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ST开发出新型电解质溶剂异丁腈 可15分钟充满电动汽车电池
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Choi Nam-soon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联合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Hong Seung-beom教授团队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电解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速度。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图片来源:KAIST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如何提高电池充电速度成为该行业的关键挑战。目前大多数电动汽车使用的锂离子电池采用的是基于碳酸乙烯酯的电解质,但这种电解质粘性很高,导致锂离子移动效率低下。此外,阳极表面形成的厚界面层会阻碍快速充电,而充电过程中阳极上积累的金属锂不仅会缩短电池寿命,还会增加起火风险。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可以替代碳酸乙烯酯的新型电解质溶剂——异丁腈(isoBN)。异丁腈溶剂的粘度比现有碳酸乙烯酯电解质低55%,而其离子电导率却高出54%,从而大幅优化了电池内部锂离子的传输效率。
该研究团队发现,使用异丁腈电解质的电池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快速充电,并在3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高达94.2%的容量保持率。并且,在充电过程中,锂不会在阳极表面积聚,这一特性有效解决了电池寿命缩短的问题。
此外,该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成功观察到了锂离子的移动过程,从而清晰地揭示了电解质成分对电池内部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这项研究被认为是一项重大突破,它不仅显著缩短了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时间,还有效解决了电池寿命问题。此外,异丁腈溶剂在零下10摄氏度的极低温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使得电池在寒冷地区也能正常使用。
Choi Nam-soon教授表示:“这项研究通过采用腈基电解质技术(isoBN)克服了现有电解质材料的局限性,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间,从而加速了电动汽车的普及。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电技术有望在储能系统(ESS)、无人机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