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宁德时代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阿恩施塔特镇开建工厂之时,这家还在成长中的中国电池企业,或许尚未料到,七年后会在2025慕尼黑车展(IAA)上喊出“In Europe,for Europe”的本土化宣言。

宁德时代海外事业部CTO朱凌波——这位自2013年便深耕海外业务的“拓荒者”,在接受盖世汽车专访时,用一句“出海很难,真的很难”道尽十余年坎坷。

不可否认,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动力电池的领头羊,宁德时代用自身的出海经验与影响力,为其他电池企业乃至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出海合规范本。

在当地严苛法规的限制下、在跨文化管理的磨难下,宁德时代如何逐步融入欧洲市场,实现深度本土化?在此次对朱凌波的专访中,或许可以窥见一二。

“未来5-10年,还是欧洲市场”

作为两年一度在欧洲本土举办的全球顶级车展,2025 IAA 无疑已成为欧洲车市的行业风向标。

车展前夕,宁德时代在慕尼黑全球首发电池领域最高安全等级的NP3.0技术平台,并推出首款搭载该技术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产品神行Pro。

神行Pro产品介绍,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提及此次新品发布会和战略宣讲,朱凌波表示,“我们需要走向世界,欧洲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因此,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更大的契机,进一步合作。”

而眼下,欧洲正好有一个很好的契机。

为推动汽车行业向零排放转型、实现碳中和战略,欧盟2035年燃油车禁售令,规定从2035年起,欧盟境内禁止销售新的燃油轿车和小型货车。今年3月5日,欧盟更是颁布了《欧洲汽车行业行动计划》,推出一系列行动策略及资金扶持方案,推动汽车行业迈向零排放、智能化以及可持续发展。

整体来看,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虽面临博弈,但方向从未动摇。从数据来看,2018年之时,欧洲市场的电动化率只有几个点,如今已经有了很大飞跃,目前大约为26%。

可以说,正是欧洲对能源转型、对控制二氧化碳的前瞻性目光和决心,让宁德时代找到了这一契机。

比较美国、东南亚和欧洲等地的电动化展望,朱凌波态度很是坚定:“未来5-10年,还是欧洲市场。”

他提到了以下三点原因:首先,欧洲是一个比较富裕的经济体;其次,欧洲有很强劲的法律法规推动;再者,欧洲也在向可再生能源结构转型。

此外,朱凌波更是表示,“欧洲在控制碳排放上的前瞻性值得尊重,而中国在新能源全产业链的经验可以加速这一进程。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更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

据悉,当前价格、续航、安全性等核心问题仍困扰欧洲消费者,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卓越的安全性能和成本优势,成为欧洲车企电动化战略的关键选择。而依托与欧洲伙伴的持续深化合作,宁德时代NP3.0技术与神行Pro电池的推出,将有力推动欧洲绿色转型进程。

目前,宁德时代已与欧洲超过90%的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并在欧洲建立了德国、匈牙利及西班牙(在建)三大生产基地。

“我们花了很大代价,摸索过来”

宁德时代与欧洲的缘分,最早始于2011年与宝马的合作。

彼时,宁德时代才刚刚成立。“那时,宝马是我们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客户。”在与宝马合作过程中,朱凌波表示,有两件事深刻重塑了宁德时代的全球化基因。

其一,是对技术认知的“顿悟时刻”。早期与宝马合作之时,过程充满了挑战,双方在安全标准、寿命测试等维度进行了反复碰撞。转折点出现在2014年,经过三年技术攻坚,宁德时代研发团队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

其二,是对出海战略的转换。随着产品慢慢出海,欧洲车企提出了“本地化供应”的要求。宁德时代意识到海外建厂已经不是选择题。2018年,宁德时代启动了德国图林根州安斯塔特工厂的建设,这也是其在欧洲的首个全资工厂。

“出海很难,真的很难,尤其是在德国建厂。”朱凌波很感慨。

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州工厂开建,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不同于国内建厂从审批到投产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海外建厂的流程要复杂很多。尤其锂电池作为当地新兴产业,都是按照尽可能严苛的要求来进行的。比如,在当地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下,建厂过程需要很多“许可证”,涉及开工挖地、厂房建设等,甚至工厂内设备变动都需要“许可证”,这完全和国内不一样。

“从有想法到把它付诸实施,实施过程中伴随着各种能力的建设,包括工程能力、研发能力、海外建设能力等,这些都是靠每个项目的推动及交付进行培养的。”回望过往,朱凌波无不感慨,“其实,我们花了这么多代价,都是摸索过来的。”

宁德时代德国工厂已在2022年实现投产,为宝马、大众等头部车企就近提供“低碳电池”,供应链本地化率超70%。继德国工厂后,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即将在2026年年初投产,将成为欧洲产能最大的电池企业。而宁德时代也正从“电池供应商”向“全球能源解决方案伙伴”加速转型。

据悉,宁德时代在符合欧洲法规这部分,不管是欧洲《电池法》,还是当地的一些法规,包括建厂等,很早就开始着手。

比如,推出业内首套针对锂电池供应链的审核工具——“CREDIT”价值链可持续透明度审核计划,引领整个新能源行业向零碳目标迈进。再如,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7年起动力电池碳足迹追溯,宁德时代匈牙利工厂通过碳足迹管理系统已经提前3年完成合规准备。

“实际上,这也是宁德时代对行业的贡献。这些举措不仅仅对我们有益,也支持了国内其他电池公司和供应商。如果没有我们把这些法规梳理清楚变得可实施,大家的处境都很难。”朱凌波说。

“卖动力电池,只是业务的第一步”

“现在都是在卖新电池,而在5年或10年后的某一天,可能大量的电池还是要进行回收,循环利用起来。应该如何进行回收循环利用,目前还在讨论。”当被问及未来的关注点,朱凌波提到了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据悉,欧洲一直想在欧盟范围内建立可循环的电池体系,并趋向于在欧盟境内进行回收。而对于电池企业来说,循环回收利用的电池法律法规,将会更加严苛,继而会影响效率、成本等因素。因此,电池企业到底是在当地建回收公司,还是能够到其他地方建设,目前暂未定论。

出于不同的战略考量,宁德时代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进行了全球化布局,并且针对每个地区的不同情况,以及对电池不一样的需求,根据其特点进行各地区的电池设计。

事实上,宁德时代并不仅仅是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其最终目的也不是卖电池。

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四川时代,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朱凌波直言:“动力电池只是第一步,我们希望将中国零碳项目经验复制到欧洲,构建覆盖动力电池、储能、社区能源管理的全链条服务。”

不可否认,宁德时代“储能作为第二增长极”的战略成效很是显著。根据2024年全球市场储能出货排行榜,宁德时代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根据相关数据,2025年欧洲储能新增装机预计突破35GWh。今年5月,同样是在德国慕尼黑,宁德时代发布了TENER Stack——全球首款可量产的9MWh超大容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据透露,宁德时代除了计划在德国、匈牙利和西班牙建厂,还在探索与欧洲车企联合开发电池回收网络,推动循环经济落地。

访谈最后,当被问及这十多年出海经历最深的感受,朱凌波提到了三个阶段:

出海初期,带着“拓荒者”的闯劲,无论是产品出口还是海外建厂,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啃下硬骨头”。而如今,出海早就不是卖产品、讲故事那么简单了,更像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一场大考。它要求企业必须能在规则突变中快速调整,更需要在合规、本地化、供应链韧性等多维度构建护城河。

小结:宁德时代“闯”欧洲,深究其里,这条路走得很坎坷。但好在,已经懂得如何扎根欧洲的宁德时代,正迎来最好的时机。如今,宁德时代以欧洲本地化战略为基点,走向世界。回顾过往,宁德时代凭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如今,更是依靠智慧“在风浪中稳健掌舵”。展望未来,宁德时代正以“绘制全球零碳新航路的领航者”之姿,向世界讲述一个全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