。

加密资产管理与咨询公司 Bitwise 的高级投资策略师 Juan Leon 表示,为构建竞争优势,这些企业可能会更多转向 Two Prime、Maple Finance 等机构贷款方,以及 Wave Digital Assets、Arca、Galaxy 等资产管理公司,它们的财库管理服务收费通常为 25 至 50 个基点。本月初,Galaxy 报告其财库资产管理业务获得 1.75 亿美元资金流入,部分原因是为约 20 家持有加密货币财库的客户提供了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华尔街已在为这场热潮 「输血」。受特朗普政府更友好的政策环境及更清晰的监管框架鼓舞,Capital Group、对冲基金 D1 Capital Partners、投资银行 Cantor Fitzgerald 等纷纷为企业囤积加密货币提供资金。

尽管加密货币仍有反对者,但加密资产财库热潮才刚刚开始。「我们认为,最终所有公司都会以某种形式成为加密货币财库公司。」 Leon 指出,全球企业现金储备目前约为 31 万亿美元,「无论它们将资产负债表的 1%、10% 还是 100% 配置为加密货币,总会持有一部分。因此,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