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代谢性骨病简介
  • 2、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病有哪些?
  • 3、代谢性骨病、骨髓逆转化或转移瘤
  • 4、专家呼吁重视骨密度筛查,提升骨质疏松症的防控意识,具体该怎么做呢?
  • 5、小狗后腿突然瘸了怎么回事

代谢性骨病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代谢性骨病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3个(含子类)。

代谢性骨病是一种病理过程广泛的全身骨胳病。伴有钙磷、维生素D代谢和甲状旁腺功能异常。有时全身性病变比较明显,如明显的骨质软化症;有时病变隐匿,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仅有局部棕色瘤病损,而忽略轻度全身的骨质改变。有时仅局部有骨质病变如纤维性骨炎;当病变广泛时,易与代谢性骨病相混淆。

代谢性骨病主要有骨质软化(软骨病)及骨质疏松两大类。骨质软化按病因区分为:维生素D缺乏软骨病,如阳光照射不足,消化道吸收不良,肾脏合成维生素D障碍;磷缺乏软骨病,如磷摄入不足,肾小管回吸收磷障碍;全身性酸中毒所致的软骨病,如慢性肾功能衰竭,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药物所致骨质软化,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等。骨质疏松常见的有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性腺功能低减,肾上腺糖类皮质激素所致的骨质疏松等。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有遗传、营养缺乏(钙、磷、维生素D、蛋白质),性激素缺乏,药物(肾上腺糖类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抗癫痫药物等),消化道疾病,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废用等。

中老年人常见的骨病有哪些?

人进入老年期,由于骨骼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加上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失调,所以容易得某些骨病,下面做些简单介绍。

1.骨质增生。也就是普通所说的骨刺,多发生在平时承重大、活动多的骨和关节,如颈椎、腰椎、膝关节、髋关节等。有骨刺的部位常有疼痛感觉,严重的还可能影响活动。骨质增生是一种中老年人生理性退化现象在骨关节的具体表现,它的发生原因是骨关节经过几十年长期的负重和磨损,产生了慢性骨劳损。如果中老年人同时有体重过重,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则可能促进和加重骨质退行性病变的发展。在预防上除了平常应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外,还要注意饮食调节,控制体重。已经有骨质增生的人应适当休息、减轻体力劳动,必要时可进行理疗。

2.骨质疏松。这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代谢性骨病,特别是绝经期妇女大约有20%得骨质疏松症。病人常自觉全身骨头痛,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脊柱、骨盆,股骨等处更甚,平常一些活动,像登楼、翻身、下蹲等往往受影响,有的表现为老年性驼背,甚至病理性骨折。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是由于老年期骨组织的化学成分有所改变,分解代谢占优势,骨锁中的有机物质和钙盐减少,因而骨质逐渐疏松或萎缩。这种变化与老年时期性激素分泌减少有关,特别是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使骨细胞对甲状旁腺激素敏感性增高,加强了无机盐的溶解,如果中老年人在饮食中缺少钙质,血钙降低,使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更促使骨质疏松现象发展,所以中老年人应多吃些含钙和蛋白质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豆腐、豆制品、鱼、肝、蔬菜、水果等,缺钙比较明显的可服些钙片,最好能同时吃些鱼肝油,补充维生素D,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此外,中老年人能经常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也有好处,因为肢体如果活动太少,则骨头缺乏必要的机械应力,骨质便会变薄,变细,逐渐发生疏松或萎缩。

3.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股骨颈和股骨大小转子在腰和大腿之间的部位,也就是普通所说的“胯部”,中老年人很容易受外力冲撞而发生胯部骨折。据一般统计,股骨颈骨折90%发生在60岁以上中老年人,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原因是除了中老年人骨组织存在着上面所说的代谢变化外,还与胯部解剖位置比较特殊,中老年人行动不太利索有关。因此,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预防,平时在行动上要小心,避免一切外力的碰撞和摔倒,特别是下雨、下雪,人多路滑时更要防止滑倒,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尽量避免单独外出。对已经发生股骨颈骨折的中老年人,要加强护理,防止发生感染、褥疮,栓塞等并发症。

代谢性骨病、骨髓逆转化或转移瘤

综述:转移性骨肿瘤

2014-10-18 01:20来源:丁香园作者:jianmolanyin

字体大小

-|

骨骼是最常见的转移瘤发生部位之一(最常见的为肺和肝,骨骼排第三),患者常表现为多发转移灶,孤立的转移灶仅占患者的 2%-3%。引起骨转移瘤的原发灶最常见部位分别为乳腺(约占女性骨转移瘤的 70%)、前列腺(约占男性骨转移瘤的 60%)、肺脏、肾脏、甲状腺、胃肠系统及生殖系统。

在常见的实质器官肿瘤中,肺脏和肾脏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时间早于乳腺和前列腺。约 3%-4% 的骨转移瘤患者出现转移灶症状时仍不确定原发灶位于何处,这些患者最常见的原发灶为肺脏,其次为肾脏。导致少年儿童骨转移瘤的最常见的播散性肿瘤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白血病。长骨的骨干及干骺端、脊柱的椎体多发生骨转移瘤,其中骨转移瘤最常侵犯的骨骼分别为椎体(胸椎 腰椎 骶椎 颈椎)、骨盆、肋骨、胸骨、股骨、肱骨近端和头骨。但骨转移瘤很少累及膝和肘关节远端骨骼,这些部位一旦受累,原发灶多位于肺脏或肾脏,转移途径包括血运转移(最常见)和或淋巴道转移。

临床特点

疼痛是大多数骨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约占 67%),通常是持续性或者隐匿性的,夜间常可加重。当转移瘤侵犯骨皮质并侵袭软组织时则会出现软组织肿胀,骨骼遭受严重的骨皮质破坏时则会出现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瘤侵犯脊柱时常为多发病灶,除了原发灶相症状外还可出现腰痛、椎体压缩骨折、脊柱不稳定、脊柱畸形甚至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症状等。老年患者出现无法解释的肌肉骨骼疼痛或者既往及近期诊断为远处原发肿瘤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的可能。某些骨转移瘤可能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表现为感觉神经病变、内分泌疾病等,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高钙血症是骨转移瘤患者中最常见的代谢异常,常与乳腺癌,肺癌和肾癌,骨髓瘤和淋巴瘤有关,低钙血症和肿瘤性骨软化症则很少发生。.

实验室检测

碱性磷酸酶是检测骨转移瘤最敏感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估转移瘤的进展。尿中羟脯氨酸增加表明与骨转移瘤导致的骨破坏相关的骨转换增加。同时非特异性的成骨细胞活跃标志物(骨钙素和前胶原 1 羧基末端肽)及破骨细胞活跃的标志物(脱氧吡啶酚和 吡啶类交联的羧基末端肽)也会增加。骨转移瘤特异性检测包括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癌)、尿血液分析(肾细胞癌或膀胱癌)、血清和尿蛋白电泳(多发 骨髓瘤)、外周血涂片和骨髓穿刺(淋巴瘤和白血病)。其他检测如肝酶谱、甲状腺功能检测、血液尿素氮 / 肌酐以及 乳房 X 光检查可能对某些特殊骨转移瘤的诊断有帮助。贫血及肾功能改变时仍不具有特应性,但应考虑到多发骨髓瘤的可能性。

影像学特点

如果怀疑骨转移瘤的存在,首先必须行整块骨的前后位及侧位 X 线片检查,至少 30%-40% 骨转移瘤患者的 X 线片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骨质破坏,根据肿瘤组织组成的不同,病变部位出现溶骨性改变、硬化或者混合样改变。长骨转移瘤 X 线可出现钙沉积、浸润性或虫蚀样骨质破坏,导致病灶边缘不整,通常情况下表现为病变皮质出现透亮区(如鲨鱼咬过)。与原发骨肿瘤相比,骨转移瘤的骨质膨胀、骨膜反应、肿瘤骨形成以及软组织肿块较少见。肾癌和甲状腺癌骨转移可能在远处骨质会出现一个大的膨胀性 转移性病灶(“井喷”样转移)。

老年患者遭受轻微暴力便出现骨折,同时影像学检查发现骨折处存在骨质破坏的透亮区时应高度怀疑骨转移瘤的存在。脊柱转移瘤通常首先累及椎体与椎弓根的交界处,椎间隙的高度一般可以保留,继续进展时可出现椎体塌陷或者后凸畸形。

脊柱前后位 X 线片显示椎弓根消失是脊柱骨转移瘤的特征性表现(眨眼征)。MR 可以评估普通 X 线无法显示的其他损伤,比如骨髓病变情况,软组织肿块性质,肿瘤与正常组织分界情况等,但这些标志性的特点以及转移瘤明显的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对于脊柱转移瘤来说,MR 是评估脊髓受压的理想检查方法。CT 尤其是高分辨率 CT 在判断骨皮质是否中断及预测病理性骨折方面具有优势。核素扫描可用于检测 X 线不能发现的转移瘤病灶,但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发现多发转移灶。全身磁共振成像和 PET / CT 检查是检测亚临床骨转移瘤和评估化疗的效果的重要方法。穿刺活检的适用于初次怀疑骨转移瘤的患者(尤其是病变临近组织或器官存在肿瘤的情况)或者既往无孤立性骨病的患者。

鉴别诊断

需要与多发性骨病相鉴别的骨转移瘤包括:原发性骨肉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郎格罕细胞增生症、骨髓炎以及儿童白血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等。虽然临床体检有助于诊断,穿刺活检对于诊断来说仍必不可少,此外穿刺活检样本最好进行组织培养。

治疗

对于骨转移瘤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存在较多的争论,不同治疗方案的适应证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总体来说治疗的目标为缓解疼痛,预防或治疗病理性骨折,提高功能,但不包括治愈骨转移瘤。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应证为小的局限的无症状的转移瘤病灶或者合并症较多的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治疗方案包括支具保护,镇痛及放疗以缓解局部疼痛并延缓肿瘤生长。

放疗、激素疗法、免疫疗法、全身放疗及靶向治疗可控制局部原发灶和远处转移灶的病变,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较少远处转移灶的骨相关并发症并预防骨转移,激素可缓解脊髓受压症状。

四肢骨及中轴骨转移瘤的手术治疗

大部分的骨转移瘤患者可接受非手术治疗,通常可引起较多并发症并需要手术治疗的骨转移瘤包括骨盆、股骨、肱骨转移瘤,其中股骨转移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病理性骨折,约 50% 的病理性骨折发生于股骨颈。手术治疗可缓解疼痛并能有效预防及治疗病理性骨折(长骨的病理性骨折风险可通过 Mirels 评分进行评估,Mirels 评分包括病变部位及大小,病变类型为成骨还是溶骨,是否具有疼痛等症状)。

决定是否手术需要考虑的方面包括预期寿命至少 1-3 个月,患者的功能状态,病变范围及组织学性质。对于大关节周围溶骨性骨转移瘤可采取肿物广泛切除 关节假体功能重建,这一手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对全身放化疗不敏感的骨转移瘤(肾细胞癌、的黑色素瘤和甲状腺癌等)患者。对于长骨转移瘤,跨越整个长骨纵轴的髓内钉疗效明显优于钢板及其他内固定系统。乳腺或前列腺骨转移瘤患者出现病理性骨折时骨愈合的几率明显高于肺癌骨转移患者,可能与前者生存率较高有关。病变部位切除后的骨缺损可通过内固定系统结合骨水泥进行修复。对于含血管丰富的骨转移瘤(肾癌、骨转移癌、多发性骨髓瘤等)术前栓塞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

骨转移瘤患者行截肢治疗的适应征较窄,只有当转移瘤累及手或足,呈现蕈伞型肿物,感染和顽固性疼痛时方可截肢。手术治疗中轴骨转移瘤时,脊柱病理性骨折的风险难以估计,需手术介入的适应症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畸形、脊柱不稳定、出现或者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以及对放化疗不敏感的转移瘤,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案较多但基本的手术原则包括:尽可能完整的切除肿物、脊髓或神经根减压、调整并维持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利用椎间融合器等进行椎间融合。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应用于因椎体转移瘤而出现骨折的患者,尤其是乳腺癌骨转移或者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预后及随访

预后及生存率主要取决于其他因素,对于大部分常见的骨转移瘤来说患者存活时间平均为 18.8 个月,其中前列腺和乳腺骨转移瘤生存时间最长,预后最佳;肾及甲状腺转移瘤生存时间及预后居中;肺癌骨转移最差。

专家呼吁重视骨密度筛查,提升骨质疏松症的防控意识,具体该怎么做呢?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会导致人的身高缩短、全身骨关节疼痛、驼背、胸廓变形等。这时也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特别是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可引起肺部感染、心脑血管并发症等,死亡率可达10%。因此,骨质疏松对人类的危害还是非常严重的,建议每年定期检查骨密度。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代谢性骨病,是指骨钙流失增加和骨密度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会下降,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会减少,人体每天都会排出一些钙。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运动可以增加骨量和骨组织代谢,改善骨微结构。因此,对于轻度骨质疏松症的人来说,运动是非常必要的。但对于轻度骨质疏松患者,运动是一种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可以选择几种灵活易动的运动和几种关节活动度高的运动方法。比如打太极拳、散步、骑自行车、游泳、跳舞等。对于轻度骨质疏松的人来说,运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加骨代谢。

要多注意给身体补钙。

事实上,预防骨质疏松症与多吃钙有很大关系。我们常说的补钙,不是一段时间吃钙片,而是多吃含钙的食物。首先,服用钙片还可以帮助身体增加骨量,增加骨强度。钙补充剂还可以为身体提供维生素 D。日常生活中补充维生素D,可以增加体内钙的吸收和利用,也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其次,经常服用甲状旁腺激素,可以促进食物中钙的消化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甲状腺素有促进钙摄入的作用,可以多吃鱼、虾、肉、蛋等富含甲状旁腺激素的食物。

小狗后腿突然瘸了怎么回事

有几种情况都会发生腿瘸的症状1.长时间侧卧睡眠,导致腿部受到压迫,就和人腿麻了一样。只要让小狗自由活动一会儿就能恢复。2.贪凉,长期睡在地上造成关节炎症,这样的小狗年轻时不明显,腿瘸一会儿就会好,老年后明显腿瘸,并伴有关节肿胀以及剧烈的疼痛。3.关节病症,比如关节炎、腱鞘炎、关节组织积液等等,这需要对症下药,不过有一种药对久治不愈的骨关节病犬有特效,就是万通筋骨片。但此药对于狗狗的药理作用,毒性及后遗症都没有相关的资料说明,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来用。4.骨质疏松,缺钙造成的腿瘸。此种病症经常不定时发作或间歇性发作,多补钙,晒太阳即可减轻。6.脚掌内部外伤遗留的后遗症,没有治疗的办法。针灸 热敷能减轻痛苦。

有几种情况都会发生腿瘸的症状:

1. 长时间侧卧睡眠,导致腿部受到压迫,就和人腿麻了一样。、

2. 贪凉,长期睡在地上造成关节炎症。

3. 关节病症,比如关节炎、腱鞘炎、关节组织积液等等。

4. 骨质疏松,缺钙造成的腿瘸。

5. 脚掌内部外伤遗留的后遗症,没有治疗的办法。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改变为特征,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7.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以脊柱、髋部和前臂为好发部位。

8. 发生骨折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骨质疏松症重在早期预防,这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9. 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