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平均主义是什么?
  • 2、全面小康是不是平均主义?
  • 3、平均主义的平均主义危害
  • 4、如何理解劫富济贫和平均主义

平均主义是什么?

题库内容:平均主义的解释主张人们在工资、 劳动 、 勤务 等各方面享受一律待遇的 思想 ,认为只有 绝对 平均才算是 平等 。是个体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

平均主义是指平均分配,即每个人不管干了多少活,都给发一样的工钱,这样做很抹杀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的。

平均主义是指在小生产基础上产生的,它要求平均享有社会财富的思想。平均主义的分配实际上是承认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劳动可以无偿的占有,这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相违背的。

平均主义指完全的平等分配,干多干少一个样。

“平均主义”是平均消费生存资料,或者说是平均拥有生存资料,也就是平均拥有社会财富。但在历史的事例中,李自成与洪秀全均尝试过实行平均主义,但是他们所实施的平均主义的原则是同步富裕,其过分的追求了主观的完全同步性。

打破平均主义是指反对主张人们在工资、劳动、勤务等各方面享受一律待遇的思想,认为只有绝对平均才算是平等。是个体手工业和小农经济的产物。

全面小康是不是平均主义?

**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

全面小康不是平均主义,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因地因人施策,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再次,必须明确工作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则要抓住和解决自身的重点问题。

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有三个角度考虑:从人群看,目前的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分别占40.7%、2%,65岁以上贫困老人占15%,多数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

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均衡的小康,到2000年,我国尚有3000万人温饱没有完全解决。城镇也有一批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虽然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但尚未达到小康。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显然不是“平均主义”的代名词,“共同富裕”也显然不同于“同步富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要从几个方面来把握好。第一,什么是共同富裕。

平均主义的平均主义危害

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涣散劳动者队伍,腐蚀劳动者的思想,不利于劳动者的团结。助长人们的懒惰思想,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不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

后果:压制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原因: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人人有份,这样的做法严重打击了主动、积极有为的人,遇到不干白不干,干了也白干的情况,还会有多少人去认真干呢。

平均主义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①严重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力求上进的精神。②涣散劳动者队伍,腐蚀劳动者的思想,不利于劳动者的团结。

如何理解劫富济贫和平均主义

并不可取,劫富济贫反过来会打压人们发家致富的斗争。因为赚了钱要被劫富,而什么都不干反而可以被济贫。最后,不是消除贫富差距,而只是单纯的消灭大户,全部贫穷而已。

白手起家的富人之所以能过上优越的生活,本身就说明了其有一定的过人之处。(继承家产的纨绔子弟不包括在内)若这类人是靠不正当不仁义的手段获取财富,那么被劫富济贫,尚且可以理解。

① 税收和转移支付:劫富济贫;② 公共事业投资:补贴弱势群体;③ 特别征税:强制或限制富人消费。这3个手段就是为了达到劫富济贫的目的。

您好,劫富济贫用伦理立场的解释,可以理解为以最大的公平,最大的平等的原则来确保社会资源的分配,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

这种分配政策虽然客观上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但实际上是鼓励不发达地区吃发达地区的“大锅饭”,是一种“劫富济贫”的平均主义做法。

道理很简单,“劫富济贫”的心理观念必将导致平均主义的重新抬头,为另一种剥夺,即剥夺能力强、贡献大的社会成员提供了借口,抑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的长期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