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3万起!小米YU7定名“御7”:年轻人的第一台SUV要成爆款?
读者姥爷们!
那台注定要卖爆的纯电SUV——小米YU7终于定名了啦!
官方确认中文名为"小米御7",寓意"陆地战车,御风而行"。
既非网友猜测的"玉"或"欲",也非雷军此前宣称的直读"Y-U-7"。
看来这位千亿总裁平常还爱撒点小谎呢。
但真正该焦虑的是友商!雷军用后排能憋晕哈士奇的纯电轿跑小米SU7,硬生生在全年交付量突破20万台,改写了中国车企难以攻克20万级纯电轿车的行业魔咒。如今工厂产线把螺丝打冒火星子都赶不上订单,订车要排到2026年提货。这你受得了吗?
现在,雷军瞄准最受国人欢迎的SUV市场,配合三期工厂落成后的60万年产能与72小时交付体系,"御7"发布即交付的盛况或将再现,当晚多少友商高管又要辗转难眠?
好了,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小米汽车能成?
是因为“第一次造车,不会偷工减料”?还是因为“人车家全生态”太诱人?
在我看来,关键在于雷军深谙如何将情绪价值注入这个四轮铁盒子里。
过去五年中国电车陷入参数内卷,造的都是"高级工具车"。纵有“冰箱、彩电、大沙发”,也无法让车主在回家路上收获小学生注目礼——配置再多也成不了社交货币。
小米的破局之道堪称精妙: 设计维度:0.195Cd低风阻低趴造型、星环光带、穹顶天幕构建行走的荷尔蒙
个性定制:7种高反光车漆、4款主题内饰、3种锻造轮毂自由搭配
情感共鸣:发布会把参数表能列成PPT简单,但谁能把“创业最后一战”讲得让人热泪盈眶?
当雷军哽咽着说“小米汽车是承载所有向往的Dream Car”时,台下观众哪还顾得上琢磨内饰塑料感,直接按着手机就把单给下了。
现在友商还在比拼续航多10公里时,小米早已参透本质:年轻人要的不是代步工具,而是能引爆朋友圈的社交资产。
(为避免被打成"米Boy",我就此打住)
现在根据目前工信部爆出的消息,好好给各位分析一下小米御7应该怎么选,以及我对它的售价预测。
根据小米SU7的定价策略、特斯拉Model Y的竞争压力,以及工信部申报信息中的电池/电机差异化,小米御7大概率分为三档配置:
标准版(后驱单电机):
预计售价区间:23万-25万元
核心逻辑:以800V平台 96度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为基础,对标Model Y后驱版(26.35万),用“低价不低配”策略抢占市场。相比SU7标准版(21.59万),因SUV车身成本增加约2万元,但保留核心体验(如远端屏、座椅通风/加热等)。
Pro版(四驱低功率):
预计售价区间:28万-30万元
核心逻辑:增加前130kW电机、空气悬挂及激光雷达,续航提升至750km(三元锂电池)。此版本瞄准“既要性能又要性价比”的消费者,直接截胡Model Y长续航版(31.35万)。
Max版(四驱高性能):
预计售价区间:32万-35万元
核心逻辑:搭载前220kW 后288kW双电机、宁德时代101.7度5C超充电池、CDC 空气悬挂 激光雷达全配齐,主打“技术旗舰标签”,与莲花Eletre、极氪001 FR、智己LS6顶配争夺高端用户。
关键差异点解读:
1. 电池策略:标准版用磷酸铁锂降本,Pro/Max版用三元锂强化性能,这与小米SU7的“低配走量、高配立标杆”逻辑一致。
2. 智驾分级:标准版仅支持高速NOA,Pro/Max版开放城市领航,激光雷达成为中高配分水岭(参考SU7的智驾选装策略)。
3. 空气悬挂下放:Pro版起就标配空悬,打破行业“空悬仅顶配专属”的惯例,形成对Model Y的差异化打击。
4. 丰富个性化选配:参考轮毂申报信息图,小米御7或增加更多配套高光车漆可供选择。
争议点:
二排空间:尽管轴距3米,但致敬法拉利Purosangue的长车头 溜背造型,或许会导致二排腿部空间以及头部空间局促,实用性让步于设计。
智驾硬件:从申报信息图来看,小米御7标准版车型并未配备激光雷达,如今纯视觉方案智驾的可靠性还需要市场来验证。
总结:
若小米御7定价落在25-35万区间且交付顺畅,年销或破30万台,直接冲击极氪7X/小鹏G9/唐EV/智界R7以及特斯拉Model Y等竞品。叠加60万产能释放,纯电SUV价格战或将全面升级。
各位读者姥爷如何看待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欢迎在评论区留下高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