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朱华荣:建议优化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明年3月起逐月过渡
9月27日,在2024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朱华荣表示,根据现行政策安排,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预计将在今年年底到期,并于明年年初恢复至法定5%的征收水平。这一变动虽在宏观政策规划之内,但其具体执行时点若按现有方案推进,恐将引发一系列市场震荡与产业链挑战。
朱华荣分析认为,政策切换的预期将首先在消费端引发显著波动。具体而言,为规避可能增加的购车成本,大量潜在消费者极有可能将购车计划集中提前至今年最后两个月,即十一月和十二月。这种需求的“脉冲式”爆发非产业常态,它将迫使主机厂为冲刺销量而进行超常规的生产与营销安排,可能导致终端市场的非理性竞争,例如过度压库、价格战加剧等“行业乱象”。这种短期繁荣并非产业健康发展的表征,反而透支了未来的市场需求。
更为严峻的挑战将紧随其后。朱华荣预警,当政策窗口期过后,被提前透支的消费需求将导致明年第一季度市场需求出现“断崖式”下滑。
图片来源:长安
历史经验表明,此类因政策变动引发的市场大起大落,对生产计划的稳定性、渠道经销商的盈利能力以及消费者信心都会造成严重伤害。一季度作为传统销售淡季,若再叠加政策冲击,销量的大幅回落将直接传导至制造业上游,对整个产业链的平稳运行构成威胁。
朱华荣进一步阐述了其担忧的深层原因,即产业链的协同应对能力存在瓶颈。他特别强调,市场需求的剧烈波动绝非仅限于整车厂的销量数字变化,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迅速蔓延至整个供应链体系。
在年底冲量阶段,整车厂对电池、芯片、各类总成及零部件的订单会短时间内急剧增加,这将给上游供应商带来巨大的产能压力。供应链的响应速度有其客观规律,突如其来的需求高峰可能导致关键零部件供应短缺、生产成本临时性上涨,甚至引发原材料市场的投机行为。
与此同时,运输物流环节也将面临极限考验。在短时间内需要将海量新车从工厂运抵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处,对整车物流的运力调度、运输效率均是巨大挑战,可能出现运力不足、交付延迟等问题。这种由需求峰值带来的压力是瞬时且不可持续的,但当峰值迅速退去,进入明年一季度的低谷期,此前为应对高峰而扩充的临时产能和运力将瞬间过剩,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给供应链企业和物流服务商带来经营风险。
朱华荣的发言实质上指向了一个核心议题:产业政策的调整需要更加注重平滑过渡和可预期性,以避免人为造成市场经济的剧烈波动。
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已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稳定的市场预期和稳健的产业链协同。政策的变动虽意在长远,但若执行节奏考虑不周,短期内的负面冲击可能抵消长期的政策效益。
行业观察家认为,政策制定者需要审慎评估政策切换时点可能带来的外溢效应,考虑采取更为渐进式的调整方案,或提前明确更長周期的政策导向,给予市场和产业链足够长的缓冲期与明确的预期,从而引导产业实现“软着陆”。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保持全球领先优势的同时,能够行稳致远,夯实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内在韧性,这已成为当前摆在行业与政策制定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