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秦国爵位等级排列
  • 2、商鞅的爵位
  • 3、驷车庶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 4、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分别叫什么?都如何排序?
  • 5、驷车庶长的介绍

秦国爵位等级排列

1、秦国爵位等级排列: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2、右庶长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一级。商鞅变法前秦国四种庶长之一。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第十一级右庶长的岁俸是550石 第十二级:左更 左更是秦、汉二十等爵的第十二级。

3、二十彻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

4、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县令。郡设郡尉,郡守,监御史。丞相下设中尉,九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5、秦国官职等级划分是三公九卿制。秦之三公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

商鞅的爵位

1、最高级的是彻候,不仅位列候位,还有金印紫绶和封地。最后,二十等爵位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时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兵役的来源以及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2、彻侯,彻侯也叫列侯,后来因避讳汉武帝改的,这称呼是商鞅之法中的最高制度爵位,享有封邑,而且有些封邑大户最多可达至四万户数,还可享有封地租税,相当于一个“小国家”,但还是要接受秦国国都派遣的官吏治理。

3、秦从商鞅变法以后,实行奖励军功的二十等爵。

4、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临战,斩敌首一级(颗),即赐爵一级。秦朝、汉朝沿用此制。

5、在秦国的时期,政府高官基本是由王族担任。而左庶长则是非王族担任的最高职位了,既是一个官位也是爵位。大体相当于副总理,总理只能由秦王族担任。

6、军功爵位 第一次变法 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

驷车庶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1、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有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以及驷车庶长,其中大庶长相当于一国丞相,而在这四种庶长中,只有左庶长能够由外人担任,其余三个都由宗室之人担任,驷车庶长一职,就是执掌整个宗室事务的人。

2、所以这个驷车庶长的爵位在第十七级,相当于战国各国中的上卿,比大夫还要高。仅次于的侯爵。

3、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

秦朝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分别叫什么?都如何排序?

1、商鞅变法前秦国有四种庶长,分别是:大庶长、右庶长、左庶长、驷车庶长。这四种都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商鞅变法后秦国官制效仿中原变革,行开府丞相总摄政务,各庶长便虚化为军功爵位,不再有实权。

2、秦国爵位等级排列: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3、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甲士’(敌军的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 、田一顷。宅一处和仆人一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证据是敌人的人头。

4、秦朝中央官的基本构成是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三公下设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宗正、典客、少府、治粟内史、廷尉 。

驷车庶长的介绍

其实驷车庶长是来自于当时的商鞅变法之后定调下来的秦国爵位名称,商鞅变法改变了当时秦国的老爵位泛滥和划分不清的问题,通过新的爵位和军功继承制度让秦国真正迈入到战国列强之中。

右庶长是王公贵族中最有权势的人,是最高行政长官;左庶长是王族之外的管理者;而驷车庶长等于国务院秘书长,管理各种事情。商鞅变法之后,为了奖励一些有功之人。

而驷车庶长是比大良造还要高的爵位,由此可见,嬴傒的驷车庶长可是一个十分尊贵的爵位。

大庶长赞襄国君,大体相当于早期丞相;右庶长为王族大臣领政,左庶长为非王族大臣领政,驷车庶长则是专门执掌王族事务;四种庶长之中,除了左庶长可由非王族大臣担任,其余全部是王族专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