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路线图
本文阅读简介:
- 1、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
- 2、六出祁山什么意思 六出祁山的含义
- 3、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现在的哪里
- 4、六出祁山是什么意思
- 5、六出祁山出自我国那个古典名著
- 6、六出祁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
六出祁山 典故 通常是指诸葛亮的 故事 ,在 三国 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出兵向北讨伐魏国,人们将这一 军事 行动称作是“六出祁山”。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六出祁山典故介绍
这个典故并不是出自于正史的《三国传》,而是出自小说家编写的《三国演义》,由于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大,六出祁山这一典故就被流传下来了。那么究竟是哪六次出兵呢?
首先第一次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的时候,派赵云作为疑兵,自己率领主力军攻打祁山,但是由于马谡的原因,这次行动失败了,只好退回汉中。第二次,同年的冬天,陆逊在石亭这个地方打败了曹休,诸葛亮趁机包围陈仓,也就是陕西宝鸡的西南地区,但是由于作战时间长,魏军的援军赶到了,所以又失败了。
第三次是第二年,诸葛亮攻打魏国,占领了武都和阳平。第四次是两年后的建兴九年,诸葛亮对战司马懿包围祁山,但是由于刘禅听信谣言,下令其退兵,诸葛亮不得不遗憾退兵。第五次是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领了10万大军,联合吴军想要攻打魏国,但是由于吴军败退,诸葛亮计划流产,这次战争也失败了。最后一次是蜀军进军魏国,但是并非诸葛亮带领,然而,后世的人将这六次合在一起,称作是“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典故无论真相如何,但是这些战争的结果都是失败的,无论是诸葛亮用人的原因,还是说盟友的原因,总之,诸葛亮六次出兵攻打魏国均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这也是这个谋略家一生的遗憾。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怎么样的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和蜀国将官制定的,他六出祁山是为了北伐中原,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先派赵云在斜谷佯攻眉县,然后他亲自带兵向祁山方向进攻,攻占了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县。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中,第二次是经由散关的。诸葛亮趁着陆逊打败曹休的机会,带兵出散关,包围陈仓,攻城二十余天,但是并没有攻下城池。诸葛亮三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率军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军后,诸葛亮留兵驻守,然后回师汉中。诸葛亮四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在岐山的斜谷、子午谷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知道蜀军没有多少粮食,就凭险据守,不出战。诸葛亮使用退兵的方法引诱司马懿,司马懿非常谨慎,没有中计。但是诸葛亮在回军途中用伏兵杀死了魏国名将张郃。
诸葛亮五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沿子午谷出祁山,然后攻击魏国的上封,司马懿率兵赶来援救。诸葛亮运用木牛运输粮食,使得蜀军在山间作战的时候可以得到粮食供应。但是由于司马懿拒战,诸葛亮没有多少收获。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路线是: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眉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扎营。但是诸葛亮由于过度操劳,在八月间去世。这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诸葛亮死后,姜维带兵退回汉中。
历史 上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 成功
诸葛亮六出祁山很显然失败了,但是后来的军事理论学家和 历史学 家对于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都没成功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才缺乏后继无人,因为战场上仅靠诸葛亮一个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更多的后继力量。
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前线总指挥无人,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人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诸葛亮的统治时期,人才匮乏,没有涌现出优秀的作战将领,也没有人能接替诸葛亮的位置,虽然手底下几个将军都是比较能征善战的,但是魏延杨怡等几个人都没有太高的军事指挥才能,不能够统领大局,也不能收买人心,诸葛亮对他们不是很放心。
诸葛亮六出祁山为何没有成功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后来人关心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这个原因非常复杂,除了后继无人之外,还因为蜀国和魏国的客观实力差的太远。因为当时根据历史学家的估计,蜀国是三个国家中比较强盛的,但是魏国的总人口达到了500万,而蜀国的总人口还不到魏国总人口的一半,所以诸葛亮能够调动的军费和兵力也是很有限的,不能够跟曹魏政权硬碰硬,诸葛亮六出祁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客观估计到形势,以卵击石。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诸葛亮自身的主观原因,因为诸葛亮六出祁山过程中曾经下达过很多没有传达到位的军事政令,诸葛亮的治理边防 措施 不力,使得前线军需供给不济,往往有粮食的时候便攻打,没有粮食的时候便会招来手下人的普遍反抗,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太得人心,没有得到大部分军事将领的支持,使得六出祁山失败的种子从一开始早已种下。
猜你喜欢:
1. 诸葛亮怎么死的
2.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3. 诸葛亮的人物事迹介绍
4. 诸葛亮与他妻子的故事
5. 描写诸葛亮的优秀作文
六出祁山什么意思 六出祁山的含义
1、六出祁山,汉语成语,拼音是liù chū qí shān,意思是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相传公元228-234年,诸葛亮六次出祁山(今甘肃礼县东)攻击曹魏,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实际上,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出自《三国演义》。
2、《儿女英雄传》第八八回: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 祁山 。
3、相声《歪批三国》:甲:诸葛亮 三出 祁山 。乙:唉,六出祁山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现在的哪里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现在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西起北岈(今平泉大堡子山),东至卤城(今盐官镇),因地扼蜀陇咽喉;势控攻守要冲,所以成为当时魏蜀必争之地。
诸葛亮与祁山
自从诸葛亮从卧龙岗“下山”跟随刘备之后,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对时局的出色把握,一路带领蜀汉政权高歌猛进,历经多次战斗之后,终于获取了和曹魏、东吴三足鼎立的资格。在诸葛亮眼中,若想匡扶汉室,曹魏必须铲除,所以,在蜀汉政权得到确立后。
他便开始组织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而几乎每一次出兵,他都必经祁山,在诸葛亮的一生中,他曾六出祁山。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历史上称诸葛亮“六出祁山”,但真正出兵攻打祁山,其实只有两次。
第一次是北伐初期,当时,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曹丕之子曹叡刚刚继位。诸葛亮深知,曹丕虽然昏庸,但其手段绝不亚于其父曹操,所以在曹丕在位期间,一向稳重的诸葛亮并未进行大规模北伐。
但现在却不同了,曹叡刚继位,曹魏政局不稳,正是伐魏的大好时机,于是,诸葛亮迅速组织蜀汉军出击,攻打祁山,以期获得先机。第二次攻打祁山发生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过程中,这一次北伐耗尽了诸葛亮的心血,最后,诸葛亮也命陨于此。
六出祁山是什么意思
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从祁山出兵伐魏仅有两次,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决策,是贯彻落实《隆中对》策,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成霸业的正确军事举措和重要战略方针,有其重要战略意义。
参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儿女英雄传》第八十八回:“早知道三分鼎足,尽痴心六出祁山。”相声《歪批三国》:“甲:‘诸葛亮三出祁山。’乙:‘唉,“六出 祁山”。’”
六出祁山出自我国那个古典名著
“六出祁山”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六出祁山
一出祁山 228年,诸葛亮47岁
收姜维 马谡失街亭
二出岐山228年
遇到郝昭守陈仓,无法突进。退兵时斩魏国勇将王双
三出岐山229年,诸葛亮48岁
东吴孙权称帝。郝昭病重,诸葛出兵,写信气死郝昭,占领阴平、武都,遇到一个月大雨,与司马懿相持后退兵。张苞摔落悬崖而死。
四出祁山230年,诸葛亮49岁
司马懿、曹真、郭淮三路大军伐蜀。
五处祁山231年,诸葛亮50岁
遇司马懿坚守城池。蜀汉兵多粮少,想要速战而不得。李严督粮逾期,放谣言说丞相要自立,于是刘禅下诏招孔明回成都,于退兵途中杀张郃。
六出祁山234年,诸葛亮53岁
孔明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分兵屯田,准备打持久战。同时与东吴约定一道攻魏。五月吴国出兵,大败退兵。诸葛亮积劳成疾,命丧五丈原。临终留计斩杀魏延。
出师未捷身先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