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第三家汽车央企“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宣告成立,这也是第100家央企,意义非凡。

随着8人领导班子名单浮出水面,一张崭新的蓝图出现在大家的眼前,“新使命,新征程”的六个大字下,以顺序排列分别是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长安汽车、长安凯程。气势壮盛、贯穿长虹,一声惊雷响彻重庆大街小巷,相形见绌之下,愈发边缘化的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更是落寞。

流传在网络上的消息显示,“2024年,福特在华大赚44个亿”,对此,福特中国CEO吴胜波感慨“刚出手术室,还在ICU躺着”。这话,倒不是凡尔赛。

2021年4月,福特中国任命何晓庆担任长安福特总裁,作为福特中国前任CEO陈安宁的旧部,何晓庆的履历与之相似,然而,在奇瑞汽车摸索出来的经验,都并没有帮助福特起死回生。

2021年,长安福特销量30.47万辆,同比增长20.29%;2022年25.10万辆,同比下滑17.61%;2023年23.31万辆,同比下滑7.13%。

终于熬过了3年光阴,比备战高考还来得艰辛。2024年5月,何晓庆将“重担”交予艾小明,彼时,网络上对于艾小明风评的指向是:这位长安福特一把手,全然没有整车制造行业经验。

2024年,长安福特销量24.70万辆,同比增长5.97%;2025年1-5月销量7.70万辆,同比下滑16.43%,受到长安汽车升级至央企的影响,长安福特自6月起在产销报告上再无销量明细。

对于长安福特,长安汽车不能说是冷落。资料显示,1997年就参加工作的杨大勇,早期在长安汽车市场部、商用车事业部等部门任职,亦曾负责长安汽车新能源板块业务的筹建,2022年12月,杨大勇被任命为长安福特执行副总裁,而在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将的助力下,长安福特始终是惨淡经营。

都说“百年XX,毁于长安”,无独有偶的是,长安马自达和长安福特境遇相似。

2022年2月,付远洪正式卸任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王辉接替该职务,仅7个月后因内部工作调动,王辉卸任,由邓智涛接管该职务。2022年,长安马自达销量10.40万辆,同比下滑21.43%;2023年销量8.87万辆,同比下滑14.77%;2024年销量7.56万辆,同比下滑14.69%;2025年1-5月销量3.18万辆,同比增长1.64%,同样,受到长安汽车升级至央企的影响,6月无销量明细。

履历显示,邓智涛曾任长安欧尚副总经理、销售公司总经理,与杨大勇一样都拥有多年的商用车经营经验。但是,长安汽车进行人事安排时,为何非要让拥有商用车经营经验的高管,去执掌合资品牌,这里边的用意和逻辑,难以猜透。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2024年10月,EZ-6正式上市,首个月份,该车销量2445辆,后面持续下滑,月销基本在500辆-1500辆之间;今年多个月份,EZ-6销量为1500辆上下,6月忽然跌至678辆。

据悉,EZ-6已经走出“国门”,销售到欧洲各地,从数据上来看,该车6月批发量为3210辆,减去678辆的话,相当于有超2500辆的EZ-6往海外销售。

国内卖不动,就卖到国外,这是常见的操作。

按照央企的行事风格,大致是“业务不行,人事先行”,长安汽车作为全新央企,在确定了领导班子之后,免不了会对各个业务单元进行调整,而人事的变动,必然摆在第一位。

在合作层面,有合资品牌为例,长安汽车给外界的印象,似乎从来都是单打独斗、自力更生,长安铃木的败走,长安马自达的不济与长安福特的没落,可能最主要的原因,是长安汽车一方没有给到足够多的资源。

即便在目前,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逐步提升,但“旧山河还需从头收拾”,一场人事大变动或许即将迎来,而最大的目标,还是自主品牌。汽车央企、国企过度依赖合资品牌而导致的后果,已然成为了前车之鉴,朱华荣执掌下的长安汽车,怎么会重蹈覆辙?

产销报告上,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被隐匿,“自主品牌”四个字清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新能源转型尚未成功的福特,换壳销售的马自达,在新能源高速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恐怕都是上不了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