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眼镜王蛇和眼镜蛇的区别是什么?
  • 2、眼镜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 3、眼镜蛇有何特征和习性?
  • 4、什么是眼镜蛇
  • 5、关于眼镜蛇的资料

眼镜王蛇和眼镜蛇的区别是什么?

外表的区别 眼镜王蛇外形与眼镜蛇相似,但颈背无眼镜状斑。体型的区别 眼镜王蛇身长2-3米,雄性全长可达4米,而眼镜蛇身长1米以上,雄性最长可达5米。

眼镜蛇和眼镜王蛇的区别在于两者之间的体长,眼镜王蛇没有眼镜蛇状的斑纹,生活习性也是不同的。

外形区别。眼镜蛇体长可达2~5米,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

眼镜王蛇和眼镜蛇的区别:眼镜王蛇比眼镜蛇的体型大很多。眼镜王蛇的毒性要大于眼镜蛇,而且眼镜王蛇的毒牙更长。眼镜王蛇的分布范围、体型、习性与眼镜蛇也大不相同。

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区别如下:形态上,眼镜蛇体长2-5米之间,而眼镜王蛇属于大型蛇类,比前者要大。习性上,眼镜蛇生活在平原、丘陵、田间、住宅附近。而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捕食,夜间隐藏在树洞内。

眼镜蛇有哪些地方性的别名?主要分布在哪里?

1、一谈起毒蛇,人们都感到害怕,特别是眼镜蛇更令人毛骨悚然。眼镜蛇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它算是毒蛇中最有名的品种了。

2、饲养时要适当控制好眼镜蛇的养殖密度,一般一处30~50米2的露天立体蛇园,可饲养成蛇250~300条。眼镜蛇的食量较大,消化力也强,进食后排便多,每天应及时打扫蛇场和蛇窝的卫生。

3、眼镜王蛇一般分布在我国的云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国外一般分布在南亚及东西亚等地。眼镜王蛇生活在海拔1800—2000米的山林的边缘靠近水的地方。

4、眼镜蛇是眼镜蛇科中的一些蛇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颈部,该部位肋骨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5、其中舟山眼镜蛇较为常见,它也是我国十大伤人毒蛇之一,被人称为中华眼镜蛇、饭铲头、扁头蛇、蝙蝠蛇、星期三等。

6、学名:Naja naja 英文名:Cobra or Indian Cobra 分布于中国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国外见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眼镜蛇(又名膨颈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种环境中。

眼镜蛇有何特征和习性?

1、眼镜蛇的主要行为特征是,在受到惊吓或被激怒时,易采取一种特殊的攻击姿态,即能将前半身竖起,头平直向前,颈部膨扁,并发出“呼呼”的声音;发声的同时,可迅速将体内毒液向敌害目标喷出,有时可喷1~2米远。

2、眼镜蛇的生活习性如下:眼镜蛇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中、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鱼塘边、稻田、公路和住宅附近的地方。食性很广,能吃蛇类、鱼类和蛙类,也食鸟及鸟蛋、蜥蜴等小动物。

3、眼镜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间的俗称是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

什么是眼镜蛇

1、眼镜蛇的词语解释是:眼镜蛇yǎnjìngshé。(1)毒蛇的一种,颈部很粗,上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环状斑纹,发怒时头部昂起,颈部膨大,上面的斑纹像一副眼镜。毒性很大。吃小动物。产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2、眼镜蛇科(学名Elapidae)又名蝙蝠蛇科,客家话称之为嘭头蛇,此科的成员皆为剧毒蛇类,主要栖息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包括亚洲、非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当中包括眼镜王蛇属、曼巴属、环蛇属、珊瑚蛇属等著名的成员。

3、眼镜蛇又名膨颈蛇,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Cobra是“蛇”的葡萄牙语称谓,起源于拉丁语。

4、眼镜蛇只有两种,孟加拉眼镜蛇和舟山眼镜蛇。其中舟山眼镜蛇较为常见,它也是我国十大伤人毒蛇之一,被人称为中华眼镜蛇、饭铲头、扁头蛇、蝙蝠蛇、星期三等。

关于眼镜蛇的资料

1、眼镜蛇是眼镜蛇科中的一些蛇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颈部,该部位肋骨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2、眼镜蛇的特点:上颌骨较短,前端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

3、眼镜蛇(又名膨颈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种环境中。独居,昼夜均有活动。性凶猛,遇异常时,昂起身体前部,并膨大颈部,发出呼呼声。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

4、中华眼镜蛇(学名:Naja atra),又名舟山眼镜蛇,在广东、香港俗称饭铲头,台湾则称之为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

5、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眼镜蛇属(学名:Naja)为眼镜蛇科一属,其成员大多被统称为眼镜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