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歌圩节是为了纪念谁
  • 2、歌圩名词解释
  • 3、壮族歌圩是什么?
  • 4、壮族歌圩的主要内容

歌圩节是为了纪念谁

1、歌圩节是为了纪念黄帝,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2、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3、三月三,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4、三月三也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5、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歌圩名词解释

1、三月三歌节名词解释:亦称歌仙节,古称浪花歌。壮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壮族各地民间。届时,各地多举办歌圩或歌会,进行对歌比赛。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盛装,用荷叶、箬竹叶包着五色糯米饭、彩蛋去赶歌圩,赴歌会,参加对歌比赛。

2、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3、如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南地区的竹楼,北方的四合院,以及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浴佛节,侗族的花炮节,彝族的火把节,壮族的歌圩等等。

4、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等。

5、A、歌圩 B、耍歌堂 C、三月街 D、花儿会 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

壮族歌圩是什么?

壮族人民会定期举行唱山歌会,称为歌圩,壮语叫“窝埠坡”。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但大体上春秋二季为最盛。

歌圩的意思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所举行的节日性的聚会歌唱活动。

歌圩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

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歌圩节亦称三月三歌节。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

歌圩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壮族歌圩的主要内容

1、壮族歌圩是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壮语称为圩欢、圩逢、笼峒、窝坡等。凡是壮族较大的聚居区都有歌圩,举办歌圩的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

2、壮族三月三歌圩节还流行一种传统项目叫抢花炮。节日中花炮被发射腾空而起,传说能抢到花炮的人会幸福、幸运一生,于是人们都争抢花炮。

3、壮族主要有以下形式:节日性歌圩,一般在农历正月至五月,秋季的九月间的节日里举行;临场性歌圩,在劳动场所、圩市、婚娶之时歌唱;竞赛性歌圩,包括放球、还球歌圩、庙会赛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