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霍乱,禽霍乱疫苗使用方法
本文阅读简介:
- 1、禽霍乱是怎样发生和流行的?如何预防和治疗?
- 2、禽霍乱有哪些临床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
- 3、如何防治禽霍乱?
- 4、鸡霍乱怎么 治疗?
- 5、禽霍乱怎么治疗
- 6、禽霍乱如何防治?
禽霍乱是怎样发生和流行的?如何预防和治疗?
禽霍乱又名禽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鸡、鸭、鹅、野禽与野鸟都可以感染。
禽霍乱在我国各地区都有发生,南方各省常年流行,北方各省则多呈季节性流行,原因是由于外界条件变化而引起。有的地区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有的以夏末、秋、冬发病较多。病禽和带菌的家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用具、设备、场地等可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狗、飞鸟、甚至人都能成为机械带菌者。昆虫如蝇类、蜱、鸡螨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
禽霍乱的流行与禽舍不卫生、阴雨潮湿、禽群拥挤、气候急剧变化(寒冷或闷热)等不良因素有关。在长途运输中,通风不良,家禽的抵抗力降低,往往造成本病的暴发。禽霍乱的防治措施如下:
(1)依据家禽的生长发育、生理阶段、生产性能、生产条件,合理补饲配合饲料,提供洁净饮水,维持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的抵抗力。
(2)为散养家禽提供舒适的洁净的养殖环境,保持禽舍干燥卫生,定期对禽舍、运动场、用具、设备等进行消毒。
(3)用禽霍乱死菌苗或弱毒菌苗免疫接种家禽,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禽霍乱有多种血清型(类型)。在接种某种菌苗之后,难免还会发生禽霍乱。所以在本病严重发生的地区,在进行免疫接种的同时,应加强卫生消毒、药物防治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4)用链霉素、土霉素、磺胺嘧啶等磺胺类药物及抗血清等治疗禽霍乱,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抗血清的注射量为每只1.0~1.5毫升。
禽霍乱有哪些临床症状?其主要病理变化是什么?
禽霍乱是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本病在我国分布很广。为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仅次于新城疫。
禽霍乱侵害所有的禽类,以鸡鸭最易感,在鸡主要感染青年产蛋鸡,多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禽巴氏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呼吸道中一般不发病,一旦饲养管理不当或气候骤变使鸡体抵抗力下降时即可发病。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潜伏期为2~9天。根据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最急性型 无前驱症状,常见前一天鸡一切正常,次日发现死于笼内。有时见病鸡精神沉郁,倒地挣扎,拍翅抽搐,迅速死亡。病程短者数分钟,长者也不过数小时。此型常见流行初期。以产蛋量高的鸡最常见。
(2)急性型 此型最为常见。病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或将头埋在翅下,体温升高至43~44℃,冠和肉髯常变为青紫色。常有腹泻,粪便或黄、或白、或绿。不食,但口渴增加。呼吸困难,口、鼻分泌物增加,有些病鸡肉髯肿胀,有热痛感。产蛋鸡停止产蛋,有少数病鸡不能站立,最后衰竭,昏迷而死。病程长者1~3天,病死率很高。
(3)慢性型 多由急性不死转变而来,因而多见于流行后期。以慢性肺炎、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肠炎较多见。病鸡鼻孔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眶下窦肿胀,或有结膜炎。喉头积有分泌物,影响呼吸,呼吸时有罗音,经常腹泻,消瘦,精神萎顿,冠苍白。有些病鸡肉髯显著肿胀,以后可能坏死,脱落。有的有关节炎,最常发生于跗关节,也可见翼关节和趾关节,患关节腱鞘炎的病鸡关节肿胀,跛行,病程可拖至1月以上。产蛋长期不能恢复。
各型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最急性型常无特殊病变,有时只见心外膜有少数出血点。
急性型的病变较有特征。病变常见于肝脏、肠道、肾脏、腹膜、心包和心肌。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和腹膜部脂肪常有小点出血,腹膜上常有纤维素性或黄色沉积物。肝肿大,质变脆,呈棕色或棕黄色,表面常有许多灰白色,大头针帽大坏死点。脾一般不见明显变化,或稍肿。肾充血,高度肿大。心脏肿大,发炎、心外膜、心冠脂肪有针头大出血点,心包也发炎变厚,心包内积有多量不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有的含有纤维蛋白。消化道以肌胃和十二指肠出血尤为显著,整个肠道呈卡他性和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含有血液。绝大多数病例在肠系膜上积有干酪样物质。
慢性型的病变因侵害的器官不同而有差异。有些病例可见鼻腔和眶下窦内有多量黏性分泌物,部分气囊内可能有干酪样物质。肺脏可能变硬。关节炎和腱鞘炎的病例可见关节肿大变形,其中有炎性渗出物和干酪样坏死物,公鸡的肉髯肿大,内有干酪性渗出物。有时脱落,母鸡的卵巢明显出血。
一般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结合对病鸡的治疗效果,即可作出较可靠的诊断。但要进一步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
如何防治禽霍乱?
(1)预防措施。本病的预防包括兽医卫生管理、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三个方面。
加强兽医卫生管理:防止发生本病,关键是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卫生制度,防止带菌鸡进入鸡群。引进种禽和苗禽时,必须从无病禽场购买。新购入的家禽,必须施行至少两个星期的隔离饲养。病死家禽全部烧毁或深埋,禽舍、场地和用具彻底消毒,病禽应隔离治疗。各种家禽不要混养,防止病原传入。
药物预防:本病只要作好卫生防疫工作,一般不要进行药物预防,以免长期用药而产生耐药性。当邻近发生禽霍乱使本场鸡群受到威胁时,或者本场曾发生过,并有带菌鸡存在时,在秋末至春初天气骤变、阴雨连绵时,可于每30~40千克饲料中加喹乙醇2.5克,连用3天,必要时间隔2~4周重复一次,杀灭鸡体内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免疫接种:禽霍乱经常发生的地区可用菌苗进行免疫,但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多,最好能掌握当地流行菌株的血清型,选用适合本地的菌苗免疫。常用的菌苗有两类,即弱毒冻干苗和灭活苗。
弱毒冻干苗目前常用的有禽霍乱G190E40弱毒冻干苗和禽霍乱731弱毒冻干苗。禽霍乱G190E40弱毒冻干苗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各种鸡。将冻干苗用20%~25%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每只鸡肌肉注射0.5毫升(含2000万个活菌)。免疫期三个半月。
禽霍乱731弱毒冻干苗适用于2月龄以上的鸡。将冻干苗用20%~25%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皮下注射。剂量为0.5毫升(为每羽鸡的注射液应含5000万个活苗)。第一次注射后5天左右即可产生免疫力。间隙30天重复注射一次,经两次免疫后,免疫期可达4个月以上。
禽霍乱灭活苗因佐剂的不同可分为油乳剂灭活苗、蜂胶灭活菌苗和氢氧化铝菌苗。
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鸡,每只鸡颈部或翅膀内侧皮下注射1毫升,接种14~21天后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禽霍乱蜂胶灭活菌苗:对于1月龄以上的鸡每只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后5~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它适用于2月龄以上的鸡,每只鸡肌肉注射2毫升,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第一次注射后8~10天再注射第二次,剂量与第一次相同。
(2)药物治疗。多种药物对本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有:
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大群用药首选的为氯霉素口服,氯霉素按0.05%~0.1%饮水或者按0.1%~0.3%拌料。也可用土霉素按0.05%~0.15%拌料。连用3~5天,有较好的效果。少数病鸡可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3万单位,每天2~3次,连用2天。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每天1~2次,连用2天。②磺胺类药物。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以及磺胺甲氧嗪均有较好的疗效。磺胺二甲基嘧啶以0.2%混料饲喂;磺胺甲基异噁唑按0.1%~0.2%拌料。③喹诺酮类。环丙沙星以0.005%~0.007%混水饮用,连用3~5天;痢菌净内服每次用量为2.5~5毫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3~5天。
鸡霍乱怎么 治疗?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病。本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属革兰阴性小杆菌,对一般消毒药物的抵抗力不强,在自然干燥的情况下,2~3天内死亡,60℃10分钟即被杀死。在寒冷的冬季,死鸡体内的病菌能够生存2~4个月,埋在土壤中可以生存5个月之久,在粪便中至少存活1个月。鸡、鸭、鹅等家禽和多种野鸟都能感染。饲养管理不良、营养缺乏、长途运输及气候突变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鸡霍乱的传染途径主要是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皮肤创伤也能感染,病鸡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多量病菌,当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时,而散播疫病。犬、猫、飞禽及人能够机械带菌。此外,有些昆虫如苍蝇、蜱虫和螨虫等,也是传播本病的媒介。
(1)临床症状
禽霍乱的潜伏期为4~9天。可以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3种病型。
①最急性型:见于暴发的最初阶段,突然倒地,扑动翅膀即死亡,有的头天晚上一切正常,翌日早晨即发现死于鸡舍。死前不显现任何症状。随着疫病的发展,陆续出现急性型病例。
②急性型:病鸡表现精神委顿,羽毛松乱,翅膀下垂,不喜活动,嗜睡。体温上升至43~44℃,食欲减少或不食,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摇头,从口、鼻中流出混有泡沫的黏液。病鸡泻痢,排出黄色、灰白色或淡绿色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肉髯肿胀,鸡冠、肉髯呈暗红色至紫黑色,最后瘫痪,不能走动,常在1~3天内死亡。
③慢性型:大多出现在疫病流行的后期,也有急性不死而转变成慢性的。病鸡消瘦,贫血,下痢,食欲减退,病变常局限在身体的某部分。有些病鸡一侧或两侧关节肿胀,发热、疼痛、行走困难,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有些病鸡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鼻流黏液,鼻窦肿大,喉部蓄积分泌物,病程常为几周甚至1个月以上。
最急性型的病鸡,死后剖检常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有时只见心冠沟脂肪有少量出血点。急性型病鸡的腹膜、皮下组织和腹部脂肪常有小点出血,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以十二指肠和大肠的病变最显著,黏膜充血、肿胀,并有数量不等的出血点,表面附着多量灰白色黏液。有时肠内容物中含有血液。肝脏肿大,色泽变淡,表面散布数量不等的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点,这是鸡霍乱的一个特征性的病理变化。脾脏一般不见明显变化。心冠状沟脂肪、心外膜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特别是在心冠脂肪上出血点最明显。心包腔积有多量淡黄色液体,有时还混有纤维素凝块。肺充血,表面有出血点,有时发生肺炎。
(2)诊断
根据鸡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采取病鸡的心血或肝组织作涂片染色镜检,或是从心血和肝、脾中分离培养病菌。
(3)防治
鸡群发生鸡霍乱后,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病死鸡全部烧毁或深埋。对鸡舍、场地和用具彻底消毒。病群中未发病的鸡,全部喂给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控制发病。
治疗禽霍乱药物很多,必须结合本场以往用药情况,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青霉素加链霉素肌内注射,每羽5万~10万国际单位,每天1~2次,连用2天。并在饲料中加喂复方敌菌净或禽菌净,拌料喂服3天;氟苯尼考与丁胺卡那霉素组合配方注射或口服。用针剂时,每千克体重0.4毫升肌内注射,1日1次,连用1~2次。喂料时,氟苯尼考粉剂,连用3~5天;盐酸沙拉沙星饮水,每100千克水加10克,拌料每40千克料加10克,连喂3~5天;复方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每250千克水加50克,连用3~5天。
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经常发生本病的地区或鸡场,应定期预防接种。预防禽霍乱的疫苗有灭活菌苗、弱毒活菌苗及荚膜抗原苗3类,目前常用禽霍乱组织灭活苗,系用病禽的肝脏组织制成,接种剂量为每只肌内注射2毫升。
禽霍乱怎么治疗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家禽和野禽一种分布广泛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常呈急性败血性过程和剧烈下痢,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在各地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生,对养禽业危害严重。一般地面平养、山地散养鸡易发病,网上、笼养鸡发病率较低。
感染禽霍乱鸡肝脏上有针尖样白斑主要预防措施:
(1)改善饲养环境,搞好禽舍卫生,加强地面消毒,保持饲料槽、饮水器清洁卫生。
(2)疫苗免疫接种。
(3)饲料中添加喹乙醇等进行预防性投药预防。
禽霍乱如何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
预防鸽的禽霍乱发生与流行的关键在于良好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全面,保持鸽舍清洁卫生,对鸽舍内外应定期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拒绝来自可疑疫区的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所有进入鸽场的人员和车辆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经过更衣、消毒后方能进入。在鸽场及周围一定区域内,禁止同时饲养鸡、鸭、鹅、火鸡及观赏鸟类等,以免相互间传播。平时注意防止应激因素对鸽群造成的不利影响,如气候剧变、更换饲料不当、饲养密度过大等。及早发现疫情,一旦怀疑鸽群发生禽霍乱,应尽快确诊,确定疫点后,立即隔离,对病死鸽深埋或焚烧,对发病鸽舍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或尽可能减少病鸽和死鸽排到体外的病原菌,防止疫情扩散。
(2)接种禽霍乱疫苗
在该病常发地区的鸽场,可选择使用禽霍乱弱毒菌苗和灭活菌苗对鸽群进行免疫接种,预防禽霍乱的发生。
目前国内常用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防疫效果比较好。通常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首次免疫为4周龄,开产前进行第2次免疫。如有必要,在常发地区的鸽场可将首免时间提前2周,首免使用减半剂量,必要时在产蛋期间再加强1次免疫。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弱毒活菌苗的前后5天内禁止使用抗生素、磺胺类及其他有杀菌作用的药物;注射免疫时应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所带来的影响,可在饲料或饮水里添加一些抗应激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