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倒运输充换电大揭秘:充电省钱VS换电增收,怎么选?
在短倒运输领域,新能源重卡正逐渐成为主流,但充换电模式的选择却让不少从业者犯难。究竟在什么情况下充电能省钱,什么情况下换电收益更高?让我们结合实际运输场景和通过与某品牌513度电量底换与400度的后背电动重卡的运营商深入交流,得以一探究竟。
充电:短途短倒的省钱利器
短途运输成本优势尽显
从用户反馈来看,当单日平均行驶里程在300-700公里不等且以短途运输为主时,充电模式展现出显著的成本优势。以钢厂、煤炭等短途成本运输场景为例,电动重卡每公里行驶成本按一度电一块钱计算可控制在1.5元左右,而燃油车一公里行驶油耗大概在2.5元左右。在短途运输中,这种成本差异会被进一步放大。例如,一天行驶300公里,电动重卡充电模式下的成本为450元,而燃油车则需750元,每天就能节省300元。
充电时间可规划,影响较小
在短倒高频次周转场景中,目前倒短运输基本充电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对业务影响不大。运输企业可以将充电时间纳入业务核算中,合理安排运输计划。比如,每完成一趟运输后,利用等待下一趟货物装载的时间进行充电,既不会耽误运输进度,又能保证车辆有足够的电量继续运营。而且,夏天开空调对续航影响不大,进一步降低了充电模 式在短途运输中的顾虑。
适合低频次、长间隔运输场景
对于运输业务量相对稳定,单日趟数较少,且每次运输间隔时间较长的短倒场景,充电模式是更为经济的选择。企业可以在车辆闲置期间进行充电,无需额外支付换电的费用,长期来看能节省不少成本。
换电:高频次运输的增收法宝
高效补能,提升运输趟数
在短倒运输中,如果业务要求高频次周转,如每2小时一趟,换电模式则能展现出强大的优势。现在电池技术突破遇到瓶颈,单纯增加电池容量会加重车身自重,而增加换电站密度,采用换电模式可以实现高效补能。以1小时充满电的充电模式为例,在高频次运输场景下,可能会因为充电时间影响日均趟数。而换电时间如果能够缩短至3分钟,车辆几乎可以不停歇地运行,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从而增加收益。
应对特殊路况和重载需求
在矿山爬坡路段等特殊路况下,电动重卡重载时续航会比空载减少50-60公里。如果采用充电模式,在长途或重载爬坡运输中,电量可能无法满足运营需求,导致中途补能,影响运输计划。而换电模式可以快速更换满电电池,确保车辆在重载爬坡等恶劣工况下也能持续运行,避免因电量不足而耽误运输时间,保障了运输的及时性和稳定性,进而提高收益。
适合业务量大、时效性高的场景
对于业务量大、对运输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短倒场景,如港口集疏运等,换电模式是首选。这些场景下,货物的流通速度快,车辆需要频繁往返运输,换电模式能够满足车辆快速补能的需求,保证车辆始终处于可运营状态,从而承接更多的运输任务,增加企业的收入。
综合考量,灵活选择
在实际的短倒运输中,充电和换电模式并非完全对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输特点、业务需求和成本预算进行灵活选择。例如,对于一些运输路线固定、业务量相对稳定的短倒项目,可以采用充电模式为主,在车辆闲置时间进行充电,降低成本;而对于一些业务量大、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项目,则可以采用换电模式,提高运输效率,增加收益。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果换电时间能够进一步缩短,或者电池抗衰减能力得到提升,换电模式在短倒运输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但就目前而言,电动重卡的痛点仍然是续航问题,增加换电站密度,实现高效补能仍然是解决续航问题的关键。
总之,在短倒运输领域,充电和换电模式各有优劣。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充换电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省钱与增收的平衡,提升运营效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