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松芒赞,芒松芒赞有几个儿子
本文阅读简介:
- 1、吐蕃的赞普有哪些
- 2、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问题吐蕃首领是谁?
- 3、吐蕃战神论钦陵:盛世大唐都无法击败的绝世名
- 4、吐蕃王朝多少年吐蕃王朝历代藏王列表吐蕃王朝皇帝
- 5、芒松芒赞的介绍
吐蕃的赞普有哪些
吐蕃赞普(王)世系,如下所示:
达布聂赛(讵素若,公元六世纪中叶)
囊日论赞(论赞索,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 丨〔达布聂赛子〕
松赞干布(弃宗弄赞,约617~650年) 丨〔囊日论赞子〕
芒松芒赞(乞黎拔布,弃芒论芒赞,生年不详,650~676在位) 丨〔松赞干布孙〕
都松芒布结(器弩悉弄,生年不详,676~704在位) 丨〔子〕
墀德祖赞(弃隶蹜赞,697~755年,704~755在位) 丨〔都松芒布结子〕
墀松德赞(娑悉笼腊赞,742~797年,755~797在位) 丨〔墀德祖赞子〕
牟尼赞普(足之煎,775~798年,约797~798在位) 丨〔墀松德赞子〕
牟如赞普(公元?~798年)丨〔牟尼赞普弟〕
墀德松赞(赛那累、牟笛、火弃腊松赞,?一818年,约798~815在位) 丨〔牟如赞普弟〕
墀祖德赞(可黎可足,公元806~约838年,约815~838在位) 丨〔墀德松赞子〕
达玛(达磨,809~842年,约838~842在位)丨 (可黎可足弟)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问题吐蕃首领是谁?
七世纪时吐蕃首领称谓是赞普。七世纪的赞普历经几任,分别是:南日松赞、松赞干布、芒松芒赞、都松芒波杰。
南日松赞:大约在隋唐易代之时(公元600年左右),雅隆部落中出现了一位伟人南日松赞,他是吐蕃社会从部落组织向王国政权过渡过程中的著名领袖人物。618—629年在位。在他执政期间,雅隆悉补一批贵族反对他的扩张活动,将其毒死,分裂的危险迫在眉睫,形势岌岌可惧。
松赞干布:南日松赞之子,便是在此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登上赞普大位,开创显赫政绩,戡平内乱、定都逻些(今拉萨)、扫平诸羌、安抚四境、确立制度、制定法律、创造文字、引进佛教;和亲唐朝、通好天竺,为吐蕃王朝的繁荣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公元7世纪上半叶,吐蕃已完全统一了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强大的奴隶主专政的军事部落联盟。629—650年在位。
芒松芒赞:松赞干布的孙子,650—676年在位。
历史功绩:赞普芒松芒赞时期,不断扩大唐蕃间的关系,互派友好使者。这些友好使者的往来,加深了 汉藏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友好亲密的关系。尽管有时也因汉藏交界的吐谷浑和南诏等 小邦的事唐蕃发生争执进行战争,但是后来仍然不断,和平相处。
芒松芒赞在位期间,在主要的国政措施方面,纯熟的大相噶尔·东赞域松贯彻执行松赞干布的英明政策和事业,使吐蕃社会安定,农牧业生产步入正确的管理轨道;建立并发展了与邻邦的贸易关系,经济收入增加,社会、军事制度趋于完善,而且更加关心和积极发展唐蕃关系。另一方面,在固守边防,扩大疆域,增加所属臣民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都松芒波杰:芒松芒赞的儿子,676—704年在位。
历史功绩:都松芒波杰之时,唐蕃之间互派使者,吐蕃不断从汉地引进茶叶、瓷器和各种乐器等,两国建立了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关系。这期间,吐蕃盛行茶叶和碗寺瓷器,这在《红史》和有关茶、碗品种的论著中记载颇详。
吐蕃战神论钦陵:盛世大唐都无法击败的绝世名
论钦陵,全名(噶尔・钦陵赞卓)吐蕃大臣、将军。是藏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其祖世代为吐蕃贵族,姓薛氏。父亲禄东赞“性明毅严重,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并诸羌,雄霸本土,多其谋也。”曾赴长安为松赞干布求亲,遂有文成公主西嫁吐蕃赞普的盛事。唐高宗永徽元年,松赞干布逝世,芒松芒赞继赞普位。因为赞普年幼,由禄东赞摄理政务。唐乾封二年 禄东赞去世,即由钦陵掌握朝政。吐蕃语称宰相为论,而钦陵实为吐蕃宰相,故史称为论钦陵。禄东赞父子掌吐蕃朝政长达七十年之久。
论钦陵兄弟五人,兄早亡,弟弟分别为赞婆、悉多、于勃论。他们长期领兵在边境,“皆有才略”。赞婆在青海东部专主战事几十年。而钦陵自摄政后,总揽大权,对内将吐蕃王朝的政治组织进一步整顿完善,对外则进行武力扩张,兼并诸部,抗衡唐朝,使吐蕃国势力迅速发展壮大。
唐高宗咸亨元年四月,钦陵攻占了龟兹(今新疆库车)、焉耆、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今新疆和田)等安西四镇,切断了唐朝到西北一线以至中亚的交通,对唐王朝造成了极大威胁。在此之前,吐蕃早将原居住在今青海西部的吐谷浑击溃,占据其地,进逼河湟。此刻又占据安西四镇,唐王朝深感不安。于是以薛仁贵为逻C(今 *** )道行军大总管,以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副帅,率兵五万前来青海,借护送吐谷浑主回国的名义,征伐吐蕃。这年八月,薛仁贵进抵大非川 (今海南州切吉草原),留郭待封领两万兵屯于大非岭上保护军需辎重 ,待命而进。薛仁贵自率大部倍道去乌海(今海南境之黑海),欲图给吐蕃以一次奇袭。
这时,吐蕃方面早有准备。钦陵亲自从安西移部青海,统所部四十万驻扎于大非川的西南,以逸待劳。当薛仁贵率军进到河口,遇到一支蕃军,大败之。郭待封闻薛军已有捷,遂不听薛仁贵将令,提前率领所有军队辎重向乌海而进,欲图争功。中途,钦陵指挥蕃军二十万截击,俘获全部军粮辎重及许多唐军将士,郭待封大败而走。薛仁贵闻警,率部急退回大非川。钦陵集兵四十万围杀,唐军大败,薛仁贵“与钦陵约和而还”②。此一战,钦陵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大败了薛仁贵,青海西部被吐蕃所控制。钦陵之威名则又大大地扩扬开来。
关于大非川之战唐军的人数,资治通鉴670年没说,有些资料说率众十余万,《册府元龟》《旧唐书本纪第五》《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上》说领兵五万,有人根据作战过程及李靖兵法分析,唐军为5万:大非川之战的过程,薛仁贵出击带的是战兵,辎重兵留给郭待封,郭待封部一共2万人,所以辎重兵应该不多于2万。按照李靖兵法,唐军每1万人中辎重兵3千,按照这个比例,10万的话辎重兵超过2万,10万之说有误;5万的话,辎重兵1.5万加5千战兵守辎重正好2万。所以5万之说正确。
675年安西四镇、西域重新被唐朝控制。
刘仁轨想要害李敬玄,故意推荐无将帅才的李敬玄领兵出战。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唐高宗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
仪凤三年春天,唐朝以李敬玄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检校鄯州(今乐都)都督。李敬玄上任后意欲出伐吐蕃。而此时的钦陵也已作了不少防备工作。这年九月,李敬玄与工部尚书刘审礼统兵十八万抵青海湖,钦陵即率蕃军迎战。一战即将唐军前锋部队打败,刘审礼战没,李敬玄闻听后“狼狈却走”③,屯兵于承风岭(今拉脊山一带),靠泥沟而守寨。钦陵指挥蕃兵从高岗往下压,唐寨岌岌可危。后来幸亏左领军员外黑齿常之率五百人乘夜袭击吐蕃营寨,惊退蕃军,李敬玄才得以率军返回鄯州。唐朝方面派监察御史娄师德出使吐蕃去讲和,钦陵的弟弟赞婆在赤岭(今日月山)迎接这位唐使,并相约互不相犯。《资治通鉴》公元678年:“师德收集散亡,军乃复振。”④
《资治通鉴》:仪凤三年(戊寅,公元六七八年)
刘仁轨镇洮河,每有奏请,多为李敬玄所抑,由是怨之。仁轨知敬玄非将帅才,欲中伤之,奏言:“西边镇守,非敬玄莫可。”敬玄固辞,上曰:“仁轨须朕,朕亦自往,卿安得辞!”丙子,以敬玄代仁轨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又命益州大都督府长史李孝逸等发剑南、山南兵以赴之。孝逸,神通之子也。
丙寅,李敬玄将兵十八万与吐蕃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兵败,工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彭城僖公刘审礼为吐蕃所虏。时审礼将前军深入,顿于濠所,为虏所攻,敬玄懦怯,按兵不救。闻审礼战没,狼狈还走,顿于承风岭,阻泥沟以自固,虏屯兵高冈以压之。左领军员外将军黑齿常之,夜帅敢死之士五百人袭击虏营,虏众溃乱,其将跋地设引兵遁去,敬玄乃收余众还鄯州。
李敬玄之西征也,监察御史原武娄师德应猛士诏从军,及败,敕师德收集散亡,军乃复振。”
到调露元年二月,芒松芒赞去世,钦陵与芒松芒赞之子器弩悉弄的舅父麴萨若拥立器弩悉弄为赞普。唐高宗闻信后,认为这是彻底打败吐蕃、使吐蕃真正臣服的时机,与大将裴行俭商议,裴行俭说:“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也。”说明这不是彻底打败吐蕃、使吐蕃真正臣服的时机⑤。从这里可以看出钦陵在当时吐蕃国中的威望之高。但是即使如此,吐蕃争夺安西地区仍然失败了。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四十九》记载唐朝李谨行对付吐蕃论钦陵:“贞观初,拜右卫将军,赐姓李氏。寻卒。子谨行,伟貌,武力绝人。麟德中,历迁营州都督。其部落家僮数千人,以财力雄边,为夷人所惮。累拜右领军大将军,为积石道经略大使。吐蕃论钦陵等率众十万人入寇湟中,谨行兵士樵采,素不设备,忽闻贼至,遂建旗伐鼓,开门以待之。吐蕃疑有伏兵,竟不敢进。
上元三年,又破吐蕃数万众于青海,降玺书劳勉之。累授镇军大将军,行右卫大将军,封燕国公。……”
680年,吐蕃军进攻河源(今青海省东部),被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退。黑齿常之经略河源,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681年,吐蕃论赞婆率军3万屯良非川,黑齿常之率3000骑兵打退吐蕃军,杀获二千余级。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682年,吐蕃入寇河源军(唐朝驻军之一,军治在青海西宁附近),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钦陵同弟弟赞婆统率蕃兵,在素罗汗山(今洮州一带)打败了前来征伐的唐军。唐方大将王孝杰因此被免为庶民,娄师德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资治通鉴》:“
永隆元年(庚辰,公元六八零年)
秋,七月,吐蕃寇河源,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击却之。擢常之为河源军经略大使。常之以河源冲要,欲加兵戍之,而转输险远,乃广置烽戍七十余所,开屯田五千余顷,由是战守有备焉。
开耀元年(辛巳,公元六八一年)
己丑,河源道经略大使黑齿常之将兵击吐蕃论赞婆于良非川,破之。收其粮畜而还。常之在军七年,吐蕃深畏之。
永淳元年(壬午,公元六八二年)
吐蕃入寇河源军,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
永昌元年(己丑,公元六 *** )
周兴等诬右武卫大将军燕公黑齿常之谋反,征下狱。冬,十月,戊午,常之缢死。”
吐蕃王朝多少年吐蕃王朝历代藏王列表吐蕃王朝皇帝
244年。
一、吐蕃王朝
吐蕃(音tǔ 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བོན་ཆེན་པོ།,威利:bon chen po,意为“大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王朝是 *** 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
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
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
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
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二、国君列表
1、
2、
三、国君资料
1、论赞弄囊
论赞弄囊(?—629),619-629年在位。
原为吐蕃首领,祖上世代为吐蕃首领。
他袭位时,年富力壮,思想敏锐,励精图治,发奋自强,于公元620年攻灭苏毗部,统一了 *** 高原,被尊称为“朗日沦赞”(意为政治如同天那样高明,盔甲如同天山那样坚强的君王)。
朗日沦赞统一 *** 高原后,重用在统一战争中立功的娘·臧古、农咐波、哲蚌·纳生、巴·鱼泽布、穹波·邦色等新贵族,引起旧贵族的仇视。
晚年,旧贵族(父王三臣和母后三臣)先后叛乱,并乘机毒死了他,不少属部纷纷叛离,吐蕃又陷于分裂。
2、松赞干
松赞干布(Songtsen Gampo ,威利:Srong-btsan Sgam-po,藏语拼音:Songzain Gambo;617-650年)。
《新唐书》作弃宗弄赞、弃宗农, 《册府元龟》作器宗弄赞、器宋弄赞、不弗弄赞,《通典》作弃苏农赞。
穷哇达则(今 *** 山南地区琼结)人。
据出土的藏文文书吐蕃大事纪年,松赞干布卒于649年(汉籍作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在赞普位20余年。
按照藏族的传统,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
在位期间(629—650年),迁都逻些(今 *** *** ),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 *** ,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
他发展农牧业生产,推广灌溉,命人制定文字,颁行治理吐蕃之“大法令”,以处理赞普王室与世家贵族、诸小邦及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创设行政制度和军事制度,设置官职品阶,颁布律令,统一度量衡和课税制度,促进了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确立了吐蕃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法律等制度,并且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
贞观十五年(641年),松赞干布至柏海(今青海扎陵湖鄂陵湖)迎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
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松赞干布又遣贵族子弟至长安入国学,学习诗书,请中原文士掌管其表疏。
唐高宗时,松赞干布献金银珠宝十五种,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流。
3、芒松芒赞
芒松芒赞(?-676年),《通典》作乞黎拨布。
按照藏族的传统,他是吐蕃王朝第34任赞普(650年—676年)。
他是共日共赞的儿子,为吐谷浑妃蒙洁墀嘎所生。
也是松赞干布之孙。
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芒松芒赞年幼即位,由大相噶尔·东赞域松(汉文文献作禄东赞)辅政。
根据藏文史料记载,芒松芒赞在676年逝世。
葬于松赞干布陵之左,陵墓中填满了财宝,称“俄谢晒波”陵。
其子杜松芒波杰嗣位。
4、赤德祖赞
赤德祖赞(藏语拼音:Kridê Zukzain,威利:Khri-lde-gtsug-btsan,704年-755年),又译尺带珠丹、墀德祖赞、弃隶蹜赞、弃迭祖赞、弃隶缩赞、乞黎苏笼腊赞等,绰号梅阿迥(威利:Mes-ag-tshoms,意为“胡须先祖王”)。
按照藏族的传统说法,他是吐蕃王朝第36任赞普,704年至755年在位。
在位期间迎娶了唐朝金城公主,此后多次与唐朝交战,又兵败丢失青海,求和于唐朝。
与唐朝争夺西域的霸权失利,唐朝长期控制西域。
公元755年,在亚着贝擦城被大臣朗·梅色和末·东则布弑杀。
5、朗达玛
朗达玛(公元799~842年)(838年~842年在位)原名“达玛”,又叫“朗达日玛”,朗达玛在位期间,对佛教采取禁绝措施,史称“朗达玛灭佛”,佛教徒视其为牛魔王再世,故称其为“朗达玛”(“朗”意为牛)。
842年,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刺杀。
其死后,俄松、乞离胡二子相互争位,吐蕃分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吐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论赞弄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朗达玛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松赞干布
芒松芒赞的介绍
芒松芒赞(?-676年),《通典》作乞黎拨布。按照藏族的传统,他是吐蕃王朝第34任赞普(650年—676年)。他是共日共赞的儿子,为吐谷浑妃蒙洁墀嘎所生。也是松赞干布之孙。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芒松芒赞年幼即位,由大相噶尔·东赞域松(汉文文献作禄东赞)辅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