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底盘2.0竞赛,这家外资巨头按下加速键
在智能化、电动化和软件定义汽车三大趋势交织之下,汽车的技术重心正发生深刻转移。底盘,这一曾长期被认为偏机械化和被动执行的汽车子系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和战略价值。据麦肯锡《2030年汽车产业展望》预测,全球智能底盘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其中线控技术相关模块占比超60%。
从被动载体到“智能运动控制中枢”,底盘竞赛进入2.0阶段
作为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底盘过去更多是整车功能执行的终端载体,重点在于力学性能、响应速度和结构强度。而随着汽车向电动化与智能化方向深度演进,底盘也经历了从传统底盘、电动底盘再到智能底盘的技术变革,逐渐成为整车智能决策与感知能力的重要延伸。
汽车底盘发展历程;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报告
首先,电动化改变了汽车动力系统的布局方式,使得底盘的空间结构重新被评估,包括电池布置、前后驱动分布以及制动逻辑的重构。其次,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要求底盘必须实现更高层次的执行精度与冗余控制能力,以提高自动驾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再者,软件定义汽车的兴起也让底盘走出“功能孤岛”的位置,走向系统集成与多域融合。底盘不再只是负责转向、制动和悬架本身,更要与车身控制、动力控制甚至智能座舱进行交互联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智能悬架与传感器等系统,不再是选装的技术亮点,而逐步演变为支持整车智能化、可迭代和系统升级能力的基础设施。这正是“智能底盘”概念的核心。
而智能底盘的发展,基于三个方向六个自由度上的线控化、协同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1.0阶段,智能底盘在 X 和 Y 方向实现部分线控化;协同化方面,底盘具备域控,形成标准化接口。2.0阶段,底盘在X、Y、Z 三个方向形成部分全线控产品;协同化方面,由软件定义底盘,实现底盘一体化域控,具备“车路协同感知”能力,这些也正是当前智能底盘2.0时代市场竞争的热点。
目前,多家车企陆续推出智能底盘产品并搭载上车。例如,上海车展前夕,华为发布了XMC 数字底盘引擎;蔚来天行全线控智能底盘则凭借ET9出圈;智己第三代线控数字底盘技术将在全新旗舰车型首发;吉利旗下首款硬派越野SUV银河战舰,以AI数字底盘为核心卖点之一。
搭载采埃孚线控转向系统的蔚来ET9;图片来源:采埃孚
某种程度上看,车企对智能底盘的高度热忱,也意味着这一细分赛道市场空间巨大。据盖世汽车研究院预计,到2026年仅国内乘用车线控底盘核心系统的市场规模就将达到650亿元,2022-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5.4%。其中,线控制动、转向和线控悬架将成为主要增长部分。
面对广阔的智能底盘市场,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Tier 1,市场响应速度纷纷在加快。采埃孚作为底盘领域的全球领导企业,也在这一领域按下加速键。
采埃孚底盘2.0战略:全栈线控、软硬解耦、多域协同
采埃孚“底盘2.0”战略意图打造一个以“智能互联执行器 软硬解耦 多域协同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平台,强调底盘作为软件定义架构重要支点的角色。其背后不仅是单点技术的迭代,更是架构性的思路升级。
在横向控制方面,采埃孚的线控转向系统(Steer-by-Wire)通过模拟器实现转向手感反馈、电子执行器控制转向、以及多重冗余机制保障安全,彻底打破了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的物理连接。今年年初,蔚来ET9成为中国市场首款搭载采埃孚全栈线控转向系统的量产车型。之后,采埃孚又接连获得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订单,并与梅赛德斯-奔驰达成合作,计划于2026年量产。
采埃孚线控转向技术;图片来源:采埃孚
在纵向控制方面,2022年采埃孚中国研发团队将采埃孚第二代集成式制动控制系统(IBC Gen2)成功落地,大幅提高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并节约了成本。此外,采埃孚干式线控制动系统(EMB)已从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获得订单,近500万辆汽车将搭载这一系统。
采埃孚线控制动技术;图片来源:采埃孚
采埃孚底盘2.0产品组合还包括主动及半主动悬架系统。25年前,采埃孚推出首款半主动连续阻尼控制减振系统CDC®,如今在该领域已占据全球40%的市场份额。其全主动悬架系统 sMOTION®则解决了乘用车底盘设计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难题:稳定性与动态操控不再以牺牲舒适性为代价,而是实现了与舒适性的兼顾。sMOTION®目前已批量生产,除了将应用于保时捷Panamera和Taycan两款新车型之外,还在中国获得了本土头部汽车品牌的认可,将从明年开始在采埃孚中国工厂实现量产。
采埃孚全主动悬架技术sMOTION®;图片来源:采埃孚
另外,软硬件解耦也是采埃孚底盘2.0战略的关键词。采埃孚是业内少数能独立提供专业软件服务的技术合作伙伴,无论是否配套供应其相关执行器均可实现。其核心支撑是cubiX车辆运动控制软件,该软件平台通过统一控制逻辑,无缝协同纵向、横向及垂向动态控制相关组件。即便车辆搭载的部分底盘组件并非采埃孚产品,cubiX仍能确保车辆按制造商设定实现平稳行驶。目前,该平台已实现量产应用,并在此基础上,采埃孚进一步推出cubiX Tuner(cubiX 标定助手)。
采埃孚cubiX 标定助手;图片来源:采埃孚
该工具专为车企设计,操作直观,能自动计算执行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只需点击几下,就能根据制造商独特的“品牌DNA”完成电子控制单元的配置。这一创新工具为工程师完成复杂底盘标定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尤其在缩短开发周期方面带来了显著附加值。采埃孚集团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研发负责人菲利普・加斯尼尔(Philippe Gasnier)解释道:“这直接满足了所有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客户对加快开发流程和降低成本的关键需求。”
随着市场对新型底盘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采埃孚还将硬件与软件技术深度融合,其最新产品智能底盘传感器就是典型例证。该传感器集成于球头节中,可精准测量车身的相对运动。该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已实现对关键底盘功能的控制。今年,该传感器已在凯迪拉克CELESTIQ车型上实现量产。
采埃孚最新产品智能底盘传感器;图片来源:采埃孚
以上可以看出,采埃孚的产品组合基本覆盖了底盘领域所有的部件。正如采埃孚集团董事、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负责人彼得・霍得曼博士(Dr. Peter Holdmann)所说,采埃孚底盘2.0产品组合是底盘XYZ三大方向的大集成,因此在这三个维度的控制上面可以找到最优方式;另外,采埃孚对底盘上所有零部件的软硬件都有很好的理解,清晰知道每个零部件的性能,因此在集成控制的时候也能把整车性能控制在相对最优的点,这是采埃孚的独特优势。“因此,在底盘2.0产品组合的所有关键领域,采埃孚都将确立市场与技术的双重领先地位。”霍得曼博士说道。
智能底盘产业链全景图,多个领域均有采埃孚身影;图片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
智能底盘将成整车性能差异化新焦点
“几十年前,发动机是整车制造厂核心差异化最重要的点,但随着电驱动的发展,未来汽车在驱动方面的差异化正变得越来越小,真正的整车性能的差异,将来自底盘,而不再是动力系统。”采埃孚亚太区汽车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工程副总裁何蔼(Alexander Hägele)在此前的底盘2.0技术日活动中传达了这一观点。
也正是基于这一认知,采埃孚在2024年初整合成立了全新的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将原有的乘用车底盘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事业部实现整合。新的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综合了采埃孚所有的底盘专业知识,提供控制车辆垂直、纵向和横向动力学所需的所有硬件组件,以及相关的软硬件匹配。该事业部约有3.3万名员工,在全球拥有60个生产驻地,2024年的销售额达101亿欧元。
据采埃孚亚太区汽车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系统设计负责人李遥博士介绍,随着乘用车底盘重要性的不断提升,底盘2.0将成为采埃孚进一步增长的最重要引擎,到2030年底盘2.0相关产品将实现约48亿欧元销售额,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达到33%。
这一预期极具前瞻性,但也不乏压力存在。尽管目前智能底盘技术逐渐成熟,但从产业实践来看,智能底盘仍处于向主流市场过渡的阶段。要真正实现规模化普及,还需在成本控制、法规标准、系统兼容性等方面不断突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倾向于自研关键系统,例如特斯拉、比亚迪等,已经在底盘控制及软件定义领域积累了一定能力。对于传统Tier 1供应商而言,如何与客户从“单点供应”关系转向“联合开发”“平台合作”关系,显得尤为关键。采埃孚所构建的“底盘2.0”蓝图,在开放架构、软硬解耦方面的努力,在持续构建软件生态、提升平台灵活性方面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提供了可行路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