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心理冲突有那些种类?
  • 2、怎么缓解心理冲突?
  • 3、心理冲突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 4、心理冲突的几种解决方法
  • 5、怎样解决心理冲突?

心理冲突有那些种类?

1、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两件事物都有吸引力,都想趋之,但二者不可兼得,难以抉择。这是一种难以取舍的心理困境。

两个动机促使个体在行为上追求两个目标,两个目标无法同时兼得(购房子就不能买汽车)时,二者取其一而又不愿割舍其他的心态,即属双趋冲突。

2、双避冲突——左右两难

两件事都有排斥力,都力求避免,但双必须择取其一,难以决定。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可能同时具有威胁性,即可兴起二者都要逃避的动机(患病者既不愿吃药,又不愿开刀。惟迫于形势,两难之中必须接受其一时,即将形成双避冲突。

3、趋避冲突——进退两难

两件事物一有利、一有弊,容易抉择;目标冲突,两种方向相反、强度相似的需要;行动冲突,要达到目的可采取两种行动,各有利弊不知如何抉择;目标冲突,要达到最后需求,有不同目标,但又顾此失彼,不能抉择。

个体遇到单一目标同时怀有两个动机(嗜酒者不得不戒酒)时,一方面好而趋之,另方面又恶而避之;使个人的情感与理性矛盾而形成的精神痛苦,即起于趋避的心理冲突。

4、双重趋避冲突

这是双避冲突与双趋冲突的复合形式,也可能是两种趋避冲突的复合形式。即两个目标或情境对个体同时有有利和有弊,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痛苦取舍中,即双重趋避冲突。

动机冲突的变形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如果陷入心理冲突的常形,甚至并没有痛苦的心理冲突,那么充其量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

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或内脏功能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很容易出现变形,例如,明显的疑病症状。再例如某学生期末考试没考好,原来只是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

可是,近一个月以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人多时,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睡眠也不好。这一例子就是伴随生理和失眠症状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冲突变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动机冲突

怎么缓解心理冲突?

我发现身边的亲朋好友每天心情都不是特别的好,可能是生活压力太大了。郁郁寡欢的,感觉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这时候应该想办法进行调解!

1、要积极的克服心理冲突。心理冲突主要是这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出现了不同方向的动机、目标、欲望以及反应同时出现,平时可以多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了自己出现了心理上的冲突,应该想办法来进行治疗和缓解。要正确的对待疾病当身体患上疾病,也会导致出现不良的情绪,情绪不好时又会加重病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一定要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

2、做事情时要量力而行。如果人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者预期的目标,远远是超越了自己的适应能力,这样很容易遭受到挫折,而这种失败感和挫折感容易会让人们心里出现冲突,从而导致了心理的疾病。

3、学会改变环境。如果长期呆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里面就会滋生惰性,过于安静的环境反而更容易导致心理的失衡,可以适当的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生活和工作,这样才可以激发自己的活力以及潜能,但是也要让自己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避免出现心理的失衡。

4、要扩大社会的交往。当受到朋友的启发、劝说或者帮助,是会让人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的稳定,精神更加的放松,从而减轻了心理冲突,在交际中能够学会相互的理解和表达,交流思想感情,这样不仅可以取悦他人,同时也学会同时也能够放松自己,这是一种积极的消除心理障碍的方式。虽然目前为止会有很多困难,但只是暂时的,所以应当调整好心态咬牙坚持住,相信未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心理冲突的四种类型是什么?

心理冲突的四种类型是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所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心理冲突(mental conflict)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应同时出现,由于莫衷一是而引起的紧张情绪,是心理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心理冲突有常形和变形两种,心理冲突是常形还是变形的是判断个体异常行为是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的重要指标。

常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相联系,涉及到大家公认的重要的生活事件,例如:夫妻关系不和,长期想离婚又不想离婚,内心痛苦;二是带有明显的道德性质,无论你持什么道德观点,你总可以将冲突的一方视为道德的,而另一方视为不道德的。

这在不懂精神病的局外人看来不是问题,想吃就吃,不想吃拉到,实在决定不了就问医生;二是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如上例,吃不吃药都和道德没有什麽关系。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如果陷入心理冲突的常形,甚至并没有痛苦的心理冲突,那么充其量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

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或内脏功能障碍,原来不明显的心理冲突便会尖锐化,很容易出现变形。例如,明显的疑病症状。再例如某学生期末考试没考好,原来只是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

可是,近一个月以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人多时,就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睡眠也不好。这一例子就是伴随生理和失眠症状出现的典型的心理冲突变形。

心理冲突的几种解决方法

1

学物理时,力学分析是对应的。如:作用力,反作用力。动力,阻力。

物体如果静止或匀速运动,受力平衡。如果变速运动,力学分析必然不平衡。

心理冲突也和这个类似。

内部承受力和外部压力平衡,人的状态稳定。

如果人的情绪心理都不稳定,必然是内部承受力和外部压力失衡。

2

解决心理冲突的一种方法是:减少外部压力。

这也是很多人选择抱怨环境的主要原因。

是希望通过抱怨别人和外部环境来减轻压力,这样内心需要承担的力量也会减少,心理会得到某种程度缓解。

这也是抱怨一直能存在的原因,真的会减轻内心的压力。

类似的如:借酒消愁,也是借酒醉屏蔽外部压力。时效虽短,还有副作用,但当下也确实有点作用。

3

解决心理冲突的另一种方法是:增强自身的应对能力。

当自身应对能力增强时,即使外部压力增大,也能通过自身调节,达到心态平衡。

牛人经常会说“感恩别人的相助”,其实这并是简单的谦虚,而是牛人的心理强大,不需要外部的赞美认可,或者也不需要向外炫耀实力,内在无论轻重,都能自我调节。

比如恭维和谦虚,无论真假,人都喜欢恭维和谦虚的人,是因为恭维和谦虚都代表了自身实力。

从内心角度大家都希望自己是强大的。

4

这两种解决方法都有副作用。

抱怨外部环境,推卸成风,最终导致人人都是受害者,无人担责。

一味强调自身原因,则容易形成内疚过度,压抑自己,带来抑郁,或者个人英雄主义,一力改变世界好大喜功的狂人,造成心理扭曲。

5

解决心理冲突的第三种方法,消解内外差别。

当不存在内外时,内外压力也就都没有了。

比如:有人骂你。如果这是个对手敌人,你肯定很愤怒。如果这是你父母,你老师,你就会感觉好很多。

减少对立面,消解敌人,扩大心量,提高格局。

胸怀格局要大的原理,归根究底是对自己好,没有需要对抗的点。

格局大了,内外差别消失,包容的人事就多,心理冲突也就消失了。

反之如果心理冲突强烈,则说明内外差别明显,外压和内抗,形成的冲突也会更激烈。

6

接纳,从某种角度就是在减少或者消解内外差别。

臣服,是和自然宇宙的链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心量无限大的表征。

烦恼即菩提。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消除二元对立,这是解决内心冲突的终极方法。

消除二元对立,并非是做事没有规矩,没有原则。

大道至简,人性复杂,境界提升是建立在自身基础上的。若离开自身实际情况,任何道理不过就是口舌之争,毫无益处。

又如读菜谱,说菜谱,都不如亲自吃一口解决饥饿。

比如我本人,很多时间内心冲突也是很多,仍然会不由自主选择抱怨外部环境,以减轻自己的责任和压力。

也还是会对恭维认可有所需求,借认可强化自己的安全感。

也常为自己不够强大,表现脆弱而自责不前。

接纳,是我目前选择消解内心冲突的方法。

还在实践中。

怎样解决心理冲突?

1、双趋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

2、双避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

3、趋避冲突。

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

动机冲突可以造成个体不平衡、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严重的心理冲突或持续时间较长可以引起个体的心理障碍,对求美者更要注意一点。

4、多重趋避。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的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叫作多重趋避冲突。

动机冲突对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常常遇到各种动机冲突。如果对动机冲突不能很好处理,就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使人陷入困惑和苦闷之中,甚至颓废和绝望,无力自拔。

动机冲突不但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还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甚至使人的精神状态趋于崩溃,乃至行为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