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唐代及以后尚书省是如何发展并废除的?
  • 2、尚书省是什么
  • 3、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什么

唐代及以后尚书省是如何发展并废除的?

因位于宫中的中台,故以台名,并有中台、台阁、台省等别称。秦代于少府内设尚书,有令、丞。汉成帝时,初置“尚书”员 5 人,开始分曹办事。

在唐代,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同为中央行政总汇,由中书省决策,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故实任宰相者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省长官在魏晋为中书监及中书令,隋代废监,仅存中书令一职。

在唐代宰相制度的演变中尚书省首先退出宰相机构的原因是尚书省的权力最大。尚书省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台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唐代皇帝为削弱宰相的权力,撤销了尚书省。

唐代后期,尚书省已有名无实。北宋初,形式上还保留尚书省的组织系统,但权力既不归属,郎官又不治事,权借此以寄禄秩,别无差遣,尚书省的制度名存实亡。辽、金有尚书省,与宋制略同。元代以后,尚书省遂废除。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这样一来相权就分散了,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尚书省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始名尚书台,后称尚书省。它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起来的。

尚书省是什么

1、尚书省是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

2、是三省六部制里的。隋唐时期的中枢制度。三省指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3、尚书省的解释官署名。 东汉 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 南北朝 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 执行 政务的总机构。 唐 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

4、尚书省是唐代最高行政机关,事务性机关的九寺五监以及地方州县,都要遵守尚书省颁行的政令而各负其责。根据制救的内容,有时尚书省直接将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转发到中央各部及地方州县执行。

5、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工作职能如下: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是掌管机要和发布皇帝诏书以及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其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什么

中书省为秉承君主意旨,是掌管机要和发布皇帝诏书以及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其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

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核和执行。中书省 中书省协助皇帝草拟诏令和决策,称为“定旨出命”。国家大事中,凡是需要皇帝下诏的,都由中书省来起草。皇帝的诏书,在唐代称为“敕”。

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其是中国从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中的一省。门下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后来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

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 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 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