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C:解决激光雷达集成,应对性能,可靠性,和美学的红外超高透玻璃解决方案
随着激光雷达规模化装车成本下探至10万元级车型,其集成方案面临性能、可靠性、美观三重挑战。2025年7月23日,AGC欧洲汽车玻璃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推广经理李永江在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上表示:“AGC是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供应商,全球汽车玻璃市场份额约25%。他指出,随着蔚来ES6、理想L9、小米SU7等车型配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功能快速拓展至高速领航、城市通勤、自动泊车等场景,不同车企在智能驾驶上的战略路径日益多元。作为核心感知硬件的激光雷达,对集成环境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AGC的整体解决方案涵盖激光雷达玻璃盖板、车身盖板与前挡玻璃,均采用夹胶安全玻璃结构,可配置疏水层、增透膜等材料,实现红外高透、激光雷达保护及对不同安装位置的适配,同时兼顾整车设计的美观性与功能性,例如前挡集成设计可降低风阻、共享清洁与加热系统。
此外,AGC具备强大的一体化交付能力,提供从造型设计、仿真、打样、镀膜到量产支持的全流程服务,依托专业研发团队,助力主机厂实现激光雷达玻璃从概念到落地的高效转化。
李永江 | AGC 欧洲汽车玻璃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推广经理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激光雷达装车趋势与集成痛点
激光雷达装车成本已从2021年70万级豪华车型快速下沉至2025年10万级主流车型,当前包括小米、理想等全系车型全面实现前装标配,主机厂2025年辅助驾驶战略呈现明确技术路线分化:基础L2级、进阶L2 /L2 级、L3级全场景覆盖。基础L2级系统主要依托300TOPS以下计算平台配合11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的传感组合,进阶L2 级方案则升级至700TOPS算力平台并搭载12摄像头5毫米波雷达1-3激光雷达的强化配置,而实现全场景覆盖的L3级方案需要突破700TOPS的算力支撑并支持多达5颗激光雷达以达成360度无死角探测覆盖。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当前激光雷达在车身集成中存在显著矛盾点,裸露式安装方案使光学窗口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易受雨水污泥覆盖导致信号衰减与器件损伤,车顶外置方案虽有利于视野扩展但破坏车身流线造型并增加0.03Cd以上风阻系数,而保险杠低位安装方式则因视角受限无法满足全场景360°覆盖需求,尤其对路面低矮障碍物探测存在盲区。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WIDEYE三大红外高透集成方案
前挡玻璃集成方案采用多层夹胶安全玻璃架构,外层玻璃表面复合疏水涂层与增透膜提升恶劣天气透光率,中间透明PVB胶层针对905nm/1550nm激光波长实现超95%红外透过率,内层玻璃整合镀银加热线系统彻底消除凝露现象,该方案已通过车规级可靠性验证,可利用原车雨刮系统保持探测窗口清洁,并将激光雷达模块嵌入前挡玻璃后方A柱非法规视野区,在确保零视野遮挡的同时相较传统车顶外置方案显著优化整车风阻系数,其结构设计更支持摄像头与激光雷达多传感器同区域集成,实现光学性能与造型美学的深度兼容。
车身盖板方案采用2D或3D曲面夹胶安全玻璃完整包覆激光雷达模块,通过技术实现可见光透过率的自由调节,完美匹配车顶天窗、保险杠、车身侧围等多种集成位置需求,,而B柱补盲方案专为广角短距探测设计,采用红外高透夹胶安全玻璃结合多层增透膜的光学结构,支持120度超宽水平视场角传感器隐蔽式集成,有效消除车辆侧向盲区特别是十字路口低速障碍物探测隐患,其纯黑色外观方案更与车身立柱设计无缝融合,在保障传感器性能零妥协的同时彻底解决传统外凸式雷达破坏造型完整性的行业痛点。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夹胶安全玻璃的核心技术优势
WIDEYE方案延续汽车前挡安全标准构建多层夹胶结构,通过外层AGC专利红外高透玻璃与内层特种玻璃夹合PVB中间层的组合设计,相较传统单层钢化玻璃实现根本性突破,在905nm/1550nm关键激光波段红外透过率超95%,其夹胶特性确保受高速碎石冲击时玻璃碎片被PVB层完整粘结无飞溅风险,严格满足ECE R43行人保护法规对碎片飞溅距离的强制要求,极端温度环境下保持-40℃至85℃宽温域性能稳定性,且在整体破裂后仍维持完整密封结构,彻底杜绝水分侵入激光雷达内部光学组件的可能性,该设计通过模拟130km/h时速的砾石冲击验证,破损面积较钢化玻璃减少67%以上,为高价值激光雷达器件提供双重防护屏障。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实测验证夹胶玻璃在130km/h高速砾石冲击工况下展现出卓越防护性能,其破损区域面积较传统钢化玻璃实现超过三分之二的缩减幅度,激光雷达核心光学组件在冲击后保持结构完整与功能正常,该架构同步支持多功能集成扩展,内侧镀层整合银浆加热线路系统可于-20℃低温环境实现3分钟内快速除霜除雾,激光视窗区域叠加的增透膜组将光学畸变严格抑制在毫弧度级精度范围,而复合镀膜中的太阳热辐射阻隔层则有效削弱99%红外热能向座舱内传递,实现激光信号高效传输与座舱热管理的双重平衡。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全球量产案例与场景适配
前挡集成案例:Luminar Halo激光雷达藏于天幕玻璃后方,点云密度保持300pt/deg²;Hesai ET系列通过前挡集成实现动态点云质量零衰减。车顶方案:Valeo Scala3 Slim采用全玻璃车顶嵌入式安装,厚度仅12mm。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创新场景方案:Microvision 120°广角雷达嵌入B柱,配合黑色PVB夹层实现隐藏式设计;保险杠集成方案通过3D曲面玻璃匹配车身流线,风阻系数降低0.03Cd。当前前挡方案已进入验证阶段,车身盖板方案在欧美车型量产,激光雷达视窗盖板方案实现规模化装车。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未来挑战与服务支撑
激光雷达前挡集成仍面临核心矛盾挑战,首要难点在于在特定的安装角度下,协同优化激光信号85%以上高透需求与座舱红外热辐射隔绝要求,这迫使红外增透膜与隔热镀膜进行精密叠层复合加工;其次多传感器融合趋势导致前挡玻璃需分区处理光学特性,在激光雷达视窗区、摄像头成像区、雨量传感区等关键位点实施差异化的蒸镀工艺,其膜层堆叠复杂度成倍提升;最终造型自由度与全球安全法规存在根本性冲突,R43标准严苛限定A/B区视野范围,迫使激光雷达模块必须严格嵌入A柱根部非视野区域,同时曲面玻璃的曲率半径还需满足动态点云畸变率小于0.5mrad的硬性指标,这对结构设计与光学校准提出双重极限挑战。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面对激光雷达集成向舱内化、隐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AGC将持续深化红外高透玻璃在光学性能、安全冗余与造型融合三位一体的技术突破,依托全球多个制造基地的协同创新网络,重点攻坚多光谱镀膜叠层工艺与动态畸变补偿算法,推动激光雷达集成方案从前挡专属探索从前挡向多位置扩展的可能性,赋能主机厂高阶辅助驾驶系统中实现传感器零外露、清洁零盲区、性能零妥协的终极目标,最终构建行车安全与美学设计的双重革命性体验。
(以上内容来自于AGC 欧洲汽车玻璃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推广经理李永江于2025年7月23日在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上进行的发表的《解决激光雷达集成,应对性能,可靠性,和美学的红外超高透玻璃解决方案》主题演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