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轻卡,靠租赁赚钱么?
“轻卡租赁,是在目前货运行情下经销商以另外一种方式(非传统售卖)跟卡友达成的一种相互更好求生存的过程。”某一经销商曾坦言道。
2022年之后,新能源物流车租赁市场的确火得一塌糊涂,但近期电车资源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声音是:租赁也开始不赚钱了。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做新能源轻卡租赁面临着高保险成本、运价低迷、货源不稳定、市场竞争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轻卡租赁究竟如何从赚钱到不赚钱的,未来这种运营模式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01 仅2年时间,租赁从赚钱到“不赚钱”
租赁之所以成为新能源物流车主流销售方式之一,其根本在于产业链的商业逻辑发生了变化。如今,主机厂、经销商更加强调“用户”为主,随着用户端的变化而做出改变,租赁市场的火爆是为了用户以更低的试错成本灵活使用新能源物流车,这一现象在2023年新能源物流车退补后尤为明显。
当租赁成为主流推广方式后,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加入,十分考验租赁业务的盈利模式。
要知道,租赁业务通常是以租养贷的方式,每个月租金覆盖月还款,中间可能会有一些结余,扣掉人工成本、保养保险均摊费用,可能3年后车子贷款就还完了,就可以把车子卖掉了,赚取一定车辆残值金额。做的好的情况下,可以赚租金差,靠的是有大批量的客户,中间的利润不少会有结余,还可以继续再去购买新车,在这个复投过程中,很快就可以把自己的体量扩大,租车公司真正的盈利模式就在于此。
河南某一经销商表示,轻卡租赁的方式一种是从地上铁、远程慧联拿车,再租给用户,赚取中间几百差价,若客户退租,经销商也退车,这种是稳赚不陪的,但也是赚个辛苦钱。另一种方式,是经销商本身有稳定运力需求的,采用招聘/培养司机的方式开展业务,如果后期司机干的好,那么把车租给司机,让司机赚的更多的同时也给经销商带来些许薄利。
但事实上,现在多数经销商表示,租赁也开始不赚钱了。
电车资源通过采访归结了租赁市场不赚钱的几点原因,大致如下:
1、新车降价比较厉害,很多用户直接选择购车,因此会蚕食部分租车市场生意;
2、以租养贷、保险贵、维修维护成本高,仅靠租金赚不到钱甚至无法覆盖成本;
2、新能源车贬值快,二手车残值低,过去通过车辆残值的方式赚的钱也在减少;
3、终端用户(司机)跑运力,运价下降很多,司机不赚钱,那么租车的订单需求就少了。
天津某轻卡经销商给电车资源算过一笔账:“以18万元轻卡车辆为例,3年期贷款月供约3770元(首付30%,年利率5%),月租金5000元时,扣除保险(1500元/月)和维护成本(500元/月),单台月利润亏损近800元,所以单纯靠租金难以盈利。”
“车价下降比较厉害,同时保险贵,不上规模赚不到钱,但就算到了规模也不一定赚钱。”河南某一经销商表示,整体现在做租赁的提供商也在减少了。
02 向“运力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转型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做新能源轻卡租赁的确存在一系列问题,但租赁作为物流行业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一环,市场需求并不会消失,反而会长期存在。那么未来这种运营模式会朝什么方向发展?对于经销商而言,又将做好什么准备?
电车资源认为,未来的电动轻卡租赁业务,不再是简单的车辆出租,而是“新能源运力生态”的竞争。从拼规模到“拼生态”的过程中,更加考验租赁公司整合数据能力,包括AI调度、残值预测等等,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开拓市场用户等能力。
现在很多做租赁业务的经销商还停留在传统租赁思维上,想着如何获客、如何翘杠杆搞金融产品,但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经销商更需要与时俱进,借用智能化、科技化手段,把自己朝向“运力解决方案提供商”进行转型。
某经销商亦坦言,司机更愿意从有货源、有运力的经销商手中租车。
租赁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经销商除了需要建立“租车 充电 维保 二手车”的服务体系,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如快速响应维修、24小时救援等,引入数字化管理工具来优化运营效率。经销商更应该借助自身优势,即了解区域客户在不同细分场景下的需求,以此联合本地物流公司、充电运营商等,打造“区域运力联盟”,提供定制化租赁方案。
03 结语
电动轻卡租赁市场正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理性调整”的转型期。早期依靠政策红利和金融杠杆的粗放模式难以为继,单纯拼租金差价或残值变现的盈利逻辑已被市场证伪。但租赁需求始终存在,中小物流企业和个体司机仍需要低门槛、高灵活性的新能源运力解决方案。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车辆出租,而是"运力生态服务能力"的比拼。经销商若想突围,必须跳出传统租赁思维,向"运力解决方案提供商"升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