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车展,极有可能成为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发展轨迹的关键分水岭。

从市场数据来看,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急剧缩水。2020年,合资品牌尚能占据60%的市场份额,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跌至不足3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与智能化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面对市场份额持续萎缩、产品竞争力日益下降的严峻挑战,德系、美系、日系车企在上海车展集体亮剑,以电动化、智能化与本土化为核心发起战略反攻。

此次合资车企的反击,绝非简单的技术路线调整,而是一场涉及战略定位、合作模式与市场策略的全方位革新。合资车企不再仅仅满足于将国外成熟技术引入中国市场,而是积极与中国本土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构建涵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生态体系,以适应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和快速变化,力求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夺回主动权。

德系:技术与本土的双重突围

在这场反击战中,德系车企凭借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强大的研发实力,以技术平权与本土化研发为核心策略,试图实现市场突围。

作为汽车行业的先驱,德系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中国市场的新挑战,德系车企积极调整战略。

图片来源:大众

大众汽车品牌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全面展示了其“在中国,为中国”战略的最新成果。

在新车计划方面,大众汽车展现出了强大的产品攻势。未来三年,大众汽车将在各相关细分市场推出超过30款新车型,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据了大多数,涵盖纯电车型、插混车型和增程式车型等多种类型。

在此次车展上,大众汽车全球首秀的ID.ERA增程式SUV、ID.AURA纯电轿车、ID.EVO全尺寸SUV三款中国专属概念车,尤为引人注目。

作为上汽大众的首款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无疑是大众电动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该车型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同时,ID.ERA还集合了简约大气的设计、L2 级城市导航驾驶辅助(NOA)等前沿科技。

一汽-大众带来的ID.AURA概念车,则是一款纯电轿车。得益于CEA架构的赋能,ID.AURA还配备了L2 级高级驾驶辅助与AI虚拟助手。

大众安徽带来的ID.EVO概念车,则是一款全时互联的全尺寸纯电SUV。其非同寻常的车身比例、独特的金色灯带中线以及富有趣味性的3DLED动态互动灯语,都让人眼前一亮。此外,ID.EVO还搭载了L2 级城市NOA、最高达700公里的续航里程和800伏超充技术。

根据规划,这三款概念车预计将于2026年起量产。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施文韬表示:“三款全新概念车证明我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正在显现成效,以‘中国速度’推进转型并坚守大众高品质和安全标准,毫不妥协。”

作为德系豪华汽车品牌的代表,BBA在上海车展上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创新精神。

在上海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以“全新纯电长轴距CLA”的全球首秀,揭幕了其在华智能豪华电动的全新篇章。

该车搭载了全球首款专为能效设计的电动两挡变速箱,成为同级唯一配备变速箱的电动车。在智能方面,其还搭载了梅赛德斯-奔驰MB.OS全新自研架构和豪华品牌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表示:“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在华布局,本土研发从‘在中国,为中国’发展至‘在中国,为全球’的全新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华承诺、加大在华投入并持续深化与中国伙伴的合作。”

图片来源:宝马

宝马集团则是携旗下三大品牌BMW、MINI与BMW Motorrad超30款新车型与多项首创新技术亮相上海车展。

而且,宝马还为每一款新世代车型打造了全新一代智能电子电气架构,并推出了三大突破性创新技术——BMW首创全景iDrive、宝马独创BMW驾控超级大脑(HeartofJoy)、革命性大圆柱电池。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宝马新世代车型在智能驾驶乐趣和数字化体验方面实现了全新突破。

在上海车展上,奥迪展出了五款全新量产车型,包括奥迪A5L、奥迪A5LSportback、奥迪Q5L、奥迪A6Le-tron和奥迪E5Sportback。这些车型均基于PPE豪华纯电动平台、PPC豪华燃油车平台及智能数字平台打造,融合了奥迪的纯正基因与中国本土化的需求。

奥迪新一代智能网联车型搭载了高级组合驾驶辅助技术,显著提升了辅助驾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同时,新一代智能座舱提供了全方位定制化数字体验,包括通过奥迪MMI全景显示屏与副驾娱乐屏实现的尖端人机交互与互联功能。

根据规划,自2025年年中起,奥迪将全面拓展并焕新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阵容。

美系:重构产品矩阵

美系车企在这场反击战中,以重构产品矩阵为核心策略,试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上汽通用在上海车展上的表现亮眼,旗下别克品牌通过发布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和“逍遥”超级融合架构,以及推出全新大型新能源MPVGL8陆尚,展现了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

图片来源:别克

在“别克品牌日”上,别克推出了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发布了全新别克“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这一架构具备超强拓展能力,可实现MPV/SUV/轿车3种全车身形式、纯电/插混/增程3种全新能源技术以及前驱/后驱/四驱3种全驱动方式的研发和生产。

未来12个月,别克将推出6款基于“逍遥”超级融合架构的全新新能源车型,进一步丰富其新能源产品矩阵。

别克还与国内企业展开强强联合。新车将搭载别克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的行业首发6CLFP超快充电池,以及全域900V高压平台。在智能驾驶方面,2025年,别克将全面部署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基于与Momenta的深入合作,别克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做到无需依赖高精地图,“有路就能开,有位就能停”。

在智能座舱方面,别克新车率先搭载拥有顶配算力的全新高通8775芯片,配合拥有50英寸AR-HUD的8屏数字空间,以及端云融合AI大模型中枢,多种AI模型灵活插拔,可实现从“功能响应”到“多场景主动服务”的跨越。

图片来源:别克

在“别克品牌MPV之夜”活动现场,别克品牌宣布全新大型新能源MPV——GL8陆尚正式上市。其搭载的“真龙”插混系统,包括1.5T混动发动机、符合奥特能标准的超高安全插混电池,以及全栈自研P1P3插混电驱单元,实现了长续航、低能耗、强动力的全方位表现。

凯迪拉克在上海车展上同样展现出强大实力。其中,旗下高性能V系列首款纯电车型LYRIQ-V迎来国内首秀,并与OPTIQ傲歌、“大小凯雷德”VISTIQ、ESCALADEIQ等车型全球首次集结,以“LOVE纯电家族”呈现凯迪拉克电动化愿景。

LYRIQ-V作为凯迪拉克V系列首款纯电车型,也是国内第一款V系列车型。在动力性能方面,LYRIQ-V搭载高性能碳化硅电驱,以百公里只需3.3秒的加速能力成功跻身“三秒俱乐部”,成为“史上最快凯迪拉克”。

除了LYRIQ-V,“LOVE纯电家族”的其他车型也各具特色。OPTIQ傲歌搭载33英寸9KMiniLED环幕式超视网膜曲面屏、70英寸双焦面AR-HUD,以及联袂AKG与杜比打造的7.1.4影院级音响系统。“小凯雷德”VISTIQ则是首款搭载舱内隐藏式激光雷达的车型。

此外,凯迪拉克还展示了由创新硬件、升级算法与安全防线所共同构建的L2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其中,VISTIQ车型与Momenta深度合作,率先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

日系:混动 纯电并行

在合资车企的反击浪潮中,日系车企也积极调整战略,以混动 纯电并行的技术路线,加速本土化研发进程,力求在中国市场重新找回竞争优势。

本田在上海车展上展现出了其在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的决心和行动。

在智能化上,本田宣布与Momenta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在电动化上,本田深化与宁德时代的全面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开发本田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和CTB电池一体化技术,并将从基于云驰架构打造的第三款车型开始搭载。

除了智能驾驶领域的合作,本田在产品展示方面也亮点颇多。

本田合资企业带来了纯电SUV广汽本田P7和、全新纯电旗舰车型GT等多款车型。其中,GT将率先搭载Momenta的量产辅助驾驶技术,并接入DeepSeek的AI大模型技术,实现高速、城区及泊车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本田正积极拥抱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通过与本土企业的紧密合作,加速技术本土化落地。

图片来源:一汽丰田

在上海车展上,丰田携手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分别带来了铂智3X/bZ5以及最新纯电车型铂智7。同时,雷克萨斯也发布了全新一代ES车型,进一步丰富了其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矩阵。

其中,铂智7由广汽集团、广汽丰田、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共同研发。其将配备比铂智3X更先进的组合辅助驾驶方案,首次在丰田车型上搭载鸿蒙座舱。

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技术应用方面,一汽丰田bZ5和铂智3X均搭载Momenta飞轮大模型5.0,支持全场景城区辅助驾驶。

在电动化方面,丰田公布了新一代电动化技术进展,性能型锂离子电池、普及型磷酸铁锂电池、高性能型锂离子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共4类新一代电池,将从2026年起依次投入市场。

雷克萨斯作为丰田旗下的豪华品牌,也在车展上发布了全新一代ES车型。新车不仅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进行了升级,更搭载了雷克萨斯智能安全辅助系统(LexusSafetySystem ),新系统扩展了自适应续航控制系统支持减速的场景,并集成了驾驶员监控系统,可提示驾驶员分心等情况。

日产汽车携其全球首款插电式混合动力皮卡FrontierProPHEV与“最家”纯电轿车N7亮相上海车展,全面展示其在华加速电驱化、智能化转型的最新成果。

日产汽车正在加速导入均衡的产品组合,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涵盖轿车、SUV、皮卡在内的多种车型,以及包括燃油、纯电、插混、增程在内的多元动力解决方案。日产中国管理委员会主席、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马智欣宣布:“到2027年夏季,我们将投放1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日产品牌从5款增加到9款,并且还有更多的车型会陆续到来。”

N7作为东风日产在本地开发的全新新能源天演架构下的首款纯电车型,定位中国家庭用户市场。N7搭载五大行业领先科技,包括AI零压云毯座椅、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一段式端到端组合驾驶辅助、NISSANOS超级车机系统、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超安全电池等。

FrontierProPHEV作为日产首款在中国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球皮卡车型,由郑州日产中日研发团队共同打造,是郑州日产“全球多元越野平台”推出的首款全球化车型。这款车融合了最新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全场景电混科技”,动力输出超过410匹马力,且能以纯电模式实现最高135公里的行驶,并具备L2组合驾驶辅助。

合资正在变得更加主动

合资车企在2025上海车展上的积极表现,背后有着深刻的动机,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是生存压力。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和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是合资车企发起反击的直接原因。曾经,合资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工艺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在中国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迅速崛起,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在这样的形势下,合资车企如果不积极求变,就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因此,合资车企纷纷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

图片来源:大众

其次是价值重塑。在新能源时代,合资车企需要重塑其品牌价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通过引入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解决方案,合资车企可以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最后是文化适应。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还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需求。通过用户共创、本土供应链整合等方式,合资车企可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

不过,在合资车企纷纷发力反击的同时,韩系和法系车企却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困境,在市场份额下滑和战略调整方面与其他合资品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韩系车企(如现代、起亚)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相对滞后,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下滑。2024年,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跌至1.6%。尽管韩系车企也在努力推动电动化转型,但其步伐显然慢于自主品牌和日系、德系车企。这种滞后不仅影响了韩系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也导致其在本届上海车展上罕见缺席。

法系车企(如标致、雪铁龙)则选择低调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变化。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相对平淡,面临着来自自主品牌和德系、日系、美系车企的激烈竞争。

尽管合资车企在上海车展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反击决心和一系列创新举措,但在未来的转型过程中,它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技术创新是合资车企保持竞争力的关键。随着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合资车企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本土化研发是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本土化研发不仅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趋势,还需要与本土合作伙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这对于合资车企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结语:

合资车企的反击,本质是一场从“制造本地化”到“生态本土化”的升维竞争。大众联姻小鹏、丰田接入鸿蒙、别克融合Momenta,标志着合资模式从“技术输入”转向“生态共建”。

然而,这场转型的成败取决于其在技术创新、本土化研发等方面的核心能力。未来,合资车企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并深化与本土合作伙伴的协作关系,以在中国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产品组合以应对市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