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证 寒证舌诊表现
本文阅读简介:
- 1、寒的症状有哪些
- 2、中医怎么从寒、热辨证论治?
- 3、寒证与热证如何鉴别
- 4、寒证与热证的关系有那些
- 5、寒证、寒湿证是什么?
- 6、内热外寒的症状有哪些
寒的症状有哪些
寒性体质表现为:不常喝水不会觉得口渴,常觉得精神虚弱且容易疲劳,脸色苍白、唇色淡,怕冷、怕吹风、手脚冰冷,喜欢喝热饮、吃热食、常腹泻、常小便且颜色淡。
轻度体寒症状 如果患者只是轻度体寒,就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以及面色暗淡等不良症状,而且会变得容易感冒,感冒之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好转。
四肢无力。当体内有寒的时候,人体的水气很难排除,容易滞留在四肢,于是四肢就会出现浮肿的现象,当四肢浮肿的时候就会沉重,所以也就会出现无力之感。女性痛经。
中医怎么从寒、热辨证论治?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
中医中药都是从实践中发展总结出来的。药性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来分别。寒凉与温热相对立,而寒与凉、温与热则分别具有共同性;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根据各人体质选择食物。如身体内寒气较重、气血两亏的虚弱之人,要不分季节多吃温热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洋葱、韭菜、生姜等,这样身体才会产热,使机能兴奋、增加活力,血脉畅通。配合气候变化选择食物。
说到食物属性,中医有所谓“四气”,这是指食物进入体内,会产生“寒、热、温、冷”的作用,如果不温不热,不寒也不凉,则归属于“平”性,而每种水果,都有其属性,一般分为“温热”、“寒凉”、“甘平”三类。
寒证与热证如何鉴别
寒证与热证可以通过症状以及体征来进行鉴别。寒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因为寒主收引,容易侵袭人体的关节,所以很容易出现关节疼痛的现象,并且这种疼痛以冷痛为主,喜温,得温痛减。
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是用以概括机体阴阳盛衰的两类证候,一般地说,寒证是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表现的证候,热证是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表现的证候。所谓“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风寒犯肺:常见的症状有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咽痒,且咽痒就想咳嗽,怕冷比较重,发热比较轻,咳嗽时咳白稀痰,痰中或者夹有少许的泡沫,还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一般属于风寒犯肺引起来的风寒感冒。
一般来说,辨别表寒证与表热证,是以恶寒发热的轻重和舌象脉象为依据。其中,表寒证是以恶寒为主,疼痛比较明显,无汗。表热证以发热为主,咽喉红肿疼痛是其特点。
第一, 寒证的反应往往自感不明显,而且现在的人因为思虑操劳紧张熬夜,身体消耗大,阴寒的比较多,所以可以用排除法,只要没有热证反应,服用去火的药就要谨慎 。
可以从临床表现来区分。寒证多表现为舌淡红,舌苔白,恶寒。热证多表现为面红,舌苔黄腻,脉洪大。
寒证与热证的关系有那些
1、寒证和热证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它们既可以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征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征化寒。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危重阶段,有时还会出现假寒或假热的现象。
2、寒、热是指病症的两种不同性质。辨明寒证、热证,是治疗时用寒药热药之依据。一般应综合病人口渴和二便情况、四肢冷热、舌质、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加以辨别。
3、寒证和热证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它们既可以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征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征化寒。
4、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
5、”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寒证、寒湿证是什么?
1、寒湿证:(1)感受寒湿之邪,气血运行受阻,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的证候;(2)寒湿内困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的证候。
2、湿热与寒湿都有湿邪的表现,其最主要的区别是湿热伴有热证表现,而寒湿伴有寒证表现。此外,二者在面色、舌象、二便、关节疼痛的性质等方面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3、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内热外寒的症状有哪些
问题一:内热外寒的症状 中医有一个理论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所以有时候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 阳虚生外寒,这样的人面色比较虚白,比较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汤薄。
问题一:上热下寒体质与外寒内热体质有什么区别吗 病情分析: 有区别的。上热下寒多表现为口干、口苦、咽痛等上热症状和腹冷、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下寒症状。
内寒外热临床上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的表热症,可见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四肢不温的里寒证。
里热已盛[1]。参见表寒里热:表寒里热为证候名[3]。表有寒里有热的证候[3]。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本有内热,又感寒邪之证[3]。多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又伴见烦躁口渴、便秘等[3]。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