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县(清平县城)
本文阅读简介:
- 1、陕西省咸阳市清平县
- 2、清平县的介绍
- 3、明朝崇祯年间贵州都有些什么县
- 4、明代贵州清平卫现今什么地方
- 5、清平镇的历史沿革
陕西省咸阳市清平县
1、陕西省的咸阳市没有清平县。有一个兴平县,现在是县级市...目前咸阳辖二区十县和一个县级市,具体是:渭城区、秦都区、礼泉县、永寿县、彬县、乾县、长武县、三原县、武功县、泾阳县、旬邑县、淳化县和兴平市。
2、汉置贝丘县,北齐省。隋初复置,开皇十六年(595)改为清平县,属清河郡,故治在今临清市城东20公里水城屯村。宋元丰四年(1081)因漯河决城毁,治所迁至明灵寨即今高唐县清平镇。明、清皆属东昌府。
3、清平县是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乡。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清平县康庄镇。现康庄镇归化为临清市管辖。季羡林(1916—20011),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
4、清平县城遗址为高唐县文物保护单位。清平县城遗址年代为宋,位于高唐清平镇清平村。2008年5月,清平县城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隋朝大业间(605-617年)废清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又置清平县。后唐改县为镇,宋初又改镇为县。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黄河决口,县城由水城屯迁明灵寨即现址)。
清平县的介绍
清平,前汉置县,县城设在水城屯,曾名厝县、贝邱县、甘陵县、清河县、清阳县、清平县。隋朝大业间(605-617年)废清平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又置清平县。后唐改县为镇,宋初又改镇为县。
清平县城遗址为高唐县文物保护单位。清平县城遗址年代为宋,位于高唐清平镇清平村。2008年5月,清平县城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洪武初年置清平堡,二十年(1389)置清平长官司,三十年(1397)改为清平卫。明弘治七年五月(1494)置清平县,隶都匀府。
明朝崇祯年间贵州都有些什么县
1、贵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析贵州宣慰司于程番长官司置程番府,属布政司;隆庆二年(1568)徙治贵州宣慰司城;三年(1569)更名贵阳府,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置贵阳府。新贵县:倚郭[城西偏]。
2、息烽县属于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名“息烽”是由明朝崇祯皇帝取“平息烽火”之意赐名而得,素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誉。地处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贵阳生态保护发展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上。
3、息烽县,贵州省贵阳市辖县,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市播州区、毕节市金沙县相望。息烽县名“息烽”是由明朝崇祯皇帝取“平息烽火”之意赐名而得,素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誉。
4、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后,正式改名为土城。清代设土城里,隶仁怀直隶厅。民国三年(1914)改设土城区,属赤水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改名“和滋新镇”。1950年更名土城镇(属土城区),1965年11月划归习水县管辖。
5、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
6、明朝贵州思南府水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举人。历任华阳(四川成都)知县、和州(安徽和县)知州、高州府(广东茂名)同知、化州知府、南京户部郎、韶州知府、广东副使、云南左参议等。
明代贵州清平卫现今什么地方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城西南部。清平镇距今2200多年,历史文脉、遗留历史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富。“恢复千年古镇风貌、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的科学定位是掌控好千年古镇开发的“方向盘”。
清平县:洪武二十二年(1389)置清平长官司,来属平越卫,三十年(1397)改属清平卫,弘治七年(1494)改置清平县,来属麻哈州,后改属独山州。合江洲陈蒙烂土长官司:元为定云府及所属合江州、陈蒙州。
杨文骢(1596年—1646年),字龙友,贵州人,明代画家。流寓金陵(今南京)。万历四十七年(1619)举人,六次会试不中,崇祯七年(1634)选为华亭县教谕,后迁青田、江宁、永嘉等知县。为御史詹兆恒参劾被夺官。
孙应鳌明代著名思想家(1527-1586) 生平简介 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溢文恭,明朝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学者、诗人、教育家和贵州教育的先驱。自幼聪颖,好学上进,喜读诗文,善作文章。
凯里:凯里市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位于中国贵州东部,是中国贵州省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经济区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是中国贵州省主要中心城市之一。
今麻江县)县地。明洪武初年置清平堡,二十年(1389)置清平长官司,三十年(1397)改为清平卫。明弘治七年五月(1494)置清平县,隶都匀府。
清平镇的历史沿革
北宋为新民镇,元丰年间(1078~1085),缘镇后数十仞的危崖上建有清明寺,清初谐音为清平寺,民国废场设乡,乡以寺名。
隋初复置,开皇十六年(595)改为清平县,属清河郡,故治在今临清市城东20千米水城屯村。宋元丰四年(1081)因漯河决城毁,治所迁至明灵寨即今高唐县清平镇。明、清皆属东昌府。
清平县城遗址年代为宋,位于高唐清平镇清平村。2008年5月,清平县城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初为北元占据,洪武廿一年(1388年),明将蓝玉攻克应昌,更名清平镇,由大宁都司应昌卫管辖。后属兀良哈三卫之朵颜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