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疑病症应怎么治
本文阅读简介:
- 1、疑病症有什么特点?
- 2、疑病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 3、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 4、疑病症有什么症状
疑病症有什么特点?
疑病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也是常见的心理疾患,主要特点为一个人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经常担心自己是否会生病,甚至怀疑自己已经患上了某种疾病,为此非常忧虑。而经常担心或忧虑,会使人唾液里面的抗体比率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如果你过度担心或忧虑,你将自动破坏自身免疫系统的防卫网。
患疑病症的人,一般来说性格追求十全十美,因此对事物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怜和孤独,常以自我为中心,外界或自身的细小变化都会引起注意,甚至导致心理疑病。
疑病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疑病症是神经症的一种,也是常见的心理疾患,主要特点为一个人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经常担心自己是否会生病,甚至怀疑自己已经患上了某种疾病,为此非常忧虑。对此种病心理治疗的重点,在于先满足病人的需要,尽量使病人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依赖感。避免与病人争论他所诉说的身体症状,但应帮助病人如何处理面对存在的问题。
首先利用解释性心理治疗。用亲切、关怀、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语说明身体根本没有器质性病变,而他现在所有这些症状,是由于在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使自身对内脏的感知敏感起来,从而使原来并不注意、也感觉不到的一些内脏活动被注意和感觉到了,而心理上的过分紧张又使这些信号的感知扩大化,从而出现精神紧张、两腿软弱无力等症状。
如此心理上的恶性循环反映使他自觉症状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不能自拔。在他接受了医生解释的基础上,再指导他进行行为操作技术,最终使他感觉自己“痊愈”了,恢复正常的生活。
患疑病症的人,一般来说性格追求十全十美,因此对事物敏感、多疑、主观、固执、自怜和孤独,常以自我为中心,外界或自身的细小变化都会引起注意,甚至导致心理疑病。
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更多心理疾病尽在应届毕业生心理网。
疑病症(疑病性神经症)
概述
疑病性神经症,简称疑病症,是以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功能过分关注,怀疑患了某种疾病但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符:医生对疾病的解释或客观检查常不能消除患者对自身健康固有的成见。
病因
疑病症状可继发于多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和躯体疾病,如脑器质性疾病.慢性内脏疾病等。具有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内向性格的人,在患内科疾病时容易出现暂时性疑病症。
原发性疑病症的起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格缺陷有一定关系。错误的传统观念,例如对手淫危害的过分夸张,既往的经历,如亲友死于某种严重的疾病,以及医生不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对疑病观念的形成都可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医源性影响,值得重视。某些病人在就医过程中,长期不能确诊,反复检查,或诊断错误,或治疗失当,或被迫接受手术等,都可能促使疑病观念的产生。
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较易出现植物神经不稳定的病状,如心悸、潮热等。对这类生理现象过分敏感、关注,甚至曲解,是疑病性不适感产生的原因之一。
有些病例的疑病症状产生于长期过度紧张、疲劳或受到挫折之后。这时的病人身份有利于患者摆脱困境,取得心理的平衡。如果患者的疾病行为得到亲友和医务人员的支持和强调,则各种症状可近一步固定下来。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动十分关注、具有自恋倾向等人格特点,可为疑病症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
症状
患者对自身健康或疾病过分担心,害怕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或认为自己已经患了严重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这类患者对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警觉,身体功能任何微小变动如心跳、腹胀等都会引起患者注意。而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变化,却使患者特别关注,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了严重疾病的证据。在警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一般轻微的感觉也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或严重不安,感到难以忍受;从而使患者确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没有严重疾病,患者往往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对医生的解释感到失望,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全部或大部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常受到明显影响。
上述症状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尽一致。有的疑病性不适感十分明显,可伴有焦虑或抑郁(感觉性疑病症);有的疑病观念较突出,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观念性疑病症)。有的患者怀疑的疾病较模糊或较广泛;有的则为单一的疑病症状,表达具体而明确(单症状疑病症),但从未达到荒谬的、妄想程度。患者大多知道自己患病的证据不充分,因而迫切希望通过反复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要求治疗。另有一类与单症状疑病症相近的神经症性障碍,称为身体变形障碍或变形恐怖症。主要见于青少年。患者坚信自己身体外表.如桌子、嘴唇等部位,存在严重缺陷,或变得很难看,要求施行矫形手术;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即使其外貌有轻度变异,也远非患者认为的那么难看。有的患者则坚信自己身体发出难闻的臭味,使别人闻了难受,或坚信自己患了某种寄生虫病。这类观念不为解释所动摇,带有明显情绪色彩;就患者的文化背景而言,可以理解,并不荒谬,因而具有超价观念的特点。患者无其他精神病性症状,不符台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对这类单症状病例,治疗较难,顶后不佳;临床上需长期随访,才能最后排除精神分裂症或偏执状态的诊断。
检查
以原发性疑病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态过分担心,对时出现的异常感觉或生理现象作出疑病性解释,有牢固的疑病观念,反复就医,不接受医生解释、说理和保证;病程在6个月以上,即可诊断为本病。如疑病症起病在其他疾病之后,应考虑为继发性疑病症。
需要鉴别的是常继发疑病症状的原发疾病,如:
1、器质性疾病。2、精神分裂症。
3、内源性抑郁症。4、其他神经症。
5、偏执性障碍。
治疗
在排除躯体疾病,诊断确定之后,应停止各种不必要的检查。如有其他精神疾病同时存在,宜首先对这类疾病进行治疗,如疑病症状尚未消失,再考虑采取进一步处理。
原发性疑病症,以心理治疗为主。要求通过病史和检查,逐步建立与患者相互信赖的关系。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基础。应有足够时间了解患者的思想、情感和对疾病、对医生、对治疗的态度。只有在相互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对疾病的性质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公开对患者说“你没有病!”往往为患者所不能接受,医生与患者的关系立即面临破裂的危险。另一方面,迁就患者的疑病观念,使疑病观念强化或固定下来,也是不恰当的。应帮助患者认识自己,逐渐引导患者从对自身的关注转移到外界。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或工疗活动,使患者逐浙摆脱疾病观念。
森田疗法对消除疑病观念可产生良好影响,值得试用。
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等情绪定状,选择抗抑郁或抗焦虑治疗。哌咪清用于治疗疑病观念有一定效果,其剂量为每天2-6mg。
由于疑病症的病程较长,容易形成依赖的药物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或少用。
;
疑病症有什么症状
1、疑病,担心自己被传染患病。有些出现低热的病人因担心去医院看病被留下而不敢就医。有些感到被“新型冠状病毒”包围,听到各类疫情信息就莫名紧张,有些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因此导致病情加重。有些怀疑自己患了“肺炎”,多次到医院就诊,要求医生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
2、紧张焦虑情绪。如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容易发脾气,不能控制地关注各种相关信息。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尤其是我们的许多官兵家人在远方,会特别担心,对疫情控制需要多久没有确定感。
3、抑郁情绪。感到悲观,精神振作不起来,易哭泣、心情不愉快,觉得没意思,没有兴趣,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现体重下降。
4、睡眠障碍。表现为难以入睡和睡眠时间缩短,睡眠规律紊乱,质量差。
5、强迫症状。主要是反复洗手,难以自我控制。有的出现强迫性思维,反复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严重后果,并为此感到痛苦。
6、躯体症状。当人处于较大压力时,不良情绪往往会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这类症状往往包括躯体疼痛、头晕、乏力、口干、低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部不适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表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