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太微电子:推进MACsec与音频以太网化,驱动车载网络变革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架构演进,车载以太网作为主干网络广泛应用于ADAS、域控制及数据互联,其安全性与多功能集成成为关键需求。物理层芯片(PHY)需在保障高速通信的同时,嵌入安全机制并支持新型应用如音频传输,以应对网络安全威胁与系统降本需求。
2025年9月12日,在盖世汽车主办的第五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上,裕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车载以太网产品总监耿泽平系统介绍了裕太微电子在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领域的技术布局与行业趋势。重点围绕两大方向:一是MACsec安全加密技术,通过在物理层实现加密、身份验证与防重放攻击,降低上层算力负载,端到端延迟控制在3微秒内,但面临成本增加与密钥协商效率挑战;二是Audio over Ethernet,通过AVTP协议替代传统A2B音频传输,复用以太网主干降低线束成本与重量,已在特斯拉Cybertruck等车型落地。
耿泽平表示,公司将深化与MCU厂商合作,推动Audio over Ethernet架构在区域控制器端的软硬件协同;同时关注MACSec在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化需求,参与标准共建与生态联动,助力车载网络向更安全、高效、集成方向发展。
耿泽平 | 裕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车载以太网产品总监
MACsec:为车载网络提供物理层安全加固
耿泽平表示,当前车载网络面临多个安全脆弱点。例如,在线束连接器拔插处或外部设备接入点(如毫米波雷达),网络极易遭受物理侵入,可能引发窃听、中间人攻击、重放攻击等严重风险。国际规范如UN R155及国内标准GB 4495-2024均对车辆网络安全提出明确要求,推动行业强化防护机制。
相比传统依赖SOC或MCU实现加密的方式,在物理层芯片中集成MACsec具有多项显著优势:它不仅可将加解密任务从主机卸载、充分释放算力,还能够降低MCU/SoC的开发成本,实现软硬件解耦;同时,借助ASIC电路实现的加密传输具备微秒级低延迟特性,在性能方面表现优异,典型端到端延迟可控制在3微秒以内,极大保障实时通信安全。
但他也指出,MACsec目前仍面临几大挑战,包括芯片因增加安全逻辑而带来的成本上升、新器件导入对供应链的初期压力,以及密钥协商机制所引入的时间开销对车辆快速唤醒场景的适应性挑战。该技术目前在欧美日韩市场应用广泛,国内仅少数车企开始导入。裕太微电子计划于2027年推出支持MACsec的百兆/千兆PHY芯片,积极响应国际标准,助力欧系客户项目落地。
Audio over Ethernet:以太网音频传输推动架构简化与降本
传统的音频传输依赖模拟线路或A2B数字总线,需独立布线及外置功放,成本与重量均不占优。耿泽平认为,在软件定义汽车和区域控制(Zonal Architecture)背景下,利用已广泛部署的车载以太网主干网传输音频已成为更具性价比的方案,尤其契合当前车辆架构高度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通过AVTP(Audio Video Transport Protocol)协议和IEEE 1722标准,可在以太网中实现高保真、低延迟的音频流传输。这一架构可省去专用A2B芯片、减少线束,预计单车可节约5–7美元,同时实现线缆减重,有利于整车能耗降低与布局优化。
图源:裕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耿泽平进一步比较了两种实现路径。传统架构需外挂小数分频PLL芯片,由MCU解析1722报文并输出音频时钟;支持AVB的PHY集成方案则将PLL功能嵌入PHY芯片,直接恢复MCLK、SCLK等时钟信号,可进一步降低系统复杂度与BOM成本。目前,该架构已在特斯拉Cybertruck等车型中实现量产,通过百兆以太网连接各集成音频功放的区域控制器,实现端到端数字化音频传输。
图源:裕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但他也指出,随着区域控制器MCU逐步集成FIS(音频接口)和PLL功能,长期来看,由MCU实现音频解析与输出仍是更主流的方案,因其软件实现代价更低、适配更灵活。当前,海外主流MCU厂商及国内多家企业已在积极推进相关技术落地。裕太微也将持续关注这一趋势,与国内MCU生态伙伴紧密合作,推动技术架构的成熟与普及。
裕太微电子:持续深耕车载高速互联,推动国产芯片生态发展
裕太微电子自2020年推出国内首颗车载以太网芯片以来,已形成从百兆到千兆的产品序列,并持续布局车载以太网TSN交换、基于HSMT的SerDes等新型芯片。耿泽平强调,公司未来将围绕主干网与子系统连接需求,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集成度,与生态伙伴共同推进车载网络向更安全、高效、低成本方向发展。
他表示:“MACsec和Audio over Ethernet不仅是技术演进的方向,更是整车架构变革下的必然选择。裕太微愿与行业共同推进相关技术的标准化、国产化落地。”
图源:裕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来自裕太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车载以太网产品总监耿泽平于2025年9月12日在第五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发表的演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