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汽车于5月8日公布了2024财年的联合财务报表。

在2024财年,丰田集中力量夯实基础,以期防止一系列认证问题再次发生。佐藤恒治社长在记者会上表示,这一举措已经从致力于“止血”的阶段,进入到“播种未来”的行动。

为了实现“改变汽车的未来”,佐藤社长同时提出了本财年的两大重点主题。一是“提升多路径技术战略的分辨率”,二是“打造有丰田特色的SDV(软件定义汽车)*平台”。

*SDV指的是以通过更新软件实现性能提升为前提设计研发的汽车

这一财年对丰田来说将是怎样的一年?以下是佐藤社长的演讲全文。

应对变化,提升“收益能力”

佐藤社长

在上一个财年中,我们的生产尽管受到认证问题、召回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丰田依然成功向顾客交付了大量的汽车。

我要向支持丰田、雷克萨斯和GR品牌汽车的顾客,向在生产计划发生变动时努力配合我们的供应商伙伴,向各地经销商,表达由衷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中,面对各种课题,我们全公司重新确认了丰田的原点——“脚踏实地地制造更好的汽车,认真负责地交到顾客手中”的重要性。

为了以行动来感谢顾客与利益相关方,我们将继续贯彻安全与质量第一的方针,认真制造每一辆汽车。

当前,汽车产业正面临诸如国际贸易形势等因素引起的巨变。

正因为处于迎接剧变、未来难以预测的时期,我认为更应该坚持长期以来的“产品经营”“Best in Town(争做当地最好)”的核心理念不动摇,不懈追求制造更好的汽车。

为了保证贴近客户、听取客户需求,及时交付车辆,我们将因地制宜,根据地域特征,打造研发、生产体制。

同时,为了灵活适应环境变化,我们希望牢牢地维持并切实提升“收益能力”。

特别是降低量产车型的成本,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前的收益能力,也是学习制造原理原则、持续推动技术进化的重要举措。

我们相信,追求生产效率、主动思考并采取行动的生产一线,才是丰田竞争力的源泉。

为了进一步强化其基础,今年我们将继续整顿环境,使“支撑千万汽车制造的一线力量”与“面向未来迎接多样化挑战的执行能力”能发挥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要继续推进“夯实基础”的各项举措。

稳步夯实基础,支撑未来挑战

佐藤社长

刚刚开展夯实基础的活动时,我们的重点放在严格落实安全与质量标准、实践标准作业上,目的是恢复汽车制造的基础体力与挑战的余力,打个比方,就是为了“止血”。

但是现在,我们正在逐渐转向“播种未来”的行动。

防止认证问题再次发生,成为了加速立足一线实施改善的契机,推动了公司落实具体行动,强化包括企业文化在内的公司基础。

在丰田章男会长发起的法规认证TPS(丰田生产方式)自主研究活动中,我们通过梳理工序,发现从规划、研发到生产全过程中的浪费与停滞,对核心问题展开讨论,进行改善,这项活动目前仍在持续推进。

我希望能以TPS为中心,力求缩短生产周期,着眼于未来设立目标重新审视工作方式。我们希望将这种举措推广到整个公司,不能仅以职能为中心,而是要放眼整个公司推进生产效率的提升。

此外,面对“劳动力减少”和“年轻人远离制造业”等中长期挑战,工厂正在多管齐下守护制造业的未来:一方面加强当前招聘力度,另一方面推进多项改进措施——包括改善高温作业环境、打造适合多样化员工的生产线,以及布局面向50年后的“未来工厂”项目。

在研发方面,为了持续满足日趋多样化的需求,我们正在致力于提升汽车制造的生产效率。

准确把握顾客需求、优化规格与零部件种类的“AREA35”活动,已在日本试点,通过这一尝试,我们实现的研发效率提升相当于三轮换代。

今后,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进一步提升研发和生产效率。

同时,为缩短研发周期,我们正在推进DX(数字化转型)进程,从研发到销售全流程实现数字化贯通,不再是目前的“人工传递汽车规格信息”的模式。

我们将与各位供应商、经销商携手,夯实“面向未来的基础”,共同提升“收益能力”。

本期变革的两大重点主题

佐藤社长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扎实推进“改变汽车的未来”的挑战。

我们的目标是变革成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其核心理念是:通过汽车为人们的幸福作出贡献,让所有人都享受移动的自由。

那么该如何成为移动出行公司?很遗憾,现在并无现成的答案。重要的是持续付诸行动,将愿景转化为现实。

今秋起,我们将启动移动出行测试场——Woven City的第一阶段,入驻与实证测试相继开启。包括这一举措在内,我们正不断为未来播撒种子。

我们基于“丰田移动出行概念”持续推进,将向移动出行公司变革的路径具体化。

我们围绕“为实现碳中和作贡献”和“移动价值的扩展”这两大中心,深化与跨行业伙伴的合作,同时与社会各界携手,扩大汽车价值,共建安全、安心的移动出行社会。

本年度我们将重点推进两大主题,分别是“提升多路径技术战略的清晰度”与“构建丰田式软件定义汽车的基础”。

在多路径技术战略中,丰田秉持的理念是“不忽视任何一位消费者的需求”,共同为碳中和贡献力量。

我们将通过多样化车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将在下一代BEV研发过程中打磨的技术反哺整个动力传动体系,助力其进步。

为使各类动力传动系统成为真正可行的选择方案,我们将携手众多合作伙伴,共同推进燃料及配套基础设施的革新。

在内燃机汽车领域,我们持续精进基础技术,挑战“发动机”“混动系统”及“燃料”三方面的进步。

从“保有车辆的碳中和化”这一视角来看,当务之急是以能立即减排的HEV为核心,加速向高环保性能车型的替换,同时大力推广碳中和燃料的应用。

我们将回应全球客户的期待,提供切实可行的碳中和解决方案,比如物美价廉的HEV等。

关于BEV的普及,除车辆与电池技术创新外,还需构建从电池材料采购到回收再利用的电池生态系统。

我们将建立跨行业协作框架,全力完善普及环境。

在氢能移动出行领域,普及的关键在于降低氢能价格。

我们计划通过大规模推广氢能商用车的应用(包括对外销售氢能单元),加速氢能在社会上的普及。这将有效提升氢能使用规模,从而降低整体成本,同时推动加氢站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

我们将怀着对氢能未来的坚定信念,在整个价值链上持续发力。

引领我们向移动出行公司变革的核心将是SDV。

要想通过SDV实现更安全、安心且愉悦的移动体验,关键在于要用电子平台革新与软件平台“Arene”提升汽车的可扩张性。

芯片性能的重要性也将超越以往。

要实现汽车与社会的无缝连接,离不开不间断的通信环境、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去年,我们已与NTT的各位携手启动基础构建工作。以此为基石,我们将扩大各种附加价值的可能性。

例如基于数据的车辆研发与服务升级、与用户共同成长的人工智能体、车载传感器衍生的服务等,我们将具体落实这些由数据与AI创造的SDV多元化价值。

此外,我们将继续通过与伙伴的共同创造,加速构建丰田式SDV基础平台。

以上是本期重点举措的相关汇报。

要变革成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我们必须着眼于构建移动出行社会,通过“突破式创新”来推动产业变革。

我们将与社会各界共同追寻汽车的价值,携手众多伙伴加速“改变汽车的未来”的挑战。

在这里,我希望各位能给予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