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聊聊蜀国的封疆大吏-管政务的郡守之战事频繁的汉中各郡
  • 2、三国时代的魏兴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 3、百家姓里有姓“望”的吗?
  • 4、三国时期,荆州下辖几个郡?
  • 5、三国一个郡有多大
  • 6、湖北省十堰市勋县历史情况

聊聊蜀国的封疆大吏-管政务的郡守之战事频繁的汉中各郡

在当时的社会,郡县制是主要的政治制度,郡守即相当于封疆大吏了,下面分别介绍下汉中的这几个郡以及郡守情况。

吕乂之后的广汉太守有可能是何祗,也可能是罗蒙,这二人应该是就在诸葛亮死后,分别担任过广汉太守。 何祗是诸葛亮亲自考察过的人,当过县令,汶山太守,广汉太守,犍为太守等。

巴西郡,还有从巴郡分出来的涪陵郡、巴东郡,以及从巴西分出来的宕渠郡。 巴中的这五个郡在蜀汉前期,重要性非凡,到了刘备去世后,和吴国修好,没有了战事,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三国时代的魏兴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1、魏兴郡,三国魏置。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取“曹魏兴盛”之意,改西城郡置,属荆州。相当今陕西安康市;湖北郧县、郧西二县地。望采纳。

2、荆州:南阳、南乡、义阳、江夏、襄阳、魏兴、新城、上庸等八郡65县属魏地;南郡、宜都、建平、武昌、蕲春、武陵、天门、长沙、衡阳、湘东、零陵、营阳、始安、邵陵、贵阳、始兴等十六郡102县属吴地。

3、河南省洛阳市,吴国的都城不在苏州,在南京。魏国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4、魏国就是现在的北方地区,蜀国就是位于西南地区,东吴就是位于东南地区。

5、三国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在河南省西部,四川成都,江苏南京。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

6、荆州:襄阳、长沙、江陵、武陵、零陵、桂阳、江夏、南阳(宛城)、新野、魏兴(西城)、上庸、南乡、新城。

百家姓里有姓“望”的吗?

姜尚的后裔子孙万万千千,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举世称号“太公望”为姓氏者,曾一度称太公氏,传说,后在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公元前976~前922年),太公氏皆谦而改称为望氏,读音作wàng(ㄨㄤˋ),世代相传至今,是为齐鲁望氏。

有声望的氏族。《新唐书·李义琰传》:“ 李义琰 , 魏州 昌乐 人,其先出 陇西 望姓。”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唐 人尚氏族,推姓显于一郡者,谓之望姓,如 清河 张 、 天水 赵 之类。

望 望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地区。(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这个姓氏源自姜太公。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师尚父,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武王伐纣兴周,并创建齐国。

姓望的解释姓氏 郡望。 唐 张鷟 《游仙窟》 :“仆因问曰:‘主人姓望何处?夫主何在?’ 十娘 答曰:‘儿是 清河 崔公 之末孙。

三国时期,荆州下辖几个郡?

1、三国时的荆州有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2、荆南四郡位于长江以南,归属于东汉十三州之一,荆州下属的四个郡,总面积差不多有40万平方公里,当时的人口差不多是15万户60多万人。其中长沙郡在西汉时期的建制为“长沙国”。

3、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 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

4、汉末三国时的荆州,是当时天下的大州之一,除了益州,地盘最大的也许就是荆州了,当时,刘表在时,荆州大约有七个郡,分别为南阳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

5、东汉荆州原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赤壁之战后,原先短暂领有荆州的曹操只保住了荆州北部南阳郡与南郡的一部分,而中南部被刘备和孙权势力瓜分。

三国一个郡有多大

1、现在省级别的包括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大概有三十几个,三国大概有14个州。如果仅从行政级别上划分的话,郡和现在的市应该是相等的,如果从面积上讲的话,可能比现在的市的面积要大。

2、郡,比县大,划制一如现在省下的市。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

3、辖境相当于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部分,面积约为40多万平方公里。东汉时期荆州原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湖北省十堰市勋县历史情况

今十堰市城区原为郧县的一部分,是随中国二汽落户此地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城市。1967年划郧县的十堰、黄龙两区和茶店区的茅坪公社成立十堰办事处,1969年成立县级十堰市,1973年将十堰市升为地级市。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年 ) ,设立郧阳府,府治郧县,辖郧县、房县、竹山、竹溪、上津和保康 6 县 ( 后改上津县为郧西县,将保康县划归襄阳府。

十堰市历史简介: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民国36年(1947年)12月30日,郧县城解放,时属豫陕鄂第四专署(两郧专署)。1950年3月,划归湖北省建制,隶属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1952年12月,郧阳、襄阳专署合并,郧县改属襄阳专署所辖。

十堰市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十堰市在商、周属绞、庸国;战国时属楚国;秦汉时属汉中郡长利县;东汉、魏时属锡县;唐、宋时属武当郡郧乡县;元代始设郧县。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