牂牁郡(牂牁郡毋敛怎么读)
本文阅读简介:
- 1、三国时期牂牁郡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 2、牂牁怎么读?
- 3、贵州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贵州的土地在历史上是怎么划定的?
- 4、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什么郡?
- 5、贵州的贵阳在三国时期属于哪个州,哪个郡,哪个县
- 6、牂牁郡的介绍
三国时期牂牁郡是现在的哪些地方?
1、三国时蜀国牂牁郡治且兰(今贵州凯里西北)。领7县:且兰、毋敛、广谈、鄨县、平邑、夜郎、谈指。牂牁郡管辖今贵州南部及周边地区。牂牁郡 治兰且(今贵州贵定附近、或凯里附近、或安顺附近)。
2、牂牁郡 治且兰(今贵州贵定县东)。 领16县:且兰、毋敛、鄨县、平夷、夜郎、淡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毋单、甸町、宛温、镡封、进乘、西随。 益州郡 治滇池(今云南橙江晋城)。
3、三国时期益州辖汉中、巴郡、广汉、蜀郡、犍为、越巂、牂牁、益州八郡三属国98县3道。约於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
牂牁怎么读?
牂牁读音 zāng kē,牂牁指汉代的牂牁郡,遗址位于今贵州省东南的黔东南自治州的最西北的黄平县的旧州镇。
“牂牁”读作:zāng kē (审核老师这两个字转不了田字格试过好多遍了)【解释】“牂牁”同“牂柯”,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缆绳的木桩。牂:【读音】zāng 【解释】(1)母羊。(2)古水名,在今中国贵州省。
牂牁读音(zāng kē)。古地名:指夜郎区域之前的古国。也指汉代的牂牁郡,遗址位于今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水名:古指贵州的乌江,后来指贵州六盘水的牂牁江。
[zāng kē]西南地区小国之名。晋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 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将军庄蹻,泝沅水出 且兰以伐夜郎,植牂柯系舡……因名且兰为牂牁国。”古水名和古地名。
贵州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贵州的土地在历史上是怎么划定的?
1、一方面,明朝承认四大土司的地位,设置了思州、思南、播州和贵州四大宣慰司(田氏土司分裂为了思州和思南两部分,而水东和水西合并为贵州宣慰司);一方面又在黔中大规模的屯兵,不断压缩土司的生存空间。
2、“贵州”名称,始于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
3、而后到了宋朝,矩州当时是掌握在土著首领普贵的手中,而后普贵投降于大宋,于是此地之后也就被命名为了“贵州”。“惟尔贵州,远在要荒”,这也是贵州此名最早有所记载的记录了。
4、春秋时期,今贵阳属柯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
5、宋朝的时候,贵州的区域有所改变,这个时候开始有了贵州这个名字,只不过区域不大,只限于贵阳一带,直到了元朝的时候,贵州才有了自己地位,被确立为省份。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什么郡?
元鼎六年(前111)春,汉军俘南越王建德、相吕嘉,南越亡。汉于其地置南海、苍梧、郁林等9郡。夜郎侯先前依附南越,汉平定南越后转而朝汉,武帝封他为夜郎王。西夷冉、駹之属皆震恐,请求臣服汉朝。
主要是牂柯郡。《汉书·地理志》:牂柯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同亭。有柱蒲关。属益州。户二万四千二百一十九,口十五万三千三百六十。县十七:故且兰,沅水东南至益阳入江,过郡二,行二千五百三十里。
夜郎,古县名,唐朝夜郎县城遗址,位于现贵州省桐梓县城北48公里的夜郎镇,东距210国道新站镇10公里。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夜郎县于此,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废,夜郎县前后存在478年。
贵州的贵阳在三国时期属于哪个州,哪个郡,哪个县
在赤壁之战后,刘备攻取荆南4郡中就有个贵阳,当时的太守时赵范,这样看来的话,三国时期的贵阳应该是归属于荆州。
贵州在三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蜀国,很小一部分属于东吴。但贵州实际情况特殊,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自治的。
三国时,西南大部地区为蜀汉政权所占有。贵州属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
三国时,西南大部地区蜀汉政权占有。贵州属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两晋南北朝,今贵州境内,除置牂牁郡外,边远地区又分属朱提、江汉等郡。隋时,在贵州置牂州牂牁郡、明阳郡。
贵州在三国时期叫益州 益州,中国古地名,汉武帝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范围(三国时期)包含今四川(川西部分地区),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牂牁郡的介绍
1、牂牁郡不是汉代中央王朝在贵州地区设立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地方政府。西汉晚期及东汉时代,牂牁郡17县,郡治且兰县。今天的任何一个地方,不可能既是夜郎县治,又是且兰县治,又是牂牁郡治。夜郎县与且兰县,不可得而兼之。
2、牂牁郡管辖今贵州南部及周边地区。牂牁郡 治兰且(今贵州贵定附近、或凯里附近、或安顺附近)。西汉中晚期,贵州北部大部分地区划入牂牁郡管辖。
3、东汉,复为犍为郡。建安二十年(215),废犍为郡,鳖、平夷等隶益州牂牁郡。今县境古属鳖县地。蜀汉建兴三年(228),彝族首领火济受蜀汉封罗甸王,今县境属其辖地,仍属鳖县。
4、牂牁郡治且兰(今贵州贵定县东)。 领16县:且兰、毋敛、鄨县、平夷、夜郎、淡稿、谈指、漏卧、漏江、同并、毋单、甸町、宛温、镡封、进乘、西随。 益州郡治滇池(今云南橙江晋城)。
5、余庆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2)。西晋初,分汉代且兰县地置万寿县,为牂牁郡治,有今余庆县地。历南朝宋、齐、梁、陈,万寿县无变。隋代以万寿县扩置牂牁县,为牂牁州牂牁郡治,今县地在境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