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气(经气是指什么)
本文阅读简介:
- 1、古籍中的经络之气简介
- 2、经气何来?针灸耗气,经气、脏气、营气?
- 3、经气名词解释
- 4、肺主气,脾生气,经气生成与哪个脏腑有关?
古籍中的经络之气简介
1、经气又称“经络之气”、“脉气”,即运行于经络中的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行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 。《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
2、人体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共二十七气。这些经络之气,循行人体上下手足之间,从井穴开始,入合于内,流注五腧,最后汇于脏腑,循环不已。
3、气功师发出来的气是经络之气,是更加有序化的气,具有电、波、磁的功能,更证明经络之气是量子。古籍中的经气实质研究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三]寒热病第二十一 六腑。以及外合之皮肉筋骨为病。
4、”《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就是说凡大而深的直行主干为经脉,凡小而浅的横行支脉为络脉。经脉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前者称十二(正)经脉,后者称奇经八脉。
5、经筋是指附属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的功能。全身筋肉按十二经脉连属,分成十二经筋,简称“经筋”。出《黄帝内经灵枢·经筋》。
6、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昔日黄帝40余岁自感身体日渐衰退,自感大业未成的他不免忧虑,于是向上天祈求延寿之法,梦中一天神让他拜师广成之。
经气何来?针灸耗气,经气、脏气、营气?
1、可见营气就是血气。营气(或血气)在经脉之内流行,起着内溉脏腑,外濡四末的作用,推动营气循环的力量称谓“宗气”。《灵枢邪客》篇又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2、这两种气是由体内的营养物质化生而成,卫气在经脉之外运行,有温养肌肉皮肤和保卫身体抗御病邪的作用,敷布在体表(卫分),所以叫卫气。而营气在经脉里运行,有化生血液和营养四肢、脏腑的作用,所以叫营气。
3、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虚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经气名词解释
气名词解释:指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等。《说文·米部》段玉裁注“气为云气”。据《左传·昭公元年》,春秋时医和分气为“阴、阳、风、雨、晦、明”六气。
1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离合真邪论》日:“真气者,经气也。
经络名词解释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经脉以上下纵行为主,系经络的主体部分;络脉从经脉中分出侧行,系经络的细小部分。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冲、任、督、带、阴蹻、阳蹻、阴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因其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规则,又无脏腑络属及相互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
两者的功能不同:营气的功能是化生血液和营养周身;卫气的功能是防御外邪,温养全身和调控腠理。两者的属性不同:营气属阴,卫气属阳。营气:是指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用水的源流来比喻各经脉运行从小到大,由浅入深,自远而近的特点。“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肺主气,脾生气,经气生成与哪个脏腑有关?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脾肺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为生气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二者纳运相协,升降相因,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而将其转化为水谷精气。
所以经气生成,当与肺脾肾三者都有关,三者之气在十二经的循环中化为一气,已无法分辨,统称为一身之经气。
而且,水谷之精化生的血与津液,皆可化气以布散全身脏腑经脉,成为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所以称脾胃为生气之源。(3)肺为生气之主肺主气,主司宗气的生成,在气的生成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