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汽车迎百万辆下线: 仅用343天完成50万到100万的全新跨越
9月25日,零跑汽车正式宣布第100万台整车下线,标志着其成为中国第二家迈入“百万俱乐部”的新势力造车企业。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是一个产量数字的突破,更是对零跑“稳中求进、厚积薄发”发展路径的最佳印证,被业界广泛关注的“零跑现象”由此迎来全新高度。
本次百万下线的达成,最具突破性意义的在于其惊人的“加速度”。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零跑仅用时343天,创下了中国新势力车企达成百万产量的最快纪录。这一速度充分展现了零跑体系化能力、规模化效应和市场认可度的爆发式增长,它表明零跑已成功穿越初创期,稳健地迈入了规模化、高质量发展的全新阶段。
面向未来,站在百万辆的新起点上,零跑有望将其高效的制造体系、领先的技术成果和日益扩大的全球影响力转化为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为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解码“零跑现象”,全域自研与科技普惠铸就的稳健商业成功
在“百万加速度”的背后,是零跑“全域自研”战略与“科技普惠”理念构筑的坚实护城河。这一被外界概括为“零跑现象”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技术沉淀全面转化为市场与商业成功的必然结果。
2025年1-8月,零跑累计交付量突破32万台,持续领跑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月销量已连续6个月稳居新势力榜首。更为关键的是,其在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毛利率同步创下历史新高,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规模与效益双提升”的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零跑在2025年接连入围《财富》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三大权威榜单。大满贯式的认可,从技术研发、市场表现到经营管理,全方位印证了其作为成熟大型企业的综合实力。
从“厚积薄发”到“一鸣惊人”,零跑速度诠释新势力体系力量
零跑的百万之路,是一条清晰的“先强基、后加速”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从第1台到第50万台,是零跑稳扎稳打、积淀技术底蕴与用户口碑的“厚积”阶段;而从第50万台到第100万台,仅用时343天,则是其体系能力全面兑现的“薄发“阶段。这一远超行业预期的加速度,证明了零跑在技术研发、产品矩阵、市场开拓、服务网络和品牌塑造上已构建起卓越且高效的协同体系。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在下线仪式上表示:“我们用了五年时间,实现了从第一辆零跑S01到第50万辆零跑汽车的下线。我们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又完成了从50万辆到100万辆的下线,这说明零跑发展的加速度已经越来越快。我们希望在未来一年,同样可以在这里见证下一个100万辆零跑汽车的下线。”
产品矩阵全面爆发,零跑以强大的爆款效应重塑市场格局
聚焦用户价值,零跑已布局ABCD四大产品系列,形成包含轿车、SUV、MPV在内的多元化产品矩阵,主力车型凭借越级产品力持续领跑细分市场,形成强大的“爆款效应”:C11上市四年持续热销,累计销量跨越27万台里程碑;C10上市17个月全球交付量突破16万台,自今年5月2026款C10焕新上市后,连续4个月获新势力品牌中型SUV销冠;C16定位超舒适智能长续航SUV,同C10一并揽下20万以内新能源SUV榜净推荐值(NPS )前两名;B10 于今年4月上市,次月交付即超万台,累积销量超过6万台;B01于今年7月上市,上市37天累计交付超1万台,成为零跑最快交付破万的产品。
9月份,零跑全新个性战略新品Lafa5首次亮相德国慕尼黑车展。集超高颜值、欧式驾控、旗舰智能、越级品质于一身,Lafa5成为都市潮流青年出行首选。Lafa5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在中国上市,并于2026年推向全球市场,其高性能Ultra版亦将于2026年上半年发布。
全球化成第二增长曲线,零跑现象海外发力打造出海新模式
零跑现象的魅力不仅限于国内,更在其全球市场的迅猛扩张中得以彰显。通过与国际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的战略协同,零跑开创了一条高效、独特的出海路径,使全球化成为其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
借助Stellantis集团遍布全球的成熟体系(包括渠道、售后、金融、物流),零跑实现了品牌国际化的“加速度”突围。目前,零跑已在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地区的3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700家集销售与服务于一体的终端网点。其中,欧洲市场网络尤为密集,超过640家,为快速市场渗透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1-8月,零跑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3万台,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榜首,并跻身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市场前列。8月,零跑超越比亚迪登顶德国纯电市场,展现出强大的全球市场竞争力和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全新D系列产品D19即将在10月份亮相。作为零跑旗舰系列,D系列将搭载领先的百万级技术及体验,真正以科技普惠重塑豪华旗舰。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场全新的智慧出行体验,期待零跑如何以引领者的实力,再次刷新行业价值标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