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固态先行,全固态瞄准2030年后大规模商业化
11月11日,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开幕前一日,以“聚智谋远 创新引领”为主题的高端对话会在四川宜宾举行。
在技术路径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全固态电池是终极方向,但商业化仍需时间。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吴志新表示,全固态电池面临材料与工艺难题,预计2032年左右才能进入商用阶段。半固态电池凭借安全提升和成本优势,将承担5到7年的过渡角色。

图片来源:世界动力电池大会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表示认同,他认为认为全固态电池2027年可小批量示范装车,大规模商业化需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优化制造工艺,最早要到2030年后。而半固态技术能快速改善三元电池安全性,且不增加太多成本、可复用现有产线。
同样站队2027年小规模示范装车的还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承浩,他透露长安计划2027年小规模示范全固态电池,但量产需等到2030年后。
基于此,他呼吁行业保持技术多样性,避免过度聚焦单一路线。长安和深蓝也在积极地推进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但是并没有因此放弃现在液态技术的成长,放弃别的可能有机会的技术路线。现在长安在液态电池的改良,全固态电池、硫化物和聚氧复合等多条技术路线都在探索。
全球化议题同样受关注。今年1-9月,中国动力及其他电池累计出口199.9GWh,同比增长45.5%,占同期销量18.7%。杨红新强调,出海虽为趋势,但企业需评估自身全球化管理、合规等能力,应对欧美政策不确定性需谨慎。邓承浩表示,长安将依托“海纳百川计划”推进产业出海,期待与电池企业协同实现高质量出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