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满汉全席”一词的由来
  • 2、《满汉全席2004》百度云无删减完整版在线观看,徐峥主演的
  • 3、满汉全席是哪个朝代的
  • 4、满汉全席是什么意思?
  • 5、满汉全席有哪些菜?
  • 6、满汉全席的由来

“满汉全席”一词的由来

满 汉 全 席

——中国烹饪文化的瑰宝

满汉全席是兴起于清代的一种大型宴席,是满菜与汉菜相结合而形成的精华也是中国宴席菜的集大成者和佼佼者。

它具有礼仪隆重、用料华贵、菜点繁多、技艺精湛等风格与特点,在中国烹饪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中国古代烹饪文化中的一项宝贵遗产。

清代帝王不仅在清宫举行各种形式的宫廷宴,而且还兴师动众,频繁出巡,铺张扬厉,豪华奢靡;所进饮食,取精用宏,争齐斗胜,无穷无尽。

这为满汉全席的社会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清代,到康熙后期,皇室的奢华之风渐盛,至康熙帝的60寿辰,宫廷首开千叟宴,康熙在 3月25日和27日两次宴赏老,先后有65岁以上的老人2800余人与宴。

相传,康熙在皇宫首尝满汉全席,并亲笔书下“满汉全席”四字,从而确定了满汉全席的地位,在宫廷名噪一时。

到乾隆时,浮华之风大盛。

1751年~1784年,乾隆帝6次南巡,往返行程5800多里地,沿途设行官30处。

为了备御膳之需,七八百头骆驼载茶膳房用具等物品,由京师随带茶房用乳牛75头,膳房用乳羊1000头,预先送往宿迁、镇江等地。

沿途均用济南珍珠泉矿泉水、镇江金山泉水、杭州虎跑泉水等名泉水。

每日御膳,皆山珍海味、飞潜动植、水路八珍,由御橱和各地名橱精烹细调,共乾隆皇帝一人享用。

上行下效,无以附加。

乾隆、嘉庆以后,达官显贵、豪绅巨贾,争逐饮食,沿袭成风。

当时争以高贵的筵席,摆出阔绰的排场,才觉得体面,因此,满汉全席盛行一时。

一席之资,可耗去中人之产。

所用原料,品种繁多,价格昂贵;所制菜肴,造型优美,脍炙人口,使人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满汉全席内又加入了蒙族食品、 *** 菜点、藏族水果,从而使满汉全席成为五族共庆宴,有成联盟宴,席面的豪华、餐具的奢侈、礼节的繁琐、烹调技术的高超,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华贵多彩的大宴。

满汉全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是由那些菜肴组成的?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从文献记载的满汉全席菜单和各地所传的满汉全席菜单来看是大同小异。

虽然在宴席格局和席品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菜式一样。

再用料上,燕窝、鱼翅、海参、鱼肚、驼峰、鹿筋、熊掌、果子狸等水陆八珍基本上为各种满汉全席所共有;在单个菜肴上,烧乳猪、烤鸭、哈尔巴(猪肘)、烤鸡、烤鱼等满席风味菜基本上为各种满汉全席所共有;在面点上,宿盒子、烧麦、蒸饺、蛋糕、包子、片饽饽等也为各种满汉全席所共有。

这些满汉全席所共有的菜肴,亦可称之为最具有满汉全席特征的菜点,从而构成了满汉全席的基本菜式。

满汉全席有一套进餐的程序,现简述如下:

客人来到餐厅后,脱去外衣,先用一个洁净的铜面盆,打来温水,放上洒有花露水的雪白毛巾,请客人洗面。

洗罢,随着奉上一杯沏好的香茗。

一杯过后,接着以四色精美点心和银丝细绵奉客,为之“到奉”。

到奉以后开始茗叙。

随时有专人奉上香茗供客人品饮。

还献上手碟,盛瓜子、榛仁之类,供客人磕食。

每人两碟,对着摆列,谓之“对相”(粤语谓之“手分”)。

这时,客人可以对弈,也可以吟诗作画,并可促膝谈心。

“茗叙”以后,酒席的台子已经摆好。

四生果如鲜橙、柑桔、柚子、苹果摆在台中四周,四京果如倭瓜子、炒杏仁、荔枝干、糖莲子之类也放在四周;四看果(做点缀用)围在周边。

台子上匙、箸、碟、杯及口布,五色纷陈,香气袭人。

台面摆成一个十分好看的图案。

客人入座以后,先把鲜果剖开,去皮献上,然后上冷荤喝酒(酒备多种,任君挑选,以上品花雕为主)。

继以四热荤。

酒过三巡,拇战划拳初罢,上大菜鱼翅,到此,碟碗撤去,重新换过,谓之翻台或清台,然后上香巾揩汉,续上第二道的双拼、热荤,继续猜拳饮酒行令。

歇一会儿,吸一轮香烟,又献一次香巾,然后再上第三道、第四道。

酒尽兴后,门前喝磐(谓之门前清)。

第五道上饭菜、粥、汤。

整桌吃完后,最后用一个精致的小银托盘,盛着牙签、槟榔、蔻仁等备客人选用,并再来一盆洗脸水洗面,叫做“槟水”,宴席即结束。

满汉全席的菜品丰富多彩,一餐不能尽食,所以要分多次进餐。

有分全日进行的,即分午、晚、夜三餐吃;也有分两天两个晚上进餐的;还有分三天作三次吃完的。

日本朋友为了品尝仿膳饭庄的满汉全席,是分作六餐才吃完的。

不过,满汉全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烹调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内容愈来愈丰富,形势愈来愈完善。

目前,北京北海仿膳饭庄已举办过400余席。

这些丰富多彩的满汉全席犹如奇花异卉,盛开在中国烹饪园地,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嘉宾。

北京北海仿膳饭庄是经营宫廷风味菜肴的老字号,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以经营正宗的满汉全席驰名中外。

下面向您介绍一下该店满汉全席的“御宴膳单”。

一、到奉香茗:碧螺春。

二、膳前干果五品:芝麻南糖、怪味桃仁、椒盐腰果、琥珀杏仁、五香大饼。

三、膳前蜜饯五品:京产桃脯、金丝蜜棠、浙东椰条、蜜饯杏脯、原汁板栗。

四、膳前饽饽五品:熊猫祝福、金鸡长鸣、酥盒香脆、黄桥烧饼、仿膳寿桃。

五、前菜:颐和艺拼、珊瑚白菜、五丝黄瓜、姜汁鱼片、蝴蝶虾片、芥末鸭掌、陈皮兔肉、虫草酱鸭。

六、满汉前汤:竹荪报长春。

七、满汉大菜:龙舟大皇桂、巴乾象鼻、昆仑麻鲍、琵琶大虾、一品鹿筋。

八、随上小菜:佛手鱼翅、珠盘献宰、佛手求寿、白扒广肚、凉山麂子、四喜扣肉、猴头双菜、三鲜鸭包、凤眼秋波、炒龙须丝、绣球干贝、翡翠御扇、如意海参、罗汉尚素、沙舟峰顶。

九、宫廷点心六品:豌豆黄、芸豆卷、翡翠糕、和平糕、咖喱卷、小窝头。

十、主食:肉末烧饼。

十一、甜食:五籽哈蟆粥、酱菜四品。

十二、时令水果。

《满汉全席2004》百度云无删减完整版在线观看,徐峥主演的

《满汉全席》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提取码: nug2

导演: 李翰韬

编剧: 杨晓雄、罗卉、李辉、吴九汐

主演: 徐峥、张铁林、张庭、刘希媛、陈继铭、董志华、张曦文、李琦、牛青峰

类型: 剧情、喜剧、古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04

集数: 30

单集片长: 47分钟

又名: Feast

张东官(徐峥 饰)有两个本事,一是变幻莫测鬼斧神工的切菜手艺,一是巧言善辩能尝出人间百味的灵巧舌头。张东官凭借着这两样本事在厨艺界里闯荡,然而却因为并不是真的会做菜而四处碰壁。之后,张东官结识了名为陆美美(张庭 饰)的女子,燃起了想和她一起经营全天下最大酒楼的梦想。

满汉全席是哪个朝代的

满汉全席,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与汉族菜的特殊风味,那么满汉全席是哪个朝代的呢?

1、 满汉全席始于清朝乾隆皇帝。

2、 清初,统治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保留了很多关外的满族传统,招待文武百官的宫中宴席,用的也是纯粹的满洲菜肴。到了顺治、康熙年间,为了照顾汉臣的生活习俗,同时也是为了笼络汉臣的需要,宫廷在宴请大臣时,开始有了满族菜系和汉族菜系的区分。

3、 清初,统治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文化,保留了很多关外的满族传统,招待文武百官的宫中宴席,用的也是纯粹的满洲菜肴。到了顺治、康熙年间,为了照顾汉臣的生活习俗,同时也是为了笼络汉臣的需要,宫廷在宴请大臣时,开始有了满族菜系和汉族菜系的区分。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满汉全席是哪个朝代的全部内容了。

满汉全席是什么意思?

满汉全席指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是集满族与汉族菜点之精华而形成的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华大宴。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坐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独特风格。满汉全席,分为六宴,均以清宫著名大宴命名。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味,搜寻山珍异兽。

全席计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计肴馔三百二十品。合用全套粉彩万寿餐具,配以银器,富贵华丽,用餐环境古雅庄重。席间专请名师奏古乐伴宴,沿典雅遗风,礼仪严谨庄重,承传统美德,侍膳奉敬校宫廷之周,令客人流连忘返。全席食毕,可使人领略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尽享万物之灵之至尊。

满汉全席有哪些菜?

满汉全席的菜名如下: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件儿、卤子鹅、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丝、烩鸭腰、烩鸭条、清拌鸭丝。

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豉鲇鱼、锅烧鲤鱼、烀烂甲鱼、抓炒鲤鱼、抓炒对儿虾、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儿、卤煮寒鸦儿、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熘鱼肚、熘鱼片儿、醋熘肉片儿、烩三鲜、烩白蘑、烩鸽子蛋、炒银丝、烩鳗鱼、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炒竹笋、芙蓉燕菜、炒虾仁儿、烩虾仁儿、烩腰花儿。

烩海参、炒蹄筋儿、锅烧海参、锅烧白菜、炸木耳、炒肝尖儿、桂花翅子、清蒸翅子、炸飞禽。炸汁儿、炸排骨、清蒸江瑶柱、糖熘芡仁米、拌鸡丝、拌肚丝、什锦豆腐、什锦丁儿、糟鸭、糟熘鱼片儿、熘蟹肉、炒蟹肉、烩蟹肉、清拌蟹肉、蒸南瓜、酿倭瓜、炒丝瓜、酿冬瓜.烟鸭掌儿、焖鸭掌儿、焖笋、炝茭白、茄子晒炉肉、鸭羹、蟹肉羹。

鸡血汤、三鲜木樨汤、红丸子、白丸子、南煎丸子、四喜丸子、三鲜丸子、氽丸子、鲜虾丸子、鱼脯丸子、饹炸丸子、豆腐丸子、樱桃肉、马牙肉、米粉肉、一品肉、栗子肉、坛子肉、红焖肉、黄焖肉、酱豆腐肉、晒炉肉、炖肉、黏糊肉、烀肉、扣肉、松肉、罐儿肉、烧肉、大肉、烤肉、白肉、红肘子、白肘子、熏肘子、水晶肘子、蜜蜡肘子。

锅烧肘子、扒肘条、炖羊肉、酱羊肉、烧羊肉、烤羊肉、清羔羊肉、五香羊肉、氽三样儿、爆三样儿、炸卷果儿、烩散丹、烩酸燕儿、烩银丝、烩白杂碎、氽节子、烩节子、炸绣球、三鲜鱼翅、栗子鸡、氽鲤鱼、酱汁鲫鱼、活钻鲤鱼、板鸭、筒子鸡、烩脐肚、烩南荠、爆肚仁儿、盐水肘花儿、锅烧猪蹄儿、拌稂子、炖吊子、烧肝尖儿、烧肥肠儿。

烧心、烧肺、烧紫盖儿、烧连帖、烧宝盖儿、油炸肺、酱瓜丝儿、山鸡丁儿、拌海蜇、龙须菜、炝冬笋、玉兰片、烧鸳鸯、烧鱼头、烧槟子、烧百合、炸豆腐、炸面筋、炸软巾、糖熘饹儿、拔丝山药、糖焖莲子、酿山药、杏仁儿酪、小炒螃蟹、氽大甲、炒荤素儿、什锦葛仙米、鳎目鱼、八代鱼、海鲫鱼、黄花鱼、鲥鱼、带鱼、扒海参、扒燕窝、扒鸡腿儿。

扒鸡块儿、扒肉、扒面筋、扒三样儿、油泼肉、酱泼肉、炒虾黄、熘蟹黄、炒子蟹、炸子蟹、佛手海参、炸烹儿、炒芡子米、奶汤、翅子汤、三丝汤、熏斑鸠、卤斑鸠、海白米、烩腰丁儿、火烧茨菰、炸鹿尾儿、焖鱼头、拌皮渣儿、氽肥肠儿、炸紫盖儿、鸡丝豆苗、十二台菜、汤羊、鹿肉、驼峰、鹿大哈、插根儿、炸花件儿,清拌粉皮儿、炝莴笋。

烹芽韭、木樨菜、烹丁香、烹大肉、烹白肉、麻辣野鸡、烩酸蕾、熘脊髓、咸肉丝儿、白肉丝儿、荸荠一品锅、素炝春不老、清焖莲子、酸黄菜、烧萝卜、脂油雪花儿菜、烩银耳、炒银枝儿、八宝榛子酱、黄鱼锅子、白菜锅子、什锦锅子、汤圆锅子、菊花锅子、杂烩锅子、煮饽饽锅子、肉丁辣酱、炒肉丝、炒肉片儿、烩酸菜、烩白菜、烩豌豆、焖扁豆、氽毛豆、炒豇豆,外加腌苤蓝丝儿。

拓展资料

满汉全席,清朝时期宫廷盛宴。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与汉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和最高境界。

满汉全席原是清代宫廷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做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种(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满汉全席的由来

分类: 生活 美食/烹饪

问题描述:

是108道菜吗?

解析:

※ 满汉全席的由来

“满汉全席”系官场筵席,始于清代,然正史阙佚,仅一些笔记文集有录,名日:“满汉席”、“满汉大菜)。最初,官场中宴请嘉宾,先吃满菜席,再上汉菜席,谓之“翻台”,盖宾客中有满族和汉族,以适应不同饮食习惯之故。而“翻台”的结果,致使制作满席和汉席的厨师间相互展开竞赛,并汲取对方所长,以求席桌更为精美,嗣后,人们遂将两席的馔肴去芜存精拼一席,故有“满汉全席”之名。

“满汉全席”规模庞大,莱肴丰盛,制作程序复杂,工艺颇为考究。该席桌博采烧烤、燕菜、鲍鱼、海参、鱼翅等高级席之精华;襄括点心中油、烫、酥、仔、生、发等六种面性;施展立、飘、剖、片等二十余种刀法;汇聚蒸、炒、烧、炖、烤、煮等烹技;辅助以冷碟中桥形、扇面、梭子背、一顺风、一匹瓦、城墙垛等十数种镶法;衬垫以规格齐全、形状各异的碗、盏、盘、碟等餐具于一席,可谓集烹饪技艺之大成。豪华甚至奢侈的“满汉全席”虽不宜照搬,但其烹饪与接待技艺,却可以借鉴。

清代,凡遇国家喜庆大典,钦差出巡或督抚莅临时,每用“满汉全席”,故各省均有“满汉至席”流传。因各地物产、凤味和制作方法不同而席单内容有所变化,但各地均选最为上品菜肴入席则是一致的。丰盛的“满汉全席”计菜108种(亦有多达200余种),次等席亦有数十种。

由于“满汉全席”为首场较为隆重丰盛的筵席,其规格等级、排场礼仪格外讲究。凡宾客至,即奏细乐示迎,赓即奉上“到堂点”款待。待宾客到齐,则由主客请各位宾客“更衣”或换便服入席。所设席桌顺序及入席先后,一律按职位顶戴、朝珠公服而足,待役人员分别恭立席后,职司各位大人的饮食情况,随时示意位列下席的府县官员敬酒上菜。自入席至食毕“糖碗”,将上“八大菜”前换一次“台面”;食至“八中碗”的“全丝山药”菜时,上“茶点”;待“八大菜”上到第六菜时,又上“中点”;“八大菜”上齐后,再上“席点”(其中“桐州软饼”、“芝麻烧饼”不上)。食过后,又换一次“台面”,由位居下席的府县官员依次到各席请大人“升位”,把席面抬出,重新更换桌面安好;又由府县官员依次请各位大人“得住”(所谓“升位”、“得位”,乃清代宫场中比喻“升官”、“得官”的吉利话)。坐定之后,上“烧烤”的同时,上“桐州软饼”、“芝麻烧饼”;食毕点心,又再换一次“台面”,仍由下席官员请各位大人“升位”、“得位”,直至席终。

全席过程中要换“台面”三次,碗盏家什三套。席桌所用餐具均系名瓷、形状规格亦极为考究。大件瓷器须做成鸡、鸭、鱼……各种形状,又称之为“船”。鸡形者盛鸡、鱼形者盛鱼……谓之鸡船、鱼船··盛甜味羹汤等,采用锡制的“水套子”,系内外两层,内层盛羹汤,外层装沸水,以保汤之热度。

清成丰末年(公元1861年),满族人关正兴在成都棉花街创办“正兴国”筵席馆。关氏本人精于烹饪,颇承古制,且有数名享有信誉的满族、汉族师傅主厨,又承办过几次“满汉全席”,故“正兴国”在四川亦颇有名气。据清傅崇榘《成都通览》记载:“席面之讲究者,只宜(疑“关”之音误)‘正兴国’一处,因其主人素来收藏古器甚多,故官场上席均照顾之。其瓷盘瓷碗,古色斑驳,菜一讲究,汤味甚佳,所谓排场好而派头高也。”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7年〕,年仅十三岁的成都人蓝光鉴入“正兴国”习技,拜师于满族著名厨师贵成门下。是时,尚盛行科举制度,每当科考完毕,主考出闱,地方官员为慰劳主考大人选拔天下奇才之功,均设盛宴酬谢。在成都,府县官员多以“满汉全席”盛邀,且多委托“正兴园”筹办。辛亥革命前夕,清朝 *** 濒临垮台,“正兴园”亦闭门歇业。在此期间,蓝光鉴老师先后三次操办宴请主考大人的“满汉全席”。

本书所附“满汉全席”菜单,系成都“荣乐园”创办人,原四川医学院营养保健系蓝光鉴老师,及其嫡传弟子孔道生,张松云二位师傅几经商拟,反复研究所定。他们根据成都的情况和川味作法,对每种菜都仔细考虑,再三辨析,从颜色、口味、形式、摆法上予以协调,避免雷同。例如“八大菜”中燕菜用清汤、鱼翅用红烧、冬菇鸡用奶奶;各种点心分别情况采用烫面(如桐州软饼)、油酥面(如芝麻烧饼)等不同面型;冷碟中的对镶设计等等,都经过细心比较、斟酌,再加以补充修订,方统一用料名称再定。

满 汉 全 席 菜 单

手碟: 瓜杏子碟

四冷碟: 宣威火腿 芦黄谷笋对镶 榨板羊羔 冻子鸡丝对镶

红卤鸽脯 酱汁豆筋对镶 填桶鸭片 南糟螃蟹对镶

四朝摆: 金川雪梨两盘 珍拢佛手两盘

四蜜饯: 金丝蜜枣镶雪梨片 蜜寿星桔镶鲜茨菰

蜜汁樱桃镶洞庭枇把 安汁橄揽镇白毛广柑

四蜜碗: 冰糖银耳 湘莲羹 广荔枝羹 哈士蟆羹

四热碟: 金钱鸡塔 香花肚丝 锅贴鱼片 炸田鸡腿

八中碗: 芥菜春笋 奶汤鲍鱼 鸭腰蜇头 蝴蝶海参

罐耳子鸡 蟹黄银杏 翡翠虾仁 金丝山药

八大莱: 清汤鸽蛋燕菜 鱼翅烧乌鸡白

红烧南边填鸭 烧扬州大鱼

冬菇子鸡 玻璃鱿鱼 棋盘鱼肚 火腿菜心

四红: 叉烧奶猪 叉烧火腿 叉烧大鱼 叉烧填鸭

四白: 佛座子 箭头鸡 哈尔粑 项圈肉

到堂点: 奶皮如意卷 冰汁杏闹汤

中点: 五仁慈油饼 虾仁米粉汤 喇嘛糯米糕

席点: 芥菜烧麦 芝麻烧饼 桐州软饼 窝丝油糕 鲜茨菰饼

茶点: 水晶包子 玫瑰棋饼 八大杏仁茶

随饭菜: 耳脍火腿丝 野鸡雪里红 豆芽炒鸭丝 香菇建兰菜

饭: 蚕豆香谷米饭 菜蕊稀饭

甜小菜: 虾瓜、酱瓜对镶(缺)

注:以上菜名不是绝对的.视时节转移可以掉换.如春末无冬笋时可用春笋代替,但某单样数则是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