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车展|辅助驾驶进入安全冗余时代
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聚光灯下,一场关于辅助驾驶的“理性回归”正在上演。与往届展会高调宣扬“全场景无人驾驶”“激进算力堆叠”不同,本届展会中,“安全冗余设计”“功能安全验证”“渐进式技术落地”成为高频词。从博世、采埃孚等外资巨头,到地平线、福瑞泰克等本土企业,零部件企业集体将技术叙事锚定于安全基线。
当然,辅助驾驶升级的步伐并未就此止步。尽管辅助驾驶的宣传处于降温的节奏,但依旧是本次车展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50家辅助驾驶相关零部件企业参展,涵盖解决方案、车规芯片、智能底盘、智能座舱、雷达等众多领域。中外头部零部件企业纷纷亮剑,其背后的技术策略各有千秋,共同勾勒出辅助驾驶领域的竞争格局。
外资企业稳健深耕,加码辅助驾驶技术
外资零部件企业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与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辅助驾驶技术领域持续深耕。
麦格纳在辅助驾驶技术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经过多年沉淀,积累深厚底蕴。本届车展上,麦格纳带来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领域,麦格纳具备全栈式系统服务能力,提供从零部件供应到全系统集成的服务,拥有前视摄像头、雷达产品和可扩展的ADAS域控制器。
图片来源:麦格纳
不久前,麦格纳宣布与英伟达(NVIDIA)战略合作,计划将英伟达的 NVIDIA Thor SoC芯片融入麦格纳下一代先进技术解决方案中。依托Thor SoC芯片的超强算力,再结合麦格纳的传感器及功能,将进一步提升麦格纳提供人工智能驱动的全套ADAS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
采埃孚大力推动尖端技术在中国落地量产。包括新一代总成和零部件产品、后轮转向系统(AKC)、高级驾驶辅助系统OnGuardMAX加强版、传胜二代变速箱(TraXon 2)等。
在辅助驾驶领域,采埃孚也不遗余力。本次车展上,采埃孚宣布推出最新可定制的辅助驾驶系统。该系统融合AI大模型与先进算法,摆脱对高成本激光雷达与大算力平台的依赖,即使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也能实现顺畅驾驶。它基于模块化架构设计,不仅降低了硬件成本,减少了系统功耗,还可以适配不同汽车平台,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图片来源:舍弗勒
作为实现辅助驾驶特别是高阶辅助驾驶的主要执行载体,线控底盘正朝着集成化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次车展,舍弗勒展示多款智能化线控产品及技术,如智能后轮转向系统(iRWS)、电液式助力转向系统(e2HPS),以及用于线控制动的轮边电子机械制动(EMB)多合一执行器等。
舍弗勒还展示面向智能车身应用的解决方案,比如用于车身进入系统的电动车门执行器、门把手传感器、超宽带(UWB)传感器,以及用于组合辅助驾驶车辆摄像头和传感器清洗的智能传感器清洗系统(ASCS)等。
法雷奥则在辅助驾驶传感器领域不断突破。具体来看,法雷奥在本届车展首发了激光雷达自清洁系统,第三代法雷奥SCALA™ 3高精度激光雷达,在保持高分辨率与长探测距离优势的基础上,优化了对动态目标的跟踪性能。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能更准确地识别快速移动的车辆和行人,为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更及时、精准的环境信息。此外,法雷奥还在传感器融合技术上取得进展,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数据高效整合,提升系统对复杂场景的感知能力,助力辅助驾驶系统更稳定、可靠地运行。
中国企业创新突围,多元路径开拓新局面
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在辅助驾驶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通过多元路径实现突围。
本届上海车展,地平线全新发布的城区辅助驾驶系统Horizon SuperDrive™(简称HSD)以及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系列,为汽车装上“智慧大脑”。值得一提的是,HSD直指当前辅助驾驶领域的核心痛点,让高阶辅助驾驶,尤其是复杂的城区场景下的辅助驾驶,不再是少数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而是更具有普及性。
地平线的HSD建立在其国产车载智能计算方案征程6P之上。这套系统采用了一段式端到端技术架构,软硬结合、全栈开发的L2级城区辅助驾驶系统,目标是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在各种复杂道路环境下的通行效率。
图片来源:佑驾创新
本届车展上,针对城市通勤这一用户高频刚需,佑驾创新重磅发布了记忆行车解决方案。基于BEV MapTR 时空联合规划算法,佑驾创新记忆行车系统在学习轨迹后,即可实现点到点领航辅助驾驶。通过实时感知与动态规划,该系统能灵活应对拥堵场景跟车、自动避让加塞车辆、高效应对紧急刹车等高难、复杂场景。
更加关键的是,该系统能赋予车辆博弈决策能力。举例来说,面对人车混行匝道以及突然侵入车道的电动车,该系统可预测轨迹,并主动减速避让,确保安全通行;在拥堵高架匝道“拉链式”交替汇入主路的通行场景中,对目标感知和轨迹预测要求极高,系统通过时空计算,能显著降低人为驾驶失误风险。
福瑞泰克发布多项辅助驾驶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基于辅助驾驶平台ODIN3.0,福瑞泰克推出了具备低耦合、高可靠优势的高分辨率摄像头模组,搭载福瑞泰克自研波导技术的前、角雷达产品,以及面向量产市场的“智享全民版”解决方案,展示其推动全民辅助驾驶落地的技术能力与战略布局。
图片来源:福瑞泰克
值得一提的是,“智享全民版”解决方案集成了福瑞泰克软硬一体、全栈自研的ODIN3.0平台化能力。福瑞泰克ADC25-J域控制器融合其雷达和摄像头模组产品,最大限度发挥云端大数据闭环平台的优势,在升级先进AI算法的同时,并不盲目追求使用大算力,而是借助自身强大的工程创新能力,将先进的辅助驾驶算法,部署在中等算力平台上,从而向大众更广泛地推行辅助驾驶技术。
安全为本,中外企业共筑辅助驾驶防线
2025上海车展前夕,在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上,再次强调安全底线。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要求,汽车企业需严格履行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禁夸大或虚假宣传,切实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工信部明确表示,严禁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以及“脱手”“脱眼”等误导性表述,建议所有市场推广资料须统一采用“(组合)辅助驾驶”标准术语,并严格遵循国际自动化驾驶等级(SAE J3016)分类标准。
如今,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中国企业,在辅助驾驶技术发展过程中,都将安全视为首要原则。
4月22日,华为发布乾崑智驾ADS 4.0系统,通过世界引擎(WEWA)架构实现端到端时延降低50%、通行效率提升20%的突破。其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舱内激光视觉传感器等硬件矩阵,配合其世界行为模型,构建起全模态感知体系。
另外,华为全维防碰撞系统CAS 4.0,以“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五维安全标准强化主动防护能力,提升了车辆感知能力,实现路面自适应AEB、智驾爆胎稳定控制辅助、驾驶员失能辅助、哨兵模式增强等功能。
本届车展,博世推出纵横辅助驾驶至尊版。据悉,博世纵横辅助驾驶至尊版是面向SAE L2级城区辅助驾驶市场的更安全、更智能、更舒适的量产解决方案。基于双Orin-X方案已于2023年底量产,2025年初推送两段式无图端到端,应用全新人机共驾策略,保障用户舒适安心的驾乘体验。基于Orin-Y方案将于今年第三季度量产。
作为全球零部件巨头,麦格纳始终将安全视为核心准则。麦格纳所有辅助驾驶产品都符合欧洲、北美、中国的主流安全认证的要求。目前为止,麦格纳已在全球供应了超过1.42亿颗摄像头,约7500万个雷达,约3300万个域控制器,成功为全球客户在泊车和ADAS方面,推出了10余个系统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智驾大陆
智驾大陆(HCT)首次展出两大组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繁星(Astra)与高性能辅助驾驶方案皓月(Luna)。据悉,前者是不依赖高精地图,全国都能开的城区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领航辅助驾驶)方案;而后者是辅助驾驶与主动安全功能的再进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算法架构上,智驾大陆繁星(Astra)采用面向量产的渐进式端到端架构,可以兼顾系统性能上限与安全下限。传感器配置上,Astra以11V1R(11个摄像头,1个雷达)为基础配置,支持客户按需拓展至11V3R、11V5R等配置,并支持接入激光雷达。
可以看到,工信部的指导意见,强化了不同级别辅助驾驶知识的普及,明确相关操作中驾驶人和车企的责任,能够更好地帮助车企传播正确的观念和理念。这不仅不会限制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反而将有助于推动科技与汽车的深度融合。
总结:新技术导入必须以安全为基石
在2025上海车展所展现的辅助驾驶技术浪潮中,外资企业凭借稳健的技术推进与深厚积累稳步前行;中国企业以创新为驱动,通过多元路径积极开拓。而在安全这一核心议题上,中外企业达成了高度共识。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持续演进,中外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安全、便捷、智能的出行体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