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团队通过电极多孔性调控 使锂空气电池输出功率提升十倍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与日本成蹊大学(Seikei University)合作,成功提升了锂空气电池的功率输出。通过开发由碳纳米管制成的高多孔电极,研究团队实现了输出电流的十倍增长。
图片来源:美国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
本次研发的锂空气电池不仅具备远超锂离子电池的超高能量密度,其功率性能也显著提升。因此,该电池已能满足小型无人机悬停所需的电力需求,有望大幅延长飞行时长。相关成果已于2025年2月9日在线发表于《电源杂志(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锂空气电池(LABs)是一种通过锂与氧进行充放电反应来运行的可充电电池。作为一种储能技术,这种电池因能实现比传统锂离子电池更轻的重量和更大的容量而备受关注,其势能密度可有望提升5至10倍。然而,锂空气电池的反应动力学极其缓慢,导致输出电流非常微弱。要充分利用锂空气电池储存的大量能量,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其功率输出。
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高孔隙率碳纳米管空气电极,显著提升了氧气可及性。当结合低粘度酰胺基电解液时,该新设计使电流密度提升十倍。由此制成的电池实现了足够支撑轻型无人机悬停的比功率密度。
基于这些成果,该团队计划扩大锂空气电池单元的规模,以开发可作为小型无人机和微型机器人电源的超轻量级高容量电池为目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