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本文阅读简介:
- 1、孩子厌学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 2、学生厌学心理原因
- 3、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 4、孩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5、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 6、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
孩子厌学的原因分别有哪些
有的学生在上学的时候明明很好,突然有的时候出现厌学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造成的,于是去学校咨询老师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厌学,那么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他们感受不到学习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反而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颇。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赚钱养家,从而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只提供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对于孩子的成长关心不足,孩子得不到情感上的支持与温暖,而家长一味的用物质付出作为资本来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些孩子吃喝不愁,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孩子的情感需求是得不到满足的,学习体验是不快乐的,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早恋行为的发生。有的父母自身生活态度消极,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会影响到子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最后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3、现有学校教育体制的影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4、师生关系的影响。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5、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当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要积极的引导,首先要找到原因,这样才能解决问题。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不要一味的追求学习成绩,这样很容易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里压力。
学生厌学心理原因
学生厌学心理原因
学生厌学心理原因都有哪些?厌学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极其敷衍,拒绝学习的一种行为,厌学会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现在分析一些可能存在的学生厌学心理原因给大家。
学生厌学心理原因1
其一,在学习方面,成绩跟不上。很多有厌学情绪的学生都表示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而遭到了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和指责,甚至还有同学们的嘲笑和鄙视。让这部分同学对学习产生了惧怕和厌恶的心理。
其二,在人际方面,人际关系差。由于自身性格方面,经常与同学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导致同学都不喜欢他,最终自己也觉得呆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其三,学习动机不正确。有些学生是为了报答父母,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而学习。并且在社会上有很多例子,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书却在商海中大展宏图,这些让这些学生更加迷茫和困惑。不读书也可以取得成功,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提不起兴趣。
其四,负担重带来逆反心理。为了升学率,为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为了成绩能更好,老师家长给孩子施加了很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不仅学校中的课业多到孩子无力喘气,在休息时间家长往往也会安排一系列的课外辅导,最终导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产生逆反心理,对学些感到越来越厌倦。
学生厌学心理原因2
一,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过分溺爱,放任自流
地处农村,父母为生计而奔波,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疼爱第三代,加上觉悟比较低,对“小皇帝”百依百顺,就造成了这些学生的依赖性强,懒惰思想严重,导致这些学生缺乏责任心与自制力,上课自由散漫,把在家中养成的坏习惯带到学习上来。久而久之,学习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想学,形成了恶性循环,很难提高上去。
还有一部分家长给孩子宣传“读书无用论”,这简直是对学生思想的亵渎和污染!我就曾遇到一位这样的家长。蔡某某同学整天下课生龙活虎,上课打瞌睡,作业从来不做,写的字像甲骨文,完全无法辨认,老师教育他还不以为然。
实在无奈,请来家长,那家长的一番言论让我无所适从:“哎呀,老师,你想开一点,像我,小学毕业,开了个厂,照样发财,他念不上去,你就随他去吧!”当时如果有个地洞,我一定钻下去了……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思想中长大,真是被毁了!!!
2,要求过严,态度粗暴
有些父母确实认为读书很重要,但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他们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认为“棍棒下出人才”,我所教的班有个学生黄某,行为习惯比较差,对同学存在着暴力倾向,对老师也不太尊重,成绩更是不用提了,对学习有强烈的抗拒心理。
后来才了解到,他稍微做错一点事,父亲就对他拳打脚踢,经常把他打出血,他的鼻子经常流血恐怕也和常常受到惊吓有关吧,后来,我试着和他的家长交流过,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父亲不是一味地暴力,他其实是个很负责任的家长,但因为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于儿子的教育,他选择了“简单易行”的暴力方法。
我这样对那个家长说:“拳打脚踢只会换来孩子的叛逆和憎恨,他就会更加放纵自己的言行,物极必反,你这样教育是与你的本意背道而驰的,你必须立刻停止,否则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家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会有所改变,我所能做的就是在学校里多关心这个学生,不能再让他觉得自己很垃圾,要帮他重新树立信心,也许他的坏表现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让我们去关心他。毕竟,他太缺乏爱了。
3,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
我们都知道,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保障。如果一个孩子知道累了,有父母的怀抱可以依靠,受委屈了,有父母为他擦拭眼泪,考得不好,父母会和他一起寻找原因,帮助他,鼓励他……
孩子没有了这些后顾之忧,他当然能全心全意去学习。相反地,一个充满“战争”气氛的家庭,只能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孩子没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心理上有压力,就没有心思学习,就容易引起厌学情绪。
4,家长的期望过高
“望子成龙”是绝大部分家长毕生为之所奋斗的,他们把自己曾经的遗憾,对未来的憧憬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小学课程家长能辅导,再加上学生独立意识不强,容易接受家长管教,父母为孩子订资料,请家教,节假日带孩子学习这个,培训那个,为使孩子成绩达到家长的要求,往往采用物质刺激和体罚或变相体罚来孩子,这种方式产生的效果不仅是极短暂的`,更是有伤学生身心健康的,这种刺激一旦消失,学生会回到毫无约束的状态,开始不爱学习,产生厌学心理。
二、学校教育因素
1,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近年来,人们在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上出现片面性,一些学校把基础教育的功能狭隘化,以“应试教育”代替了全面发展的教育。
人们已习惯于考试考什么,老师教什么,上课满堂灌,强迫学生死记硬背,靠做大量练习来提高质量,课外加班加点来补缺补差,教师往往为抢时间,赶进度,牺牲了孩子的天性和本来可以健全的人格,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
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学习自觉性等有限,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有的学生精神恍惚,产生学习焦虑症,重负下的孩子习惯于被动应付,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能力差,对学科厌倦。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当
有时,老师由于急躁的情绪或一时不冷静说出一些过火的话,如:“你真是咱们班的害群之马,我怎么会遇到你这样的学生?” “你真是无药可救了,还是回家自学去吧!” “你永远也学不好,你要能及格,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对你讲话就是对牛弹琴!”……这些定性的话,消极的断言,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了努力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使学生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自我否定,最终引发厌学症。
三、学生本身的因素
1,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会给学生增加许多阻力,不断的挫折感降低了学生的自信心,造成精神苦闷,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
就拿我自己作个例子:初一的时候物理考年级第一,学习劲头十足,到了初三,物理试卷经常一片空白,想到深更半夜也下不了笔,太痛苦了,后来就对物理彻底厌烦了,讨厌上物理课,看到物理试卷就开始焦虑,就是所谓的厌学症。
2,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很多学生将学习看成是完成父母老师交给的任务,缺乏内在动力和兴趣,不愿学习。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正:
1. 老师和家长要默契配合,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制定符合他的学习策略,鼓励孩子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相信自己。比如,教师家访时,不要总是“告状”,家访时,“报喜”有时比“报忧”更管用,万不可两面夹攻学生,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绝望了,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比读书考试更重要。
2,减轻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上有轻松感,成功感。每当克服了种种困难获得了某种知识时,人的心理上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很棒的,就会产生继续探求的动力。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对学情充分了解,并且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
3,丰富课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同学生的天赋表现在不同方面,有的学困生画画很好,足球踢得好等等,如果把他们硬逼在学习上,反而会渐渐泯灭其他的优点,最后这个孩子就真的一点梦想都没有了。所以可以丰富课外活动,让他们施展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得到同学佩服的目光,让他们能够代表班集体争光,孩子的心灵变得光明了,那么内心阴暗的想法就少了,能减少他的厌学心理。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爱,需要各方面的呵护。孩子的心灵是美好的,同时又是脆弱的,我们都要用心去浇灌。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
厌学是一个行为的表现,不想去上学,原因可能有多种因素。有一些可能是孩子的学习能力的确有限,特别是有些孩子到了初中、高中的时候,可能学习压力很大,或者跟不上别人,那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学习能力方面,影响学习能力方面有一些是有疾病的,比如智力的发育问题,可能比较引起重视,不能说孩子厌学或者他学不进是故意的,但有的孩子他可能是由这些问题引起的。还有一些厌学是因为遇到了一些挫折,遇到了一些创伤,比如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受到家长的严厉的一种打击,那他有可能觉得上学没什么意思,所以就没有上学。还有一些学生有可能是在学校里面遇到了一些校园的不良事件,他觉得到学校里就感觉很恐惧,表现出来的是厌学说我不想上学了,实际上是他害怕到学校去,我被别人打了,我去别人还要打我,所以干脆就不到学校去了,他表现的是不到学校,看起来是个厌学,实际上有可能是跟创伤有关系。所以它有很多的因素引起孩子不去上学,所以表现出来是厌学,引起厌学,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有一些孩子可能是因为疾病的原因,比如得了焦虑症、抑郁症了,那这样的情况他也不愿意去上学。
孩子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时候,他们都会偶尔出现厌学的情绪,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但是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厌学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引导孩子找出孩子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帮助孩子解决,要让孩子继续的学习,不可能任由孩子不学习。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环境因素导致的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一些情绪,很可能是由于周围环境导致的,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如果孩子在学校里面和同学老师的关系相处的不融洽,在家里面和家长也经常发生争吵的话,很可能就会出现厌学情绪。老师家长和同学作为每天生活在孩子身边的人,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厌学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对孩子有耐心,找出孩子厌学的原因,及时的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辅导,让孩子摆脱阴影。
二、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基础不好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厌学情绪,很可能是因为平时的基础知识学的不够扎实,所以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或者在平时写作业的时候,考试的时候都跟不上学习成绩非常差,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自己如果学习基础差的话就慢慢补上来,而不是直接的厌倦抛弃。
三、孩子的生理因素
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很可能是自己的学习出现了障碍。如果孩子的神经方面出了问题,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力迟钝,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也不好的话,可能是先天发育缺陷或者是患上了某种疾病。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早的带孩子去相关的机构对孩子进行治疗和训练。
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厌学的可能原因:
生出现厌学的问题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出现了学习困难,比如学习成绩差,甚至有一些孩子智力发育不良,如果有轻度甚至是严重的智力发育障碍,很容易会出现厌学的问题。尤其是孩子无法融入学习生活当中,也无法跟别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甚至因为智力发育差会被别的孩子嘲笑等等,很容易会造成不愿意去学校、厌学等问题出现。
2、有可能出现了关系问题,比如和老师关系不好,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与同学们发生了一些吵架、打架的事件,这个时候很容易因为这些事情变得厌学,甚至对学校有抵触情绪。如果严重的时候有可能遭遇了校园暴力,比如被学校里边的孩子嘲笑、排斥,这个时候会很容易不愿意上学、厌学等等。
3、也有可能是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受到了挫折,也可能就是以前成绩也挺好,在学校里与人关系也不错,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有很多学科都让自己有失败的挫折问题,这一段时间就有可能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也不自信了,就有可能出现厌学问题,以上这一些原因是比较多见的。
孩子厌学是什么原因?
孩子出现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
点。
第一,可能与新的课程有关。孩子还没有了解新课程中的奥秘和自己的兴趣所在,在突然接触新课程时,无法直接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二,可能与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关。孩子可能已经在小学的时候,习惯于启发式的、兴趣式的教育,而到中学之后,更多的是灌输式的,直接将课程内容教给孩子,此时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第三,孩子在跟同学的比较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劣势或成绩不如其他同学,他就会有一个期望值上的不满意,出现失望的心理,从而引发了厌学的情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