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接班,不要内斗要“玻璃之道”
“我不如我的父亲,因为我培养不出下一个曹晖。”这是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的长子曹晖说过的一句话。如今,自认“不如父亲”的曹晖正式“子承父业”成为掌门人。
官宣之后,10月16日晚间,曹德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是想,退下来对福耀更有好处,让新一代人(去接手)。”平淡的话语,显示出曹氏父子的传承交接过程波澜不惊,但对比另一宗“内斗”狂澜的传承过程,就会明白,这在当下的环境是多么地难得。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国内“二代接班”的问题,是个非常头疼的大问题。所谓“二代接班不是接职位,而是接体系。”但是,接体系鲜有福耀玻璃曹氏父子如此顺畅的。这里有什么秘密呢?
01 如何“接体系”?
一个问题是,除了血脉,曹晖接班凭什么?
小学毕业的曹德旺说过,“公司是那么容易接班的?每个当下不管情况多复杂,能一眼看到底,都可以当机立断拍板。那是巨大的直觉力呀!”换句话说,不把每个现场经历过,怎么能有强大的当下直觉力判断来拍板决策?
从这个角度看,很少二代有这样的接班能力和条件。毕竟,曹德旺是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学习、贯通“玻璃之道”的,在一个个生死挑战中走到今天,明白没有一个人是侥幸成功的。
所以,“心若菩提”,有菩萨的心肠,也得用霹雳的手段。曹德旺的做法是,让曹晖吃苦。理解也得干,不理解也得干。先是发配曹晖到车间去6年,把车间的活都干一遍,一步一步做到车间主任。然后,发配到香港去干营销6年。再发配到美国去开拓学习6年。气得曹晖6年不给曹德旺打电话。
曹德旺经常说:“父母留给子女最大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智慧和人品。”在当下,也鲜少有这么正面的企业家,当得起民族脊梁。这也给曹晖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然,曹德旺做生意也是有传承的,其父亲曹河仁曾经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曹德旺的经历有太多媒体写过,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说回曹晖。在磨砺的过程中,曹晖还是得不到授权,就辞职出去创业了。后来,曹德旺到了70多岁,才把曹晖的公司并购过来,赋予他工厂管理的全责。这时候,曹晖虽然还没有全盘接班,但是已经找到了绽放自己天性的舞台。
据悉,曹晖精于大数据推导与工程逻辑。他熟悉所负责的工厂生产管理的每个岗位。曹德旺心若菩提大开大合,曹晖心静如水,把工厂管理做得很透,胜过曹德旺当年。
同时,经过20多年历练,曹晖懂得激发员工人人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赋予每个岗位的人独立思考的权利,每个人也就有了追求最佳答案的权利和责任。如此,公司的效率也有了革命性的提高。
如今,曹德旺的退休,也宣告认可了曹晖的“巨大的直觉力判断”,可以放手了。
反观最近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娃哈哈“内斗”,宗馥莉的接班过程跟这一比,可谓高下立现,令人侧目。权力的交接背后,人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宗馥莉于9月12日辞去公司法人代表、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标志着这场持续近两年的涉及股权架构、家族关系、国资博弈、品牌控制的多维度权力斗争即将落下帷幕,并为中国家族企业二代接班提供了极具警示意义的反面典型样本。
宗馥莉的问题在于“吃相难看”。2022年数据显示,国资占大股东的娃哈哈集团资产仅占整个“娃哈哈系”总资产的15.67%,营业收入仅占2.74%,净利润仅占0.39%。大部分营收和利润都流入了宗馥莉控制的宏胜系等体外公司。
宗馥莉的致命错误在于:试图打破父亲宗庆后精心设计的平衡,想独揽大权。她关停18家分厂,将资产全面转移到宏胜系,同时,还申请将387件娃哈哈商标转入个人控股的娃哈哈食品公司,这些行为等于是要“掏空”娃哈哈集团,这也触碰了国资流失的红线。所以立刻被叫停。
而这种“赶尽杀绝”的做法还激化了所有潜在矛盾。这也暴露了宗馥莉的性格缺陷,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格局和境界差的太远。而宗馥莉决定经营自己的品牌“娃小宗”,也注定成为“无源之水”。
反观曹晖接班曹德旺,并不是这样的。福耀玻璃没有后顾之忧。曹德旺跟儿子基于血脉的无缝契合,再加上多年的磨练和过渡,嫡子接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传承的佳话。
02 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个名句:“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曹晖接班,曹德旺的退隐,看似是一次寻常的新老交替,但背后是一位中国实业家以一己之力,忍辱负重将一块汽车玻璃打磨成国家名片,并深刻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传奇。
同时,也论证了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也给目前“卷”得无以复加、毫无利润可言的汽车行业以警醒。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玻璃市场几乎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垄断,直到曹德旺带领福耀,从一座简陋的乡镇玻璃厂起步,攻克技术、引进生产线,硬是在巨头环伺中杀出一条血路。而曹德旺成功的核心秘诀之一,便是对专利与技术自主的极致追求。
在许多人还对“专利”一词感到陌生时,曹德旺已经意识到了,并投入巨资建立研发中心。福耀的专利墙上,密密麻麻的证书记录着从玻璃配方、镀膜工艺到天线嵌入、隔热隔音等全方位的创新。出于对知识产权的深刻理解和战略布局,福耀在全球市场拥有了强悍的“免疫系统”。
当国际巨头试图用专利大棒扼杀这个来自中国的挑战者时,他们发现福耀不仅拥有强大的专利壁垒进行反制,甚至在某些领域,其技术已领先全球。
正是这种对专利制度的娴熟运用与对技术创新的死磕,福耀才能从为国内车企配套,一步步走向世界,成为包括宾利、奔驰、宝马在内的全球顶级汽车品牌的供应商。
《心若菩提》上也写道,福耀玻璃成长起来后,还不忘对原来的合资巨头圣戈班的承诺,跟其商量回购福耀股份事宜,只是这时的圣戈班已经“高攀不起”了。
而知雄“守雌”的曹德旺为中国汽车产业安上的,不仅仅是一块简单的玻璃,而是让“中国制造”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一席之地。
作为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企业家,他敢为人先,在美国“铁锈带”投下巨资建立工厂,将中国式的管理和制造能力带到制造业的故乡。这场充满荆棘的国际化实践,通过《美国工厂》的真实记录,也成为研究全球化与劳资关系的经典案例。
在资本追逐快钱的当下,他始终坚守制造业,坚信“国家强大要靠实体经济”。这对于现在追逐互联网思维的汽车行业来说,也是具有振聋发聩性质的思想。
他证明了,在看似传统的制造业里,凭借对技术的敬畏、对规则的尊重和对质量的死守,才能登上世界巅峰。以此观之,今年以来频出人命事故的某品牌,其实离成功是越来越远的。曹德旺的故事,不但是一首中国玻璃的史诗,也是一面照妖镜,值得汽车行业借鉴。
另外,娃哈哈宗馥莉的反例,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宗馥莉14岁赴美留学,在美国接受西方教育,回国后,她试图以西方模式改革企业管理体系,但是,这种西式“洗脑”的结果是“不忠不义、不仁不孝”,完全与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脱节。一句话就是,“缺乏中国智慧”。
所以,曹德旺的“中国智慧”更加值得借鉴。他曾经还说过一句话:“董事长只是一个符号,真正重要的是团队。”如今,玻璃大王卸任,“透明帝国”交给曹晖执掌,也显示出他对“制度传承”的信心。这也是“二代接班”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最后想说,只有心若菩提,才能春暖花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