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电子架构向“中央计算 区域控制”演进,软件定义汽车成为发展趋势,硬件标准化与软件服务化需求凸显。RISC-V架构凭借其开源、可定制、低功耗等特性,成为区域控制器(ZCU)的理想选择,有望助力车企降低线束成本与功耗。

2025年9月12日,在盖世汽车主办的第五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上,紫荆半导体董事长曹常锋从技术架构变革、商业机遇与企业实践三大维度,深入阐释了RISC-V架构为汽车芯片产业带来的突破可能,并系统分享了紫荆半导体在该领域的战略布局与落地成果。

他指出,RISC-V架构通过可定制指令集和开源生态,在开发效率、功耗控制及功能安全适配方面具备显著优势。紫荆半导体基于RISC-V推出的首款芯片紫荆M100,从定义到量产仅用不到两年,性能提升38%,并成功应用于大灯控制器。通过成立紫荆半导体,布局MCU、模拟芯片及域控SOC,构建自主芯片体系,推动国产车规芯片发展。

作为长城汽车培育的一家专注于RISC-V车规级芯片的设计公司,紫荆半导体已实现M100芯片量产上车,搭载于魏牌、坦克等热门车型。M200、M300及SOC芯片S300正在开发中,采用22nm MRAM等先进工艺,计划应用于动力底盘及区域控制器。公司通过车企正向定义芯片需求,大幅缩短开发周期,提升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曹常锋提出2030年紫荆半导体将实现RISC-V架构中低端IP全覆盖、2035年达成技术成熟与高端IP自主的发展目标。通过持续投入芯片研发、强化产研协同,推动RISC-V生态统一与车规芯片国产化替代,助力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实现安全可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

曹常锋 | 南京紫荆半导体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芯片架构迎来变革窗口

曹常锋指出,汽车正从机械硬件主导转变为“软件定义的动态计算平台”。其核心是硬件标准化与软件服务化的分层解耦。在此趋势下,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ECU、域集中,迈向“中央计算 区域控制(Zonal Architecture)”阶段。区域控制器(ZCU)通过以太网连接各物理区域与中央计算单元,可减少40%线束长度、降低25%功耗,并显著提升响应实时性。

RISC-V凭借其开放、可定制、模块化的指令集架构(ISA),成为实现区域控制与中央计算统一ISA的理想选择。它支持车企根据功能安全(ASIL-B/D)与能效需求定制内核,打破原有供应商锁定,为动态计算平台提供底层硬件创新基础。

图源:紫荆半导体

供应链结构转变与国产替代挑战催生商业机遇

传统车规芯片供应链呈“主机厂—Tier1—芯片厂”链式结构,芯片企业处于上游、较为被动。而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主机厂开始深度介入甚至主导芯片定义,推动供应链向“网状融合”结构转变,芯片厂与主机厂建立直接合作,实现需求协同与敏捷开发。

在国产替代实践中,行业仍面临工具链与生态不统一、替换成本高、芯片质量波动大等挑战。市场亟需一种能够实现生态统一、降低开发门槛的芯片架构。RISC-V因其开源开放、生态共建的特性,有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路径。

图源:紫荆半导体

RISC-V已成为全球产业与政策共识

国际方面,欧洲多家头部半导体企业联合成立Quintauris公司专注RISC-V车规芯片;英飞凌也宣布下一代汽车MCU将采用RISC-V内核。国内政策层面,从国家“十四五”规划、八部委联合发文,到多地市具体行动方案,均明确支持RISC-V在汽车电子等关键领域的研发与生态建设。

由紫荆半导体牵头,行业共同制定的技术路线图提出:2030年实现中低端IP全覆盖与生态初步建成;2035年完成高端IP覆盖与生态成熟应用;2040年实现RISC-V架构性能领先并成为汽车主流芯片架构。

图源: 紫荆半导体

长城汽车实践:紫荆半导体与全栈自研路径

为推进芯片自主创新,长城汽车联合临芯资本等成立紫荆半导体,定位为“全栈可控的车规级芯片供应商”,重点布局MCU、模拟芯片及域控SOC三类产品,并通过合作并购整合产业资源,目标打造中国的“NXP”。

公司创新性提出“车企正向定义 敏捷开发”模式,颠覆传统开发流程:由整车厂从算力、功能、功耗等维度顶层定义芯片需求,基于RISC-V开放架构与虚拟原型技术,实现软硬件协同开发,大幅缩短开发周期。紫荆半导体平台可助力芯片开发周期缩短40%,项目整体提前12-18个月。

产品落地:紫荆M100的成功实践与未来规划

紫荆M100作为国内首颗基于RISC-V开源架构自研的车规级MCU,已成功点亮并即将量产上车。该芯片采用自研CPU核与关键IP,主频100MHz,支持ASIL-B功能安全等级、国密算法及ISO 21434网络安全标准,ESD防护性能(HBM±8kV)显著优于行业水平,整体性能提升38%。

该芯片开发全程仅用不到两年,已于2024年9月点亮,2025年7月回片,计划于2025年9月正式搭载于魏牌、坦克等热门车型,预计5年内装车250万辆。此外,紫荆M200、M300及域控芯片S300等产品也已按规划启动研发,形成完整产品梯队。

曹常锋总结道,RISC-V不仅是一种技术架构,更是中国汽车芯片实现自主可控、生态统一的重要历史机遇。紫荆半导体愿与行业伙伴共建开放协同的RISC-V车规生态,助力中国汽车芯片产业走向规模化、高端化与全球化。

(以上内容来自紫荆半导体董事长曹常锋于2025年9月12日在第五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发表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