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已向该局备案召回计划,决定自即日起,召回部分生产日期在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期间的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

此次召回涉及两个具体编号,分别为S2025M0149I及S2025M0150I,涵盖XMA7000MBEVR2和BJ7000MBEVR2两种车型配置。

图片来源: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据公告说明,本次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在启用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时,于某些特定极端场景中,系统可能存在识别不及时、预警不充分或应对措施不足的情况。若驾驶员未能及时介入控制车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发生碰撞的风险,存在明确的安全隐患。

小米汽车方面表示,将通过汽车远程升级(OTA)技术,为受影响车主免费升级相关软件,以彻底消除该隐患,用户无需到店即可完成修复。

今年以来,小米SU7作为品牌首款电动汽车,自上市以来持续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作为核心卖点之一,也被广泛讨论。

而在此次大规模召回之前,已陆续有用户公开反映其在高速导航辅助驾驶状态下出现异常控制行为。上半年,数起在公开网络平台传播的疑似智能辅助驾驶事故引发舆论关切,包括系统在车道识别、前方障碍物响应等场景中表现出不确定性,甚至有个别车主称遭遇车辆无故刹停或偏离预期路径的情况。

尽管小米汽车此前回应称相关案例涉及多种因素,并强调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仍处于持续优化阶段,但公众对其安全可靠性的质疑声并未平息。

有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多家企业积极推进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落地,但在系统逻辑设定、极端场景覆盖及人机协同机制等方面仍普遍面临挑战。此次小米主动实施大规模OTA召回,既体现出企业对产品安全责任的重视,也反映出其在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验证和场景库完备性方面存在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召回选择以远程升级方式实施,也符合当前智能汽车常见缺陷修复的模式,既能快速铺开解决方案,也降低了用户的时间成本。

有专家表示,智能驾驶技术仍属辅助性质,驾驶者需理解其功能边界,企业也应在功能宣传和用户教育层面加强引导,避免因过度依赖技术而导致安全风险。

对于消费者而言,此次事件既是一次警示,也体现出监管体系及企业在产品安全跟进机制上的有效性。未来,如何在技术创新与安全稳妥之间取得平衡,仍是整个行业亟需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