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再临变革时刻!日产初成、本田未捷,两大合资不同命
前有陈昊、后有周锋,东风汽车集团的领导班子成员里面,从来不缺少从东风日产晋升而来的高管。“唯业绩论”,在非常时期显得更是重要,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日产初成、本田未捷,在周锋的晋升之路中,突显出两大合资品牌的“云泥之别”。东风再临变革时刻,渴望“爆款”之心,到达极致。
今年的东风汽车集团,在产品层面有两件大事,一是在3月6日推出了东风本田S7,二是在4月27日推出了东风日产N7。
源自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东风本田S7 3月销量373辆,4月、5月、6月都是50辆左右,堪称惨淡。东风日产N7表现不错,4月665辆,5月3034辆,6月6189辆,逐步提升,并且手中还握有大量订单。
自上市至今,仅有4个月左右,判定成与败或许过于草率。但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前提是,东风汽车集团冲击新能源时间已久,鲜有成色之下,渴望“爆款”的心情上升到了极致的层次,东风日产N7的初成足以拿来大肆宣传,这般的“云泥之别”,东风本田S7的未捷未必是胜之不武,可“唯业绩论”在当下,对于东风汽车集团,再适用不过。
对于一家央企而言,过往最大的问题在于“空喊口号”,无论业绩好坏,先把空大的目标制定出来,形成威慑之力,便幻想着赢了。然而,不切实际的目标,不仅可能徒增成本,浪费人力,长此以往还会变成习惯。尾大不掉,后果极其严重。
客观地说,自去年传出国资委要对汽车央企的新能源业务进行单独考核以来,就说明“唯业绩论”的重要性。彼时,“重点看技术先进性、市占率和销量,不考核当期利润”的风声传出,这番宽容下,仍旧没有切实的结果、真实的数据,再也说不过去。
定价方面,上市之初的东风本田S7官方指导价25.99万元-30.99万元,作为一款中型纯电SUV,这样的定价确实过高。1个多月后,趁着广汽本田P7上市之际,S7选择下调售价6万元,以19.99万元-24.99万元的价格出售,可惜错过了最佳时机,“调整售价”未能帮助S7提升销量。
东风日产N7,固然是一款不错的产品,与此同时,较低的定价是其成为爆款的另一大原因。暂且不知实际利润如何,摆在眼前的事实是,销量提升、N7初成,周锋晋升背后的逻辑显而易见——业绩好起来了。
纵观新能源汽车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可知道,人才决定了成败。无论是小米汽车挖了吉利汽车的墙脚,还是长城汽车的高管出走加入新势力,抑或小鹏12位高管裁剩2位,等等等等,说明:好的产品重要,人更重要,没有人才又如何研发出好产品,且把产品卖好?
故而,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大盘的央企们,在人事层面动刀。
2024年,东风汽车集团营收1061.97亿元,毛利润135.8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这一年,东风汽车集团累计销量189.59万辆,同比下滑9.2%。
今年前6个月,东风汽车集团累计销量82.39万辆,同比下滑14.7%,自主品牌整体销量虽不高,但稳中有升,而东风汽车集团的销量支柱两大合资品牌销量均持续下滑,其中,东风本田下滑幅度已高达37.4%。
下滑是常态,止血还需时间,而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人事频频换防之后的结果,究竟如何?决策层面,没能正确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最后就绝对会是“一个天,一个地”。
周锋的晋升,或许就是杨青的打个样,要给全集团知道——能者上,庸者下,唯业绩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