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周报 | 麦格纳斩获小鹏汽车订单;欧摩威集团成功上市
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发生?
中汽协发布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
9月15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广汽、江汽、北汽、奇瑞、赛力斯、吉利、比亚迪、长城、蔚来、小米、理想、零跑、小鹏(排位不分先后)等车企均发文表示积极响应倡议号召并落实倡议要求。
图片来源:公众号截图
该倡议针对汽车行业账款支付的全流程,聚焦订单确认、交付与验收、支付与结算、合同期限四大关键环节,制定了具体且可操作的规范要求,为双方合作划定清晰边界,减少纠纷隐患。
在订单确认环节,倡议明确整车企业(甲方)与供应商(乙方)需通过采购订单确认订货日期、零部件名称及规格、数量、交货周期等事项,已生效采购订单如需更改或撤销,应由双方协商一致。甲乙双方通过交货通知单,约定交货时间、地点、方式等事项。
在交付与验收环节,倡议对双方责任作出明确划分:乙方应按采购订单、交货通知单约定向甲方交货,交货前应对货物完成出厂检验,确保货物无缺陷、包装等符合甲方要求;甲方应在接收货物后及时完成验收(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验收合格即出具验收单。若发现货物品种、数量、质量不符合要求,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乙方应在指定期限内采取整改、更换或补供措施,由此造成损失的责任认定及赔付事宜,双方按合同约定处理。
支付与结算环节,在账期计算上,倡议明确,甲方支付账期自乙方交货并通过甲方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如支付当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若乙方为连续性供货(月度供货次数2次以上)的非中小企业,经双方协商,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对账,账期自双方对账日起算;甲方应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对账,核定自上一对账日以来验收合格货物的数量及对应账款。
针对供货单价暂未达成一致的常见问题,倡议提出,甲方应按照与乙方最近一次供货合同单价或开发定点单价计算金额的一定比例先行支付,原则上该比例应不低于80%的供货合同单价或50%的开发定点单价计算金额。双方协商确定价格后,按照确定后的供货单价多退少补。
在发票与支付方式上,倡议提出,乙方应在甲方收货并完成验收后及时向甲方提供规范、可审计的发票,甲方据此支付相应账款。如乙方未能在约定时间内提供发票,甲方保留顺延支付的权利。
与此同时,倡议倡导,甲乙双方协商确定支付方式,鼓励使用现金(银行转账、电汇等)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如乙方为中小企业,倡导全部采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
在合同期限方面,倡议倡导,甲乙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次签订合同的有效期不少于一年。
盖世点评:车企集体响应账款支付倡议,是产业链承压下稳生态、保上游的必要共识,但落地效果仍待细则与监督检验。
美国拟对更多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新关税
据路透社报道,9月16日,美国商务部表示,未来数周内,其将考虑业界提出的请求,以美国国家安全为依据,对更多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关税。
图片来源:美国政府
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对每年价值超4,600亿美元的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加征了25%的关税,但此后已与部分国家达成协议,降低了对这些国家的相关关税。9月15日,美国商务部称,美国本土汽车或汽车零部件生产商,以及任何行业协会,均可申请对具有国家安全影响的更多零部件征收关税。
今年8月,美国商务部曾宣布,其正提高对包括众多汽车零部件在内的400多种产品的钢铁和铝关税,而这些产品的年度进口总额达2,400亿美元。据悉,其中涉及的零部件包括汽车排气系统、电动汽车所需的电工钢,以及用于公共汽车的零部件等。一些外国汽车制造商此前曾敦促美国商务部不要将上述零部件纳入征税范围,称美国本土产能无法满足当前需求。而Cleveland Cliffs和Nucor等钢铁制造商则已向美国政府请愿,要求扩大关税范围,将更多钢铁和铝制汽车零部件纳入其中。
另外,9月16日,美国商会以及代表美国本土和外国汽车制造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多家行业协会等组织,共同敦促美国商务部“停止进一步扩大关税范围,避免不确定性加剧”。这些组织在一封信中指出:“近期关税范围的扩大未经过充分公示,给美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非预期成本、复杂性及不确定性。”
盖世点评:美国扩征汽车零部件关税,本质是产业保护与利益博弈,却给全球供应链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欧摩威集团成功上市
9月18日,欧摩威集团(原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宣布正式成为独立运营公司,并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图片来源:欧摩威
作为一家汽车软硬件解决方案供应商,欧摩威以强劲的资产负债表和零金融债务开启独立运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15亿欧元的现金资金和25亿欧元的信贷额度。欧摩威称,将继续致力于保持稳健的资本实力,并持续提升现金流水平。
正如欧摩威在2025年6月资本市场日上所宣布,集团的长期目标是实现超过240亿欧元的销售额(2024年:196亿欧元)。集团拥有逾86,000名员工,将进一步夯实其全球研发与生产布局,巩固其成熟的全球客户关系。
欧摩威预计,到2029年前,公司关注的产品细分领域单车价值将以年均4%至5%的速度增长。其始终聚焦于软件定义汽车领域的高增长与高价值技术,致力于推动安全、愉悦、互联且自主的未来出行发展。长期来看,其目标将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提升至6.0%至8.0%(2024年:2.5%)。2025年上半年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已提升至2.7%,展现出积极的发展势头。
欧摩威集团股票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受监管市场(主板)上市,股票代码为AMV0。国际证券识别码(ISIN)为DE000AUM0V10,德国证券识别码(WKN)为AUM0V1。上市之初,欧摩威的股份已分配予大陆集团的股东。每持有两股大陆集团股份可获得一股欧摩威股份。欧摩威股票总数约为1亿股,其中舍弗勒集团战略投资机构IHO控股公司持股约46%。
盖世点评:欧摩威独立上市,以健康基盘聚焦软件定义汽车赛道,其利润率提升目标与新兴业务增长将是市场长期观察的核心。
麦格纳斩获中国车企小鹏汽车的整车制造订单
9月15日,麦格纳宣布,小鹏汽车已选定公司为欧洲市场组装两款全新车型。这两款智能电动汽车的量产工作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启动,此举同时标志着双方将围绕未来车型展开长期战略合作。
图片来源:麦格纳
近20年来,麦格纳一直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整车工程业务,自2018年起,麦格纳又开始在中国国内为整车车企提供制造和组装服务。小鹏汽车新项目标志着麦格纳在奥地利格拉茨的工厂首次为中国主机厂进行整车组装,这与小鹏汽车深耕欧洲市场、推进本地化运营的战略承诺高度一致。
麦格纳是车企寻求区域业务拓展的关键战略合作伙伴。凭借多元化的核心能力,麦格纳可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汽车专业技术支持,不仅服务灵活性强,更积累了适配各类车企的丰富合作经验,这一独特竞争力使麦格纳能够为车企提供迅速而精准的支持。
依托超过125年的汽车制造经验的积淀,麦格纳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合作伙伴与供应商网络。截至目前,麦格纳已成功开发了40余款整车及衍生车型,累计制造整车突破400万辆。
盖世点评:麦格纳获小鹏欧洲订单,是中国车企出海与全球顶级制造能力结合的典型案例,为品牌本地化破局提供了新路径。
日产汽车拟借鉴中国供应商策略
据路透社报道,日产汽车的一位高管表示,为在大规模效率提升计划中削减2,500亿日元(约合17.1亿美元)可变成本,该公司正研究中国供应商的成本竞争力,并探索将他们的运营模式推广至全球的方法。
图片来源:日产汽车
9月17日,日产汽车“整体交付成本改革”负责人Tatsuzo Tomita指出,该公司正从中国供应商的实践中汲取经验,尤其是其对标准零部件的使用,以及与设计师之间的紧密协作模式。
Tatsuzo Tomita在横滨日产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已深入了解中国式的工作方法。目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于现有及未来车型的零部件生产中。”
Tatsuzo Tomita表示,日产汽车并非计划缩减供应商规模,而是希望加强与供应商的协作。同时,Tatsuzo Tomita提到,中国供应商正加速全球化布局,已在匈牙利、摩洛哥和土耳其开展业务。因此,Tatsuzo Tomita指出,日产汽车正考虑将这些中国供应商纳入其国际战略,作为其未来潜在的合作伙伴。
尽管Tatsuzo Tomita承认2,500亿日元的可变成本削减目标“规模庞大”,但他仍认为,只要日产汽车保持当前的推进势头——目前该公司已通过收集员工提出的数千条建议积累了这一势头——该目标有望实现。
Tatsuzo Tomita补充称,由于不同车型的成本结构存在差异,这些成本节约措施的效果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才能更广泛地显现。
盖世点评:日产借鉴中国供应商策略降本,既是其扭亏压力下的务实选择,也侧面印证了中国汽车供应链的全球竞争力。
舍弗勒计划到2028年实现利润率翻倍
据外媒报道,9月16日,舍弗勒集团发布中期战略目标,宣布计划到2028年将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提升至6%至8%,较2024年3.5%的水平提升一倍。
图片来源:舍弗勒
舍弗勒这一预期基于两大支撑因素:一是通过收购电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纬湃科技(Vitesco)扩大的电动出行事业部预计将实现盈亏平衡;二是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与后续启动的成本削减计划——舍弗勒表示,这两项举措预计到2029年将累计带来8.15亿欧元(约合9.65亿美元)的息税前利润提升。此外,该公司针对欧洲地区的裁员计划(规模为4,700人)预计将于2027年前完成80%。
舍弗勒同时制定了2028年270亿至290亿欧元的销售目标,较2024年完成的243亿欧元的销售额实现显著增长。舍弗勒首席执行官克劳斯・罗森菲尔德(Klaus Rosenfeld)透露,预计到2035年,该集团积极布局的新兴领域——包括国防工业、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及人形机器人业务——将贡献总销售额的10%,较2024年1%的占比实现十倍增长。
罗森菲尔德强调,人形机器人领域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已成为潜力巨大的新增长赛道。他补充道,“当前关键在于寻找合适的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进技术突破”。
盖世点评:舍弗勒“向内节流”与“向外开源”并举,正是传统零部件巨头在转型中平衡当下与未来的缩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