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病篇 湿热病篇第四条
本文阅读简介:
- 1、2022-2-2麻黄加术汤、湿热、燥湿论精华、实证、虚证论
- 2、什么是湿热
- 3、长期脾胃湿热中医如何治疗?
- 4、湿热病的症状有哪些
2022-2-2麻黄加术汤、湿热、燥湿论精华、实证、虚证论
麻黄加术汤方: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二两,甘草(炙)一两,杏仁(去皮尖)七十个,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麻黄加术汤 原文: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什么是湿热
1、湿热是中医内蕴,指湿热蕴酿於中焦脾胃和肝胆而言。
2、什么是湿热?湿热,就是以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者燥结,小便短黄,舌质偏红,舌苔偏黄腻,脉象偏于滑、濡为表现的一系列症候群。湿热的形成,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3、人可能受到湿热的侵袭,湿气侵袭到上焦,就会出现有痰难咳或早起痰多的情况。湿属阴,热属阳,阴阳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寒热并存,就会出现湿热体质。就是体内湿热。
4、我们经常听说身体湿热,经常引发一些身体问题。那么什么是湿热呢?湿热可以说是身体湿热重,特别是广东地区因为气候问题,大部分人身上都比较湿热,如果吃了上火的东西或者不注意饮食健康,会导致湿热越来越严重。
长期脾胃湿热中医如何治疗?
1、脾胃湿热要清热化湿治疗,可以用清中汤或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的病人通常会出现脘腹胀满、胸脘痞闷,并且有口臭、口黏、恶心、呕吐、嗳气、早饱、呃逆等症状。
2、脾胃湿热可以口服参苓白术散、清胃散、二陈汤等药物调理。同时也可以在饮食上多吃红豆、山药、薏仁、白术、冬瓜等食物,尽量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禁止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适当增加体育锻炼。
3、因此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尽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鲜。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
湿热病的症状有哪些
如湿遏卫阳,则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湿郁肌肉,则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湿侵经络,则见口噤,四肢牵引拘急;邪灼心包,内壮热口渴,舌黄或焦红,发痉神昏谵语;湿蕴胸膈,则发痉神昏妄笑,脉洪数有力。
如果湿热侵袭到小孩,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腹泻、大便不顺畅。如果湿热侵袭到老年人,就可能出现下肢酸困、腰疼等症状。土生金,“土”受侵袭影响到肺“金”,就有痰却咳不出来。
湿热体质的表现有哪些 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面部,发黄发暗,面部油腻。唇红齿黄、牙齿黄、牙龈红、口唇红。
中频见的肠胃道症状,如腹胀、腹泻、纳呆等,还是各种感染性肝胆疾病所表现的发热、脓肿之类,均与湿、热之邪内犯肝胆密切相关。例如,黄疸就主要是由于湿热蕴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下流膀胱而形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