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雨果在描述1793年国民公会说的“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
  • 2、布里索的吉伦特派
  • 3、热月政变是怎么回事?
  • 4、法国大革命的3个阶段

雨果在描述1793年国民公会说的“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

1、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2、这本书就是围绕旺代战争而展开,实际上雨果的一生都和1793年旺代的那次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3、雨果在小说中指出:“九三年是欧洲对法兰西的战争,又是法兰西对巴黎的战争。革命怎样呢?那是法兰西战胜欧洲,巴黎战胜法兰西。这就是九三年这个恐怖的时刻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它比本世纪的其余时刻更伟大。

4、1793年8月23日,国民公会通过了由卡尔诺和巴雷尔起草的“全国总动员令”。该令宣布,“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时为止,全法国人民始终处于征发状态,以便为军事服务。

布里索的吉伦特派

上述情况表明,法国革命第一时期的斗争为布里索提供了活动舞台,使他逐渐成为吉伦特派的领导人和一位著名政治家。布里索及吉伦特派未曾积极领导1792年推翻君主立宪派的8月10日起义,但他们承认山岳派和群众取得的成果。

雅各宾,法国大革命时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的激进派政治团体。主要领导人有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圣茹斯特等。雅各宾派专政时主张恐怖政策的实施,组织爱国力量,严厉打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限制投机活动,规定物价的最高限额。

吉伦特派 法国大革命中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吉伦特派的主要成员最初属于雅各宾俱乐部,后在俱乐部内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派别,因该派领袖人物多来自西南部的吉伦特郡而得名。

吉伦特派或吉伦特党人,都是指在法国大革命从1791年到1795年期间,源至于吉伦特省一个政治派别的成员。有时也称“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长棍面包派”(Baguettes)。

该派着名的活动人士包括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罗兰夫妇、皮埃尔·维克杜尼昂·韦尼奥、玛格丽特-埃利·加代、阿尔芒·让索内等人。

热月政变是怎么回事?

1794年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并处死了罗伯斯庇尔。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

热月政变:热月政变(The Thermidor reaction) 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M.F.M.I.de)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热月政变 (The Thermidor reaction) 法国大革命中推翻雅各宾派M.F.M.I.de罗伯斯比尔政权的政变。因发生在共和2年热月9日(1794年7月27日),故名。

热月政变 发生于1794年7月27日(按照当时共和历为八月九日),法国为反对山岳派独裁而发动的政变。

主要原因:镇压“疯人派”。“疯人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左倾的民主派,代表下层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限价、严惩投机分子和根本解决土地问题。

热月政变之后,热月党人上台执政。热月党人原是各派的暂时结合,并无统一纲领,国内的政局一直都动荡不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波拿巴登上了历史舞台。青年时期的拿破仑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天才。

法国大革命的3个阶段

革命的第三阶段是雅各宾派的统治。他们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党派,将革命推向高潮,发布了取消封建义务和给农民土地的法令,取得了法国大革命的最高成果。

1789年5月5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在凡尔塞宫召开三级会议。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开始。

第一个阶段为君主立宪时期,时间是从1789年7月14日到1792年8月10日;第二个阶段是从1792年8月10日到1793年6月2日,这是共和政体时期;第三个阶段从1793年6月2日到1794年7月27日,这是雅各宾派民主专政时期。

三个阶段是 (一):君主立宪派时期; (二):吉伦特派统治时期; (三):雅各宾派统治时期。功绩: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到1794年7月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共经历了5年历程。

第三次 开始时间:1793年5月31日 事件:巴黎市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统治。重要意义:推翻了吉仑特派的统治,把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雅格宾派推上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