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越能否真的迎来转机?
这些年,行走在溃败边缘的新能源车企人们见多了;与此同时,这些在险境中徘徊的车企被传“复活”的消息人们也听得多了。
究竟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似乎已不那么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家新能源车企运营体系轰然崩塌似乎只在一瞬之间,而其要想重整旗鼓再次回到新能源汽车市场参与竞争,似乎道阻且艰。
就近期来看,被传“大概率不会破产”的极越,或许是其中之一。
极越,“雨转多云”?
极越风波始于去年年底。
2024年12月11日,网络上突然传出极越即将原地解散的传闻,称两大股东撤回原定的70亿投资,极越失去资金支持,面临严重的生存难题。
极越CEO夏一平于同年12月11日发布内部信,称公司已进入“创业2.0阶段”,并表示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包括长期投入核心技术、优化内部部门架构、削减短期难以盈利的项目等。内部信强调,公司已与股东充分沟通,并获得其全力支持。
但这并未能阻止极越经营不善导致的负面效应。时隔一天,极越汽车夏一平等管理层被员工团团围住。
当极越的“善后”处理按部就班后,4月18日,夏一平在纪录片《激流》中谈到极越停止运营、资金链危机以及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困难等问题。
图源:纪录片激流
针对资金问题,夏一平表示,早2023年上半年,极越就已面临资金困境。2023年4月,公司账上的资金仅够维持两个月的运营,而夏一平作为CEO,无法对外公开此事。好在通过一系列降本措施,公司才得以艰难地撑到2024年。
夏一平还透露,资金问题不仅给公司运营带来挑战,还引发了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他与极越首席财务官之间就曾因此产生争执。当时,CFO要求夏一平去寻找融资机会,但夏一平认为这本应是CFO的职责范畴,于是双方发生了分歧。
对于此前报道的极越CFO曾称夏一平是在“流血卖车”一事,他表示,“哪个公司现在不是亏钱的?谁也别吹牛,现在卖电车都亏钱”。
归根结底,造成极越一切局促局面的根源就是——钱。
4月29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有多位博主发布消息称,原极越汽车公关负责人徐继业在朋友圈表示,有消息透露极越大概率不会走向破产了。因为集度董事会已经同意进行重组,并且集度当下正在和3-4家重组方展开沟通交流。
若上述消息为真,那么至此,极越经营面大概率是“雨转多云”,但是极越的天空,还未彻底晴朗。
“复活”概率大吗?
消息称,如果重组顺利进行,极越汽车或许能够摆脱可能破产的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不仅关系到极越汽车自身的命运,也可能会对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产生连锁反应。例如供应商、经销商等方面都可能会因为极越汽车的重组而发生业务上的调整和变化。
然而,还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长时间以来,类似于极越般重组的消息并不少见,但至今未见有车企重组或“复活”成功。
极越会是“例外”吗?
消息面上透露的集度目前在和3 - 4家重组方沟通中,虽然目前尚未明确这些潜在重组方的身份,但可以推测,有能力参与极越汽车重组的企业大概率是在汽车行业具有一定实力和资源的。
图源:极越
可以大胆推测一下,可能是其他传统车企希望通过重组极越汽车,快速切入智能汽车领域,借助极越汽车已有的技术和研发成果,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也有可能是一些投资机构看好极越汽车的品牌价值和未来发展潜力,希望通过重组注入资金,帮助极越汽车走出困境并实现盈利。
如果这些潜在重组方与极越汽车在战略目标、业务协同等方面能够达成一致,那么重组成功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升。例如,若有车企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相对薄弱,而极越汽车在百度的支持下在这方面具有优势,那么双方通过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将为极越汽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综合来看,极越汽车重组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其自身的财务困境促使其有强烈的重组意愿,股东的态度和行动逐渐出现积极变化,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为重组提供了一定的土壤,潜在重组方的出现也带来了合作契机。
然而,重组过程中还需要解决诸如资金缺口填补、股东权益协调、业务整合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极越汽车的重组之路充满变数,最终能否成功,还需持续关注各方动态以及重组进程的推进情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